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55987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点字。(1)黑云压城城欲摧。(_)(2)甲光向日金鳞开。(_)(3)霜重鼓寒声不起。(_)2用原句填空。(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2)表现誓死也要忠

2、心报国的诗句是_。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的易水歌:_。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2.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找出诗中的成语。_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_3. 阅读理解。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身/碎骨/全/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_3有一个同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

4、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_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_4. 按要求完成练习。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他还写过_。3诗中“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5. 阅读快乐屋。劝 学 诗(唐) 韩愈读书患不多

5、,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1“患”的意思是_。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二患;三患;四患。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_6. 课外阅读(一)。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_(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

6、童回答了吗?_7. 古诗阅读。春夜细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知_ 乃_晓_ 潜_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_3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春雨仿佛知道节气,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写出了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示儿_,_。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补充诗

7、句。2请写一写诗的后两句的意思。_3这首诗是_代爱国诗人_的绝笔。诗中描写诗人临终遗憾的诗句是:“_”;叮咛儿子的诗句是:“_,_。”4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希望_的爱国情怀。9. 课外阅读。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注释)君:你。 阙:宫殿。 迥:远。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

8、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之意。10. 古诗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醉书:喝醉酒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1)“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是(2)这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云、”四字,写

9、岀了夏日暴雨骤至又雨过天晴的特殊景象。(3)诗的前两句巧用比喻,“”“”描绘云和雨的特点;“”和“”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后两句中一个“”字突出天色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11. 文言文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_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B.两三点雨/山前C.旧时/茅店/社林边D.路转溪桥/忽见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

10、托丰年。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12. 古诗阅读。春日宋_,_。_,_。1默写古诗。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胜日”的意思是(_),“东风面”的意思是(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3这首诗中的()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A.“万紫千红”B.“泗水滨”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_1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

1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14. 阅读专项训练。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与生活。本诗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的_、_、_、_等景物可以看出来。2用

12、恰当的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的梅子()的杏子()的麦花()的菜花3有人评价前两句诗“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其中_、_是花,_、_是果,_、_写色,_、_写形。4细读本首诗,体会诗人看到景物时的心情,以第一人称写出诗人在田间的所见、所想。_15. 诗词曲鉴赏。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茅檐:_无苔:_成畦:_排闼: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