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65505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古诗欣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江畔独步寻花_,_。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把诗句补充完整。2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从这首诗中的“寒”“孤”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_诗,我们曾学过的这一类诗有_。3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从诗中“留连”“自在”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的心情。2. 古诗文阅读。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_。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

2、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C.一个人名。D.一个地名。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_。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_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_灭胡曲唐岑参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C.

3、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_3全诗通过_和_,表现了_。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_3. 课外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

4、各种舞姿。弄,赏玩。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但:只。千里共婵(chn)娟(ju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诗人选取了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D.“我欲乘

5、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4.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浪淘沙(其一)_,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A浪淘沙是词牌名。(_)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_)C簸的意思是颠簸。(_)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_)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_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_的特点。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_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_的景象。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6、。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读为“ho”,意思是_。2诗的前两句营造了_的环境,从“_”“_”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的艰辛。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

7、_、札札、_、_等。其中只有“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_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8、,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8.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山高路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9、明又一村。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_9.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_出来,又_回去,_在心间,然后又_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_中。

10、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_,夏让我_秋令我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依次把“我”比作_、_、_。3对第一、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在这里。B.花的样子很美,像大自然在说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4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 )的自然现象。A.花的纯洁神圣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10.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

11、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起,到“_”终。以“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2“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2、。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12. 古诗阅读。春日宋_,_。_,_。1默写古诗。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胜日”的意思是(_),“东风面”的意思是(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3这首诗中的()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A.“万紫千红”B.“泗

13、水滨”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_13.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咏史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表面上看,诗歌的第一句“胜日”指_,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_;“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_。4提到朱嘉,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14. 诗词阅读。西江月夜行( xng hng)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14、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社林边,路转( zhunzhun)溪桥忽见。1这是_代诗人辛弃疾写的词,词牌名是_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下面描写雨的诗句表现了雨的哪些特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A.温柔润泽B.欢乐活泼 C.绵密繁多D.零落稀疏例:“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_D_“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雨的_“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绘了雨的_.15.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觉和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