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10).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14976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10).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生产战略:是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2、生产管理的任务: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3、生产管理的内容:1.生产准备和组织 2.生产计划 3.生产控制4、生产管理的原则:1.讲求经济效益 2.坚持以销定产 3.实行科学管理4.组织均衡生产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生产按工艺特性分类:1.加工装配型 2.流程型6、生产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类:1.备货型 2.订货型:订货组装型

2、、订货制造型、订货工程型7、备货型生产(MTS):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为了完成产品库存。8、订货型生产(MTO):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生产。9、生产按专业化程度分类:1.大量生产 2.单件生产 3.成批生产 4.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0、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工作的特征:1.生产品种多样性 2.生产过程复杂性 3.生产能力的适应性4.环境条件的多变性 5.生产计划的变动性 6.生产管理的动态性11、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12、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

3、行加工的生产环节。1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柔性14、生产时间计算:*P25-28 15、文明生产: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16、“5S”活动的内容:1.整理 2.整顿 3.清扫 4.清洁 5.素养17、安全生产:是指在保持领导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二 工作研究1、工作研究:是指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4、,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2、工作研究的内容:1.方法研究:过程分析、动作分析 2.时间研究:定额制订、工作抽样3、工作研究的步骤:1.发掘问题,选择研究项目 2.确定目标3.记录 4.分析研究记录的事实,寻求新的方法5.评价新的工作方法 6.实施新的方法7.追检与再评价4、过程分析:是指对现行作业方法予以系统的记录,这种记录采用的是一种以简明符号为基础绘制的程序图。5、过程分析基本符号:1.加工: 2.搬运: 3.储存:4.延误: 5.检验:6、过程分析的内容:1.产品工序分析 2.零件加工分析 3.平面流程分析4.搬运分析 5. 人机联合分析7、动作分析:是把某项作业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

5、,对作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省去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动作,制定出最合理的动作和动作的顺序,使作业达到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和技术。8、动作的基本类型:1.必要动作 2.辅助动作 3.延迟动作 9、工作研究中动作经济合理的要求:1.动作应同时进行 2.动作应对称 3.动作应自如 4.动作应有节奏 5.动作应考虑惯性 6.能用脚完成的动作,应避免用手10、工作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条件,如温度、湿度、噪声等物理环境;有害气体等化学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11、工作环境的三类因素:1.气候状况 2.照明和色彩状况 3.噪声与振动状况三 生产计划和控制1、生产计划系统:是一个包括需要预测、中期生产

6、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计划、能力计划、设备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相关计划和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2、生产计划的层次:1.长期生产计划。属于战略计划,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2.中期生产计划。属于战术性计划,任务是对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3.短期生产计划。任务是直接依据用户的订单,合理的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个细节。3、年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1.品种 2.产量 3.质量 4.产值 5.出产期4、生产计划的产值指标分为:1.商品产值 2.总产值 3.净产值5、生产计划编制的原则:以销定

7、产的原则,即以产品销路来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6、生产计划编制的步骤:1.调查、掌握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7、滚动式计划方法的优点:1.计划是动态型的,计划的应变性和严肃性得到保证。2.提高了计划的连续性。8、生产计划主要考虑的成本项目:1.正常生产成本 2.加班成本 3.外协成本 4.库存成本9、生产计划图表法的使用原则:一行内各单元记入量的总和等于该行的总生产能力,一列内各单元记入的总和应等于该列的需求。10、生产计划的线形规划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1.变量 2.目标函数 3.约束成本 4.变量非负限制11、建立线形规划模

8、型:*P787912、期量标准:是为制造对象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13、期量标准的内容: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在制品定额。单件生产的期量标准有:产品生产周期、提前期。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生产间隔期批量/平均日产量14、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1.在制品定额法 2.提前期法 3.生产周期法 4.MRP法15、生产控制:是指对日常生产活动及时监督和检查,发现偏差,进行调节和校正。16、生产控制的基本内容:1.作业安排 2.测定偏差 3.纠正偏差 4.提供信息17、生产均衡性控

9、制:是指不仅要求企业按时完成任务,而且要求企业每个生产环节和每种产品都能按日按月完成生产任务,即实现均衡生产。18、在制品:企业从原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经检验合格办完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都称为在制品。四 新产品开发1、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2、新产品的特点:1.具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 2.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3.产品结构有明显改进。4.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3、新产品的分类:1.按其具备的新质程度分:全新产品、改进新产品

10、、换代新产品、仿制新产品2.按开发的方式分: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4、新产品的特征:1.创新性 2.先进性 3.继承性 4.模糊性和相对性5、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完成试制到投放市场,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周期性规律。6、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1.投入期:销量低,销售额增长缓慢。2.成长期:销售量迅速增长,竞争者纷纷介入。3.成熟期:市场基本饱和,虽然普及率继续有所提高,但销售量趋于稳定。4.衰退期:产品普及率迅速降低,成本上升,分销环节转向营销新品。7、产品成长期企业的营销策略:1.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 2.促销重点从产品转向品质8、产品构思(创意)的来源:1.

11、用户 2.销售者 3.科技人员9、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论证,以确定产品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10、新产品开发方案评价的分类:1.定性分析:主要用于产品构思的筛选阶段2.定量分析:包括综合平分法和经济评价法11、经济评价方法计算:*P12212312、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1.设立独立的开发部门 2.在技术部门内设立新产品开发机构3.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小组 4.成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13、新产品开发规划的内容:1.目标 2.依据 3.措施 4.方式 5.进度 6.责任制14、新产品开发规划的

12、依据:1.企业的发展方向 2.用户市场的需求3.产品及零部件标准化程度 4.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5.国家或地区的总体规划和某些指令性任务 6.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五 项目计划与控制1、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为实现某种目的性、相互关联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这些活动在完成整项工程中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执行。2、工程项目的特点:1.一次性 2.时限性 3.程序性 4.新颖性 3、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将完成项目所需的有限资源,在必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进行合理分配并求得资源的最佳利用。其具体目标涉及三个方面:1.工程项目的成本:为实施该工程项目而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2.工程项目的进度:完

13、工期限是进度管理的目标3.工程项目的质量:项目完成后是否能达到预先确定的技术要求和服务水平要求4、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立项) 2.工程项目计划3.工程项目控制5、工程项目管理:就是自项目立项开始,为确保项目的整体目标,并依据明确的可利用资源约束条件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与控制活动。6、工程项目计划的内容:1.项目规划 2.工作分解结构 3.工作说明书4.任务和责任分派 5.项目预算和成本估算 6.进度和网络计划7.工作授权 8.报告和检查制度7、工作分解结构:就是将整个工程项目按工作内容分解为各自独立的结构要素,再将各结构要素进一步分解,一直分解成独立的、可衡量的作业

14、。8、工程项目控制: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督每项作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9、甘特图法(横道图法、条形图法):是一种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是把工程项目中的各项作业时间,在标有日期的图表上用横线表示出其起止时间。10、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要考虑的因素:1.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 2.对项目细节的掌握程度 3.项目的时限性4.项目的总进度是否由少数几项关键作业所决定11、网络图:是一种表示一项工程或任务中,各个工作环节或各项作业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所需作业时间的图解模型。12、网络图的绘制:*P138-14913、作业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项作业或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用tit

15、j表示。14、估计确定作业时间的两种方法:1.单一时间估计法:在估计作业时间时只确定一个时间值2.三种时间估计法:在估计作业时间时,先预估三种时间值,然后据以计算完成作业时间的平均值。三种时间值是:乐观时间a,最大可能时间m,悲观时间b,titj=(a+4m+b)/615、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P15016116、确定网络关键路线的方法:1.作业路线累计时间比较法 2.时差法 3.破圈法17、网络计划的优化: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成本低的计划方案。六 库存控制1、库存的作用: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 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 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

16、2、周转库存:因生产(对内)或订货(对内)以每次一批而不是一次一件的方式进行时,所形成的周期性库存,成为周转库存。3、运输库存:处于相邻两工作地或相邻两级销售组织之间的库存,成为运输库存。4、库存控制:是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库存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适当方法对库存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5、库存过小的问题:1.会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2.会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3.会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成本提高。4.会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6、独立需求(市场需求):是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

17、数量上和时间上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无关,只取决与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从库存控制的角度理解,其本质含义是指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要求。7、从属需求(相关需求、非独立需求):是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直接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从库存控制的角度,其本质含义是指那些具有确定性、企业能够控制的需求。8、独立需求和从属需求的特征:独立需求的特征是需求趋向于连续或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波动,需求量可以通过预测进行估算。从属需求的特征是可以根据对最终项目的独立需求精确的计算出来。9、定量订货模型:以库存余量为基础。当库存余量降低到预先设定的重新订货点时,库存控制系统便开始订货。10、定量

18、订货模型的特点:每次订货的订货量相同,订货点相同,订货提前期固定不变,对库存的需求率不变,瞬间补充库存。11、定量订货模型计算:*P18412、时变需求下库存控制的三种对策:1.直接按期间需求订货 2.按经济批量订货 3.部分期间费用比较法七 物资管理1、物资管理的内容;1.制定合理先进的物资消耗定额 2.确定正常的物资储备定额3.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4.搞好仓库管理和物资节约工作5.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物资按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1.主要原材料 2.辅助材料 3.燃料4.动力 5.工具 3、物资管理的组织形式:1.职能式组织 2.区域式组织 3.产品式组织 4.内外分工式组织4、物资供应计

19、划的任务:1.确定企业计划期各项任务所需物资,作出部署和安排,搞好物资供需平衡。2.按计划组织进货,根据生产进度和时间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向车间班组发料。3.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资资源,减少和杜绝积压浪费,降低费用,加速周转,以提高效益。5、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方法:1.技术计算法 2.统计分析法 3.经验估计法6、机械制造企业主要原材料消耗的构成:1. 构成产品或零件净重所消耗的原材料 2.工艺性损耗 3.非工艺性损耗7、工艺性损耗:是指在加工过程或准备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而必然产生的原材料损耗。8、非工艺性损耗:是指由于运输保管不善,供应材料不合规格,以及其他非工艺技术上的原因所造成的

20、损耗。9、企业物资需用量的确定方法:1.直接计算法:根据计划任务和物资消耗定额来确定物资需用量2.间接计算法:按一定比例、系数来估算物资需用量10、物资计划检查分析的主要内容:1.物资申请计划的批准程度 2.物资采购计划的落实和订货合同的完成情况3.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进度的保证制度 4.主要物资的库存周转状况5.主要物资的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11、仓库管理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 2.岗位责任制度12、企业物资节约的主要途径:1.改革产品设计,减轻产品自重 2.采取先进工艺,减少工艺性物资消耗3.采用新材料和代用材料 4.实行先进的下料方法5.充分挖掘物资潜力,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工作八 设备综

21、合管理1、设备综合管理:是指从设备的选择、规划、设计、制造或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这一全过程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2、设备管理经历的两个阶段和三个时期:传统设备管理阶段(事后维修时期、预防维修时期);现代设备管理阶段(设备综合管理时期)3、传统设备管理的特点和局限性:1.阶段性 2.片面性 3.封闭式 4.局部式4、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决策开始直到投入生产使用为止的期间,对设备进行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5、设备租赁:是指企业(承租方)根据生产的需要选定设备,然后委托租赁公司(出租方)代为融资购进设备。出租方与承租方订立租赁合同,承租

22、方通过支付租金取得一定时间内的设备使用权。6、设备的技术性评价的内容:1.生产性 2.可靠性 3.维修性4.安全性 5.节约性 6.环保性7.成套性 8.适应性 9.耐用性7、设备投资回收期:即为设备投资总额与采用该设备后的年净收入(节约额)之比。8、设备后期管理: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综合管理,包括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检查、修理以及设备故障管理等技术性内容和降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费用的经济性内容。9、设备分类的比例:A类(重点)设备约占设备总数的10;B类(一般)设备约占设备总数的75;C类(次要)设备约占设备总数的15。10、有形磨损:又称物理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而形成的磨

23、损。11、无形磨损:是指由于经济或技术的原因而使设备贬值所产生的损失。12、设备寿命的分类:1.设备的物质寿命 2.设备的技术寿命 3.设备的经济寿命13、设备改造与设备更新相比的优点:1.设备改造的针对性强,对生产的适应性好。2.设备改造的经济性好。3.设备改造有利于企业引进先进而适用的技术,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设计、制造能力,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4.设备改造有利于改变企业设备的构成,减少陈旧、落后的设备,增加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设备。九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1、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

24、成功的管理途径。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全员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1.标准化工作 2.理化计量工作 3.质量信息工作4.质量责任制 5.质量教育工作4、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适用于:1.设计/开发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2.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3.安装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4.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5、质量体系认证:是指依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经过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并以颁发认证证书的形式,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和质量能力符合相应要求,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6、实施ISO标准

25、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TQC)与ISO9000系列标准在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管理内容上是一致的,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的关系。标准从本质上看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所以说两者是动态和静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实践中是相互促进的,全面质量管理为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系列标准又是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基础。总之,系列标准是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目标。十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1、 母体:又称总体,是指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2、子样:又称样本,是指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26、个体的集合。构成子样的每个个体,称为样本。3、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1.分层法 2.排列图法 3.因果图法 4.直方图法 5.控制图法 6.散布图法7.统计分析表法4、分层法、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的应用:*P318-3445、质量统计分析表的种类:1.不合格项目表 2.缺陷位置表 3.不合格原因表4.质量特性分布表 5矩阵表十一 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物料需求计划(MRP):根据产品计划计算出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达到“在所需的时间、需要的地点取得生产所需的物料、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2、MRP的原理:1.从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

27、和需求时间。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投产(订货)的时间。3、直接批量法:是将每个时期对项目的净需求量直接作订货批量。4、闭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以及作业计划以后的信息反馈功能,以保证作业计划的可行性和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形成一个闭环系统。5、闭环MRP的处理过程:在闭环MRP中,主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计算以后,要通过粗能力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模块进行生产能力平衡。若生产能力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应根据能力调整相应的计划。同时,它还能收集生产(采购)活动执行结果,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的反馈信息,作为制订下一周期计划或调整计划的依据

28、。由于增加了上述功能,使之形成“计划执行反馈”的生产管理循环,可以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与控制。6、在闭环MRP中生产活动控制的任务:有效的组织生产活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订单任务完成;及时反馈生产活动进行状况的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对生产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作业排序 2.任务下达 3.信息反馈与生产控制7、制造资源计划(MRP):是指在闭环MRP 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的系统。8、MRP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的特点:1.计划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 2.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 3.模拟预测性9、企业资源计划(ERP

29、):是一个使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经营业务达到均衡协调的应用软件系统。10、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即时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满意伙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11、实施ERP的基本条件:1.客观需要是企业实施ERP的动力 2.组成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是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

30、3.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是ERP实施的基础12、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对生产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准备、生产管理、加工制造直到产品发货与用户服务的整个生产工程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控制,以优化企业生产活动、提高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思想方法或生产模式。十二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1、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的含义: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2、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的组成:1.JIT生产方式的新思维 2.JIT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3.JIT生产现场管理3、JIT系统(准时化生产方式)涉及的五方面生产管理技术:1.快速应变的产品设计 2.均衡化生产 3.持续的降低在制品库存4.生产资源的优化 5.JIT的质量控制4、看板管理:是一种生产现场物流控制系统,它是通过看板的传递或运动来控制物流的一种方法。5、精益生产方式(LP):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配置和管理使用企业资源,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