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522337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或阻断它们之间的联系,流行过程就不能发生或中断。1.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1)病人 急性病人藉其排泄物或呕吐物使病原体播散。其中轻型和隐性感染者症状轻或无症状,且人数多,活动范围广,难以发现和管理,是极重要的传染源;慢性和迁延型病人常间歇或持续排出病原体,活动范围广,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是制订隔离期限的依据。(2)病原携带者 指没有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由于没有症状而难以

2、发现,有的排出病原体时间很长,所以是很重要的传染源。病原携带者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 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也能传给人类而引起感染,这类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易感者体内所经过的途径。(1)空气传播 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原体存在于传染源的呼吸道,藉谈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引起感染,称为飞沫传播。大的飞沫和痰液坠落到地上,干燥后可随尘埃飞扬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称尘埃

3、传播。(2)经水传播 由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中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而引起,如水未经消毒饮用后,即可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等。有些传染病可通过与疫水接触,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如血吸虫病。(3)经食物传播 食物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被病原体污染,可使食者感染,如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手直接接触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除外来污染外,某些动物食品如肉、奶、蛋类等本身也可能带有病原体,如感染绦虫的牛、猪等肉中含有病原体,食用前如未煮熟或煮熟后又被污染,均可使食者受到感染。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

4、感者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播,如各种性病、狂犬病等。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日常生活用品和餐具等引起的传播,如猩红热、布鲁司杆菌病等。 (5)虫媒传播 指通过节肢动物为媒介而造成的传播,可分吸血传播和机械传播。吸血传播指吸血昆虫叮咬、吸吮患病动物和人的血而传播,如蚊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机械传播指病原体停留在节肢动物的体表或体内,一般不繁殖,仅通过机械接触的方式传播,如苍蝇,蟑螂机械携带伤寒、痢疾等病原体。(6)经血传播 通过输血、血制品或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传播。(7)母婴传播 母体内的病原体经胎盘、产道或哺乳传给胎儿或新生儿。(8)经土壤传播 病原体的芽胞、蚴虫

5、、虫卵污染土壤,经口、皮肤和伤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3. 易感人群 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决定于人群中个体的免疫状态。人群易感性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新生儿增加、具有免疫力的人口死亡、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以及易感人口的大量流入等,均能使人群易感性升高;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或传染病流行之后,均能使免疫人口增加,降低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性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如果易感人群多,一旦有传染源侵入则发病率增高;反之,如果易感人群少,即便有传染源侵入,传染病不易发生或发病率低。 (二)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地理、气象和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传染病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与自然因素关系密切。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尤为明显。如长江流域湖沼地区有适合于钉螺生长的地理、气候环境,这就形成了血吸虫病的地区性分布特点。2.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文化水平、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和生活条件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因素对传染源的影响表现在对动物宿主的管制和消灭,严格的国境检疫等方面;对传播途径的影响表现在饮水卫生、粪便处理的改善等;对易感人群的影响表现在广泛进行计划免疫,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