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583567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浙江省湖州中学 施永华“物理难学”这种说法在学生中早有传闻,但在初中,学生对这种传闻感觉不深;到了高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物理成绩往往下跌,他们似乎才体验到了物理难学的滋味。对此,笔者略作分析与阐述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高中物理跟初中物理相比,它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具体表现在:(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二)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三)从现象到本质,从实验现象到学说假设;(四)从标量到矢量,从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五)从形象到想象,从数式到图像;(六)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高中物理虽然难学,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做好以下几点,相信对学生学好高中

2、物理会有一定帮助。 一、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学习高中物理,基础在理解。要使学生便于理解、真正理解,必须讲清道理,理顺思路。要做好这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这一教学环节实施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

3、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二、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广大教

4、师所忽视作为教师,应该非常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但大多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的习题,很少有学生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即使那些在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也很难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使学生能够学好物理、并富有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后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课能够当堂提出问题供教师和同学商讨。为了帮助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途径。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可以给予学生以启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

5、上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增强自学能力培养的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我们要时刻记住教师教学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要“授之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用无穷,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未来世纪的教师,不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指导学习方法的专家”。我们学校对学生一贯倡导“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十二字方针。由此可见学校已经重视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笔者主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6、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地统一起来。放心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但不能放任自流,因为自学不是无师自通。中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我们应千方百计去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课前和课后出一些预习和复习的思考题,启发和督促学生去自学、去思考,从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拓展知识的目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游离于知识形成的过程之处。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时要注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以及切合教学难度的预习和复习思考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7、以渔”,让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 四、抓好认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物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讲清楚知识内在联系实质性的问题,对于有些问题在题目情景的叙述上加以拓展,以开阔学生思路,利于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提高能力。例如下面两个题目:例一、如图1所示,金属杆a在离地h高处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弧形轨道下滑,导轨平行的水平部分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水平部分

8、导轨上原来放有一个金属杆b,已知杆a的质量为m,且与b杆的质量比为m: m=3 : 4,水平导轨足够长,不计摩擦,求: a和b的最终速度分别是多大?例二、如图2所示,无限长的光滑平行导体框架MON、XOY水平放置,左右两侧的宽度分别为L,L,且L=L=L,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为B,两根金属棒a和b的质量分别是m=m=m,电阻分别是R=R=R,导轨电阻不计,初始时金属棒a和b离O O足够远。若使棒a、b同时获得相向速度,大小分别为v、v,且v=2v=2 v,求在以后运动过程中a 、b棒的最终速度。经过分析可以知道这两个题目a 、b棒的最终运动情况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匀速

9、直线运动可以知道a 、b棒必受力平衡,导体棒不受安培力的作用,整个回路电流为零,故整个回路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由此判断例一中a 、b棒的最终速度相等,而例二中a 、b棒的最终速度不相等,b的速度为a速度的两倍。这两个题目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解决问题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利用a 、b棒受力平衡,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这一实质性的东西得出a 、b棒的速度关系。所以在讲例一时必须讲清楚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这一实质性的问题,而不要只讲出a 、b棒的最终速度相等这一表象的东西。以至于学生在碰到例二这种情况时也误认为a 、b棒的最终速度相等这一错误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抓住认知过程中的关键性、实质性问题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注重讲授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的同时,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多地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