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排痰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16356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排痰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有效排痰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有效排痰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有效排痰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有效排痰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效排痰方法有效排痰方法内一内一 廖华菊廖华菊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方方 法法吸痰法吸痰法吸痰的目的:吸痰的目的:吸痰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吸痰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等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醉后等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吞咽功能不全而导致痰液不能咳出或呕吐吞咽功能不全而导致痰液不能咳出或呕吐物误入气管等,为防止病人发生吸入性肺物误入气管等,为防止病人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必须及炎、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必须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通气功能。增加肺通气功能。吸痰法吸痰法(一)评估患者(一)评估

2、患者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后与患者交流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后与患者交流,取得取得患者同意与合作。患者同意与合作。全身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特别全身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状况,呼吸困难和发绀情况。是呼吸状况,呼吸困难和发绀情况。局部情况。呼吸有无鼾声,双肺呼吸音局部情况。呼吸有无鼾声,双肺呼吸音情况,有无痰鸣音。评估口腔粘膜有无情况,有无痰鸣音。评估口腔粘膜有无异常等,(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异常等,(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并用听诊器听诊肺部)。并用听诊器听诊肺部)。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对护理的要求与合作程度。健康知识。对护理的

3、要求与合作程度。健康知识。对疾病与吸痰作用的认知程度。对疾病与吸痰作用的认知程度。评评 估估(二)评估环境二)评估环境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安静,能否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安静,能否保护患者隐私。保护患者隐私。(三)评估用物(三)评估用物 评估用物否齐全评估用物否齐全,负压装置性能是负压装置性能是否良好否良好 。(四)操作者自我评估(四)操作者自我评估 评估操作者是否熟悉患者情况,评估操作者是否熟悉患者情况,对吸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是否熟对吸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是否熟悉。悉。吸痰法吸痰法评评 估估吸痰法吸痰法 一次性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无菌换药碗,内置无菌镊用物准备

4、无菌换药碗,内置无菌镊2 2把、无菌把、无菌敷料,一次性敷料,一次性12121414号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号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患者需备一次性注射器湿化气道用)、一次性患者需备一次性注射器湿化气道用)、一次性手套,生理盐水、酒精消毒棉签、电动(墙壁)手套,生理盐水、酒精消毒棉签、电动(墙壁)负压吸引器,吸痰装置(盛含有健之素的吸痰负压吸引器,吸痰装置(盛含有健之素的吸痰瓶、连接管等)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瓶、连接管等)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钳。吸痰法吸痰法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n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查对床号、姓名。向意识清楚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查对床号、姓名。向意识清楚的病人

5、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病人头偏向近侧,昏迷的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病人头偏向近侧,昏迷患者必要时用开口器、舌钳。铺好治疗巾。为病人吸较高患者必要时用开口器、舌钳。铺好治疗巾。为病人吸较高流量氧,一般流量氧,一般4-6L/4-6L/分。分。n检查吸引器:查看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漏气,调节检查吸引器:查看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漏气,调节负压,检查吸引性能。负压,检查吸引性能。n检查并打开吸痰管包装,戴好无菌手套,保持一只手套无检查并打开吸痰管包装,戴好无菌手套,保持一只手套无菌,连接吸痰管,保持无负压状态下将吸痰管下到适当位菌,连接吸痰管,保持无负压状态下将吸痰管下到适当位置,然后负

6、压情况下左右旋转往上吸,痰鸣音重的位置多置,然后负压情况下左右旋转往上吸,痰鸣音重的位置多旋转几下,动作缓慢轻柔。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旋转几下,动作缓慢轻柔。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神志等。色、神志等。n吸痰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分离吸痰管,吸痰管吸痰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分离吸痰管,吸痰管浸泡消毒后销毁,及时倾倒贮液瓶内容物。为病人擦净面浸泡消毒后销毁,及时倾倒贮液瓶内容物。为病人擦净面部,吸入低流量氧。部,吸入低流量氧。n洗手并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洗手并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电电动动式式吸吸引引器器吸痰法吸痰法 实施实施1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查对用物带至

7、患者床旁,查对 床号、姓名。与患者交流。床号、姓名。与患者交流。治疗盘放于床旁桌上治疗盘放于床旁桌上,检查盛检查盛消毒液的消毒液的吸痰瓶吸痰瓶 给予给予100%O2100%O2吸入吸入12min12min并取舒适体位并取舒适体位接通电动吸引器电源,接通电动吸引器电源,再次调节负压再次调节负压 吸痰法吸痰法实施实施2 2戴一次性手套戴一次性手套如痰液比较如痰液比较粘稠粘稠打少量打少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连接吸痰管连接吸痰管 将吸痰管不带负压送至预将吸痰管不带负压送至预定定 部位后部位后,再开始吸痰再开始吸痰 吸痰法吸痰法实施实施2 2戴一次性手套戴一次性手套连接吸痰管连接吸痰管 吸痰法吸痰法吸痰动作

8、小要点吸痰动作小要点吸痰法吸痰法有效吸痰程序有效吸痰程序 加大气道湿化、吸氧浓度或潮气量等参数加大气道湿化、吸氧浓度或潮气量等参数 体位:根据痰液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体位:根据痰液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潴留的肺区域在上 挤压振颤胸廓,在患者呼气时挤压胸廓。挤压振颤胸廓,在患者呼气时挤压胸廓。吸引:评估患者的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发现喉吸引:评估患者的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发现喉头有痰鸣音、肺部有湿啰音头有痰鸣音、肺部有湿啰音 ,呼吸音低、呼吸频,呼吸音低、呼吸频率加快或护理困难、排痰不畅时,应及时排痰。率加快或护理困难、排痰不畅时,应及时排痰。吸痰法吸痰法有效吸痰方法

9、有效吸痰方法1 1、定时吸痰与随时吸痰:、定时吸痰与随时吸痰:一般情况应一般情况应1212h h吸痰吸痰1 1次次,如肺部感染较重、痰液粘稠,分泌物多时应随时吸如肺部感染较重、痰液粘稠,分泌物多时应随时吸痰。病人如有痰鸣音,呼吸机压力增高,动脉血氧痰。病人如有痰鸣音,呼吸机压力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都提示呼吸道有分泌物,应随时清饱和度下降等,都提示呼吸道有分泌物,应随时清除。除。2 2、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吸痰管插入要足够深,一般吸痰管插入要足够深,一般主张吸痰管至少要比插管长出主张吸痰管至少要比插管长出2 2cm3cmcm3cm (超过气管超过气管导管斜面至少导管斜面

10、至少2 2cm)cm),或将吸痰管插入至导管外只或将吸痰管插入至导管外只留留1212cmcm时吸痰时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插入深度:气管切开病人20252025cmcm,气管插气管插管病人管病人40454045cmcm。3 3、吸痰要彻底、吸痰要彻底:1 1次不能吸净时,间隔次不能吸净时,间隔3535minmin,待病人呼吸平稳时再次吸引,反复多次,直至彻待病人呼吸平稳时再次吸引,反复多次,直至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底清除气道分泌物。4 4、气道冲洗:、气道冲洗:气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时进行气气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时进行气道冲洗:每道冲洗:每510510minmin气道内滴注入

11、生理盐水气道内滴注入生理盐水10201020mlml,然后负压吸引,脱机病人同时可采用持,然后负压吸引,脱机病人同时可采用持续气道滴入湿化液的方法,续气道滴入湿化液的方法,10121012ml/hml/h,反复交替反复交替进行。进行。吸痰法吸痰法有效吸痰方法有效吸痰方法 5 5、支气管灌洗:、支气管灌洗:痰液及粘液栓不能经吸引清除痰液及粘液栓不能经吸引清除时,可经纤支镜行支气管灌洗,用生理盐水时,可经纤支镜行支气管灌洗,用生理盐水150150mlml,每次注入每次注入10201020mlml,反复多次吸引。反复多次吸引。6 6、吸痰顺序:、吸痰顺序:先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再行口鼻先吸净气管内分泌

12、物,再行口鼻腔吸引,痰液在人工气道外口时可先吸引,痰液腔吸引,痰液在人工气道外口时可先吸引,痰液量多时稍作停顿。量多时稍作停顿。吸痰法吸痰法有效吸痰方法有效吸痰方法吸痰法吸痰法气道湿化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液化粘痰,利于痰液稀释痰液、液化粘痰,利于痰液排出,避免痰痂形成堵塞支气管排出,避免痰痂形成堵塞支气管或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湿化目的湿化目的常用湿化液常用湿化液 0.45%0.45%的盐水、生理盐水、蒸馏水、的盐水、生理盐水、蒸馏水、3%3%高渗盐水高渗盐水吸痰法吸痰法 雾化吸雾化吸雾化吸雾化吸 入法入法入法入法 呼吸机呼吸机呼吸机呼吸机 湿化法湿化法湿化法湿化法 气管内气管内气管内气管内滴入法滴

13、入法滴入法滴入法常用方法常用方法常用方法常用方法 室内空气室内空气室内空气室内空气 湿化法湿化法湿化法湿化法 局部空气局部空气局部空气局部空气 湿化法湿化法湿化法湿化法 气道湿化气道湿化 吸痰法吸痰法评价效果评价效果 n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吸痰顺序,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口咽分先吸净口咽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方松气囊再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方松气囊再吸引气道深部的痰液,吸引气道深部的痰液,以免口咽分泌物在放松以免口咽分泌物在放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感染。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感染。n危重和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危重和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应

14、将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吸痰时注意患者应将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吸痰时注意患者心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痰等参数的变化,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判断痰液黏稠度。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判断痰液黏稠度。吸痰法吸痰法气管插管吸痰气管插管吸痰n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在吸痰前可给予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在吸痰前可给予稀释液(生理盐水稀释液(生理盐水100ml100ml、-糜蛋白酶糜蛋白酶4000u4000u,庆大霉素,庆大霉素8 8万万u u,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mg5mg的混合的混合液)气管内滴入,高流量氧气吸入后立即吸液)气管内滴入,高流量氧气吸入后立即吸痰。痰。

15、n人工呼吸机湿化器内水位保持在平刻度线,人工呼吸机湿化器内水位保持在平刻度线,以保证通气的湿润。加湿加温外界气体,通以保证通气的湿润。加湿加温外界气体,通过充分湿化雾化,保持分泌物的适当黏稠度,过充分湿化雾化,保持分泌物的适当黏稠度,以发挥黏液以发挥黏液-纤毛运转系统的防御机能。纤毛运转系统的防御机能。吸痰法吸痰法气管插管吸痰气管插管吸痰吸痰法吸痰法 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内径相对大的1212或或14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或用专制的吸痰

16、管.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气管切开吸痰气管切开吸痰 吸痰前应深呼吸吸痰前应深呼吸3-5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过度通气1-21-2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间不超过不超过1515秒秒,尤其是呼吸衰

17、竭患者,较,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气管切开吸痰气管切开吸痰吸痰法吸痰法 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吸引负压以吸引负压以0.00.03 3-0.

18、0-0.05kpa5kpa为宜。为宜。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排痰和痰液的吸出。气管切开吸痰气管切开吸痰吸痰法吸痰法n机械通气高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并排除气机械通气高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并排除气道阻塞的原因,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及痰道阻塞的原因,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液,保持呼吸道通畅。n吸痰时动作要吸痰时动作要轻、稳、准、快轻、稳、准、快,由深部慢慢,由深部慢慢转动,向上提转动,向上提1cm1cm开始吸痰,时间控制在开始吸痰,时间控制在101015s15s,以免发生低氧血症。,以免发生低氧血症。n为防

19、止吸痰时造成的低氧血症,可以在吸痰为防止吸痰时造成的低氧血症,可以在吸痰前后给予前后给予100%100%氧气吸入氧气吸入1 12min2min。n吸痰时选择光滑,质地柔软,粗细适宜的吸吸痰时选择光滑,质地柔软,粗细适宜的吸痰管,避免损伤气道黏膜。痰管,避免损伤气道黏膜。n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口、鼻腔与气管插管内吸痰,口、鼻腔与气管插管内吸痰管应分开,管应分开,每根吸痰管使用每根吸痰管使用1 1次次吸痰法吸痰法机械吸痰机械吸痰吸痰法吸痰法 吸痰注意事项吸痰注意事项v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每吸痰每吸痰1 1次,更换次,更换1 1根吸痰管。根吸痰管。v吸痰动作:吸痰动作:轻柔、准确、彻底,防止固

20、定在一轻柔、准确、彻底,防止固定在一处或吸引力过大而损伤粘膜处或吸引力过大而损伤粘膜 。v吸痰时间:吸痰时间:进行间断吸引,避免持续吸引加重进行间断吸引,避免持续吸引加重缺氧,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缺氧,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151015s s,连续吸引的总时间连续吸引的总时间不得超过不得超过3 3minmin。v吸痰管的直径吸痰管的直径不应大于气管导管内径的不应大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1/2。口、。口、鼻腔分泌物吸引:加强口腔或鼻腔分泌物吸引,鼻腔分泌物吸引:加强口腔或鼻腔分泌物吸引,口腔或鼻腔用过的吸痰管,不可用于气管内吸口腔或鼻腔用过的吸痰管,不可用于气管内吸痰。

21、痰。吸痰法吸痰法v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吸痰过程中有血压或氧如吸痰过程中有血压或氧饱和度下降趋势者,可在吸痰前后提高氧浓度饱和度下降趋势者,可在吸痰前后提高氧浓度或升压药速度或升压药速度,平稳后再调至指定的浓度。平稳后再调至指定的浓度。v做好病情记录及交接班做好病情记录及交接班:保持护理连续性,每保持护理连续性,每班评估气道护理情况,如吸痰时间、痰量多少、班评估气道护理情况,如吸痰时间、痰量多少、痰液性质、粘稠度、管道通畅情况,并认真交痰液性质、粘稠度、管道通畅情况,并认真交接班。接班。v吸痰时防止误吸方法:吸痰时防止误吸方法:餐前餐前3030minmin彻底吸痰,彻底吸痰,餐

22、后餐后30603060minmin内尽量避免深吸痰。内尽量避免深吸痰。半卧位可部半卧位可部分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减少误吸。分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减少误吸。v洗手:洗手:操作前后注意洗手。操作前后注意洗手。痰痂形成、堵管痰痂形成、堵管n气管导管细而长,直径仅气管导管细而长,直径仅0.750.75cmcmn湿湿化化不不良良、吸吸痰痰不不及及时时、不不彻彻底底,痰痰液液粘粘稠结痂,堵塞气管导管稠结痂,堵塞气管导管n在在停停机机锻锻炼炼时时,由由于于吸吸入入干干燥燥空空气气使使痰痰液液粘粘稠稠,气气道道湿湿化化差差,分分泌泌物物清清除除不不彻彻底底,易形成痰痂而发生堵管。易形成痰痂而发生堵管。n发生痰痂堵

23、管后气道压力高达发生痰痂堵管后气道压力高达60706070cmHcmH2 2O O。处处理理:充充分分湿湿化化气气道道、可可行行气气道道冲冲洗洗、软软化化痰痰痂痂、气气道道内内反反复复滴滴入入湿湿化化液液并并反反复复彻彻底底吸吸痰痰,呼呼吸吸机机机机湿湿化化罐罐温温度度调调至至32 32 3636,直至吸出痰痂或吸痰管放入顺畅。,直至吸出痰痂或吸痰管放入顺畅。吸痰法吸痰法 吸痰不当的危害吸痰不当的危害吸痰法吸痰法 气道粘膜损伤气道粘膜损伤 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支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支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吸痰操作粗暴。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吸痰操作粗暴。加重缺氧加重缺氧 负压吸引吸走了

24、一定量的肺泡内气体、负压吸引吸走了一定量的肺泡内气体、气流阻力大、通气不足、吸引时间长、吸痰管气流阻力大、通气不足、吸引时间长、吸痰管管径大。管径大。肺不张肺不张 负压吸引减少了肺内含气量。负压吸引减少了肺内含气量。诱发支气管哮喘诱发支气管哮喘 机械刺激所致。机械刺激所致。心率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心率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低氧血症、吸痰刺激低氧血症、吸痰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吸痰不当的危害吸痰不当的危害叩背法叩背法叩背法叩背法 应用扣拍、振动等方法,粘附在气道壁上的分应用扣拍、振动等方法,粘附在气道壁上的分泌物松解排出泌物松解排出扣拍:扣拍:手掌微屈成杯状,沿支气管走向,频率手掌微屈成杯状,沿支气管

25、走向,频率1 1次次/s s振动:振动:1 1、双手掌交叉重叠、双手掌交叉重叠(类似心肺复苏时类似心肺复苏时),间歇施加一定压力振动频率,间歇施加一定压力振动频率10151015次次/s s,呼气时振动呼气时振动 2 2、排痰仪:每日排痰仪:每日2424次治疗。次治疗。叩背法叩背法n叩背、排痰的技巧叩背、排痰的技巧n向患者解释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配合,向患者解释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配合,首先护士帮助他们变换体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首先护士帮助他们变换体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取半坐位或坐位。下,一般取半坐位或坐位。n护士将手空心握拳,适度拍打患者背部护士将手空心握拳,适度拍打患者背部由下向上,由下向上,由外到内,由外到内,反复拍打反复拍打6 610 10 分钟,然后指导患者分钟,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用力将痰液咳出。进行深呼吸,用力将痰液咳出。n如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如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一手指,稍用适度的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一手指,稍用适度的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咳痰。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咳痰。操作过程中,要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脉搏等,防止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脉搏等,防止发生意外。意外。叩背法叩背法振振动动排排痰痰仪仪 叩背法叩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