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718607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正式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 (1) 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2) 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3) 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4) 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2) 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1)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

2、点分析:重点:学生探究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3、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三、教法设计:1、牛顿第一定律:第一阶段:采用矛盾冲突法,尽力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第三阶段:主要以教师讲述的形式,指明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理想性,并通过对定律内容的理解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在运动中只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惯性:通过惯性实验展示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以突出惯性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实质。安

3、全带的作用由课件予以展示。劳动中利用惯性,利用课件演示小斧头分别用不同方法固紧锄(斧)头,以突出惯性的实际意义。最后,简洁、明快地阐释出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四、教具:多媒体、斜面、木板、玻璃、毛巾、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玻璃杯、惯性演示仪等。五、主要教学过程:1、 )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2、 激发矛盾:课本图 6-1 、 6-2 、 6-3 、 6-4 四幅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停止运动. 老师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

4、用,撤去物体受的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师: 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似!可是,几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假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也即同学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师: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孰对孰错,还是让我们一起动手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利用课件引导提示学生明确整个实验探究内容(1)提出问题: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物

5、体不受摩擦阻力会怎么样?(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哪 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设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 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大 小(填“大、较大、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填“短、较长、最长”)毛巾木板玻璃推论:如果有无限光滑 的材料(理想状况)无无限长准备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玻璃、木板、毛巾、小车、刻度尺等(3)分析与论证 :本实验分析与论证过程,着重在于比较数据,找出现象中变化的共同规律。启发学生间 交流与探讨,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3

6、、师生总结归纳:(1)教师点明:上述表述其实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反映的内容。投影牛顿第一定律知识,(2)综合述评: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具有两方面重大意义:一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说明,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的规律,可以在实验基 础上,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推理出来。(二)、惯性改装演示图6-7的惯性小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提出惯性的概念,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 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组织交流,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

7、。并 引导如何解释,归纳解释的思路。(如汽车起动时,乘客会向后倒,而刹车时,则向前倾)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演示固体和液体都有惯性的实验。)师:惯性既有有用的一面,也会带来危害,(学生观察课本图6-10和图6-11 )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惯性,兴利除弊。讨论:(1)锤头松了怎么办?(2)有经验的汽车司机,在车进站前十几米就关闭油门,这样做的理由和优点是什么?(3)为什么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归纳总结惯性的两面性,“兴利除弊”。平时我们拍打身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滴等也都利用了物体的惯性。你知道该怎样解释吗?六、课堂小结投影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本节内

8、容小结。七、布置作业1、复习课文,预习 第二节 力的合成2、课本第109页,作业1、2、3。八、板书设计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 惯 性是 一 切 物体 所 固 有 的 一 种 属 性 , 一 切 物 体 在 任 何 情 况 下都 具 有 惯性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 解 释 惯 性 现 象 的 思 路 :( 1)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 2)明确研究对象原来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4)研究对象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5)所以结果怎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