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1772259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11光外差探测技术及其应用张潇依 10041540102 摘要:光外差探测又称为相干探测,其探测原理及微波及无线电外差探 测原理相似,但是其探测精度亦比微波高数量级。相干探测及直 接探测相比,其测量精度高U10,数量级,它的灵敏度达到了量子噪 声限。关键字:光外差探测、光子计数、量子噪声限、激光测距、多普勒 测速1-引言光外差检测在激光通信、雷达、测长、测速、测振和光谱学等方面都 很有用途。光外差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量子噪声限,其NEP值可达 IO-?。也可以检测单个光子,进行光子计数。在光电信息检测中,当光波频率很高时,每个光子的能量很大,很容 易被检测出来,这时光外差检测技术并不特别有用

2、。相反,由于直接检 测不需要稳定激光频率,也不需要本振激光潜,在光路上不需要精确的 准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检测更为可取。在波长较长的情况下, 已经有了高效率、大功率的光源可利用。但在这个波段缺少像在可见光 波段那样极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因此,用一般的直接检测方法无法实现 接近量子噪声限的检测,光外差检测技术就显示了它的优越性。2.原理光外差检测是有别于直接检测的另一种检测技术。光外差检测原理 方框图示于图1 1。图中,为信号光波,为本机振荡(本振)光 波,这两束平面平行的相干光,经过分光镜,和可变光阑用入射到检测器 表面进行混频,形成相干光场。经检测器变换后,输出信号中包含。= 八一九的差

3、频信号,故又称相干检测。探测器束图1一1,外差检测原理示意图反射镜图1一2外差检测实验装置图1 2是外差检测的实验装置,光源是经过稳频的CO2激光器。 由分束镜把入射光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反射的作为本振光波,其频率为 /;;另一路经过偏心轮川反射,并由透镜用聚焦到可变光阑用上作为信号 光束。偏心轮川转动相当于目标沿光波方向并有一运动速度,光的回波就 产生了多普勒频移,其频率为可变光阑川用来限制两光束射向光电 检测潜的空间方向。线栅用偏振镜用用来使两束光变为偏振方向相同的 相干光,然后两束光垂直投射到检测器上。下面用经典理论来分析两光束外差后的结果。设入射到检测器上的信 号光场为:fs(t) =

4、Ascos(w3t +(p5)(1. 1)本机振荡光场为:fL(t) = ALcos(wLt + (pL)(1.(2)那么,入射到检测器上的总光场为:/(0 = A cos(vv/ + o) + Al cos(wLt +(pL)(1.(3)由于光检测器的响应及光电场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光检测器的光电流为 ip(f)8 河=。)+ 九(7)(1.(4)式中的横线表示在几个光频周期上的平均。将上式展开后,则有,,(,) =a 河=afs(t) + fL(T)2 =a 4 2 cos2 (wy + a)+ A J cos1 (wj + 必)+44cos(& + 吗),+Q +例) + 44cos(&-

5、吗)/ +S -弘) (1. 5)式中:a =5/小,为光电变换比例常数;,”为光子能量;叫=叼,-明称为差频。上式中第一、二项为余弦函数平方的平均值,等于1/2o第三项(和频项)频率太高,光混频器不响应。而第四项(差频项)相对光频而言,频率要低得多。当差频(%-%)/2万=吗/2%低于光检测器的截止频率时,光检测器就有频率为卬/2乃的光电流输出。如果把信号的测量限制在差频的通常范围内,则可以得到通过以吗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的瞬时中频电流为(,)=aAsAL cos(wL -ws)t + (pL -%)(1.(6)从上式可以看出,中频信号电流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经-外)都随信号光波的

6、振幅、频率和相位成比例地变化。在中频滤波器 输出端,瞬时中频信号电压为:匕=aAsALRL cos(wL-ws)t + (pL-0)(1.(7)式中,勺为负载电阻。中频输出有效信号功率就是瞬时中频功率在中频 周期内的平均值,即:(1.8)式中:R=42/2为信号光的平均功率;2=Aj/2为本振光的平均功率16)o当% =%,即信号光频率等于本振光频率时,则瞬时中频电流为(.(0 = a A4cos(仍一?) (1.9)这是外差检测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零差检测。可以看到,差频信号是由具有恒定频率和恒定相位的相干光混 频得到的。如果频率、相位不恒定,无法得到确定的差频光。这就是为 什么只有激光才能

7、实现外差检测的原因。3. 特性(1) .光外差检测可获得全部信息外差检测中,光检测器输出的电流不仅及信号光和本振光的光波振幅 成正比,而且输出电流的频率及相位还和合成振动频率和相位相等。因 此,外差检测不仅可检测振幅和强度调制的光信号,还可以检测频率调 制及相位调制的光信号。这种在光检测器输出电流中包含有信号光的振 幅、频率和相位的全部信息,是直接检测所不可能有的。(2) .光外差检测转换增益高光外差检测中频输出有效信号功率为在直接检测中,检测器输出的电功率为在两种情况下,都假定负载电阻为在同样信号光功率打下,这两种 方法所转换得到的信号功率比G为(1. 10)式中,G称为增益。由于在外差检测

8、中,本机振荡光功率乙比信号光功率大几个数 量积是容易达到的,所以光外差转换增益可以高达可以看出, 在强光信号下,外差检测并没有多少好处;而在微弱光信号下,外差检 测表现出十分高的转换增益,转换增益可以达到IO,IO倍。所以可以 说,光外差检测方式具有天然的检测微弱信号的能力。(3) .良好的滤波性能如果取差频信号宽度(叫-吗)/2灯为信息处理器的通频带y, 即7 =(% %)/2乃=4-7;.,那么只有及本机振荡光束混频后在此频带内 的杂光可以进入系统,其他杂光所形成的噪声均被信号处理器滤掉。因 此,外差检测系统中不需要加滤光片,其效果甚至比加滤光片的直接检 测系统还好很多。(4) .信噪比损

9、失小如果入射到检测器上的光场不仅存在信号光波;.(/),还存在背 景光波/b,检测器的输出电流为 输出信噪比为 。守=匡=2/” 2a 展及4(1.11)上式说明,外差检测的输出信噪比等于信号光波和背景光波振幅的比 值,输入信噪比等于输出信噪比,因此,输出信噪比没有任损失。(5) .最小可检测功率,有利于微弱光信号的探测内部增益为M的光外差检测器的输出有效信号功率为(1. 12)式中:M是检测器的内增益,对于光导检测器忙01000;对于光伏监测 器M=l;对于光电倍增管M在106以上。在光外差检测系统中遇到的噪声及直接检测系统中的噪声基本 相同,存在许多可能的噪声源。在外差检测中,外界输入检测

10、器的噪声 及检测器本身的噪声通常都比较小,并可消除。但有两中噪声难以消 除,因此,应主要考虑不可能可服或难以消除的散粒噪声和热噪声。外 差检测中输出的散粒噪声和热噪声表示为P. = 2M2且詈(+% + ?)+1出+4kTaf hv(1. 13)式中:Ps为背景辐射功率;为检测器的暗电流;/为外差检测中频带 宽。上式表示,外差检测系统中的噪声分别由信号光、本振光和背景辐 射所引起的散粒噪声,由检测器暗电流引起的散粒噪声以及由检测器和 电路产生的热噪声组成。于是功率信噪比为年 MSP(SNR). =衅(R+P-dk* 2kMf hv当本征功率马足够大时,上式分母中本征散粒噪声功率远远超过所有其

11、他的噪声,则上式变为(1. 14)这就是光外差检测系统中所能达到的最大信噪比极限,一般称为光外差 检测的量子检测极限或量子噪声限。对于热噪声是主要噪声源的系统来 说,可以导出实现量子噪声限检测的条件即(1. 15)为了克服由信号光引起的噪声以外的所有其他噪声,从而获得 高的转换增益,增大本振光功率是有利的。但是,也不是越大越好。这 是因为本振光本身也要引起噪声。当本振光光功率足够大时,本振光产 生的散粒噪声远大于其他噪声;本振光功率继续增大时,由本振光所产 生的散粒噪声也随之增大,从而使光外差检测系统的信噪比降低。所 以,在实际的光外差检测系统中要合理选择本振光功率的大小,以便得 到最佳信噪比

12、和较大的中频转换增益。若用最小可检测功率(等效噪声功率)NEP值(1. 16)这个值有时称为光外差检测的灵敏度,是光外差检测的理论极限。(6) .光外差检测系统对检测器性能的要求响应频带宽;均匀性好;工作温度高。4. 应用(1) .干涉测量技术应用光的干涉效应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干涉测量技术。一般干 涉测量主要由光源、干涉系统、信号接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根 据测量对象及测量要求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组合,并由此形成了各种结 构形式的干涉仪。测量参量一般是通过改变干涉仪中传输光的光程而引起对光的 相位调制。由干涉仪解调出来的信息是一幅干涉图样,它以干涉条纹的 变化反映被测参量的信息。干涉条纹是由

13、于干涉场上光程差相同的地点 的轨迹形成。干涉条纹的形状、间隔、颜色及位置的变化,均及光程的 变化有关。因此根据干涉条纹上述诸因素的变化可以进行长度、角度、 平面度、折射率、气体或液体含量、光学元件面形、光学系统像差、关 学材料内部缺陷等各种及光程有确定关系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测量皿。(2) .光外差通信光外差通信基本上都是采用CR激光器做光源。因为CR激光器 的发射波长为10. 6?,这一波长恰好位于大气窗口之内,衰减系数较 小;另外,C。?激光波长容易实现外差接收。如图1 3所示为CO?激光外差通信原理框图,它由发射系统及 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CO,激光发射系统由光学发射天线、CO,激光器

14、一及稳频回路组成。光学发射天线用反射式望远系统。驱动器114放大器自动频 跟踪放跟踪滤波图1一3C。?激光器外差通信原理框图激光谐振腔由工作物质及两块反射镜组成,其中一块是全反射镜,另 一块反射镜的反射率为98%,激光就从这块反射镜上输出。全反射镜通 过压电陶瓷及腔体连接,改变压电陶瓷的轴向长度就改变了谐振腔长, 从而控制CO,激光波长。其稳频原理如下:输出的激光经过选择性反射镜2把一小部分 能量反射到标准滤光片3上,此滤光片的滤光曲线如图1 4所示。为控 制激光频率,10.6不在峰值处,而在曲线的上升段。当波长偏离 10.6?时,输出光通量 发生相应的变化,经光电检测器4 (可用热释电 器件

15、)把此波长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好的变化,经谐振放大器5放 大后送到频率跟踪电路6去控制压电后陶瓷的伸缩率(压电陶瓷的伸缩 及加在它上面的电压值成比例)。由滤波曲线可知,当发射波长增加 时,光通量亦增加,经光电转换及谐放输出的电压也增大,加在压电陶 瓷器后使腔长缩短,发射频率提高,波长减短;反之,则波长加长。因 而将发送频率控制在10. 6仅处。图1-4滤光曲线被传送的信息(视频信号)被驱动电路11加到G/S电光调制潜上 (为提高调制频率,调制器放在激光谐振腔体内),被传送的信息携载 到C。2激光波长上发送到空间。在接收端,由光学系统(接收天线13)把载有信息的CO2激光 能量收集在混频器14

16、上,同时本地振荡CO?激光器20发出的光也投射在 混频潜上。经混频后的光投射在检测器上输出电信号。此电信号经滤波后只保存了差频信号,这一差值通常设计在30法的中频段。再 经中频放大、鉴频后 还原出被传送的视频信号。为得到稳定的差频信号,本机振荡光也需稳频,否则被传输信 息的失真度加大。稳频过程及激光发射稳频过程类似,不过,稳频控制 信号取自于视频信号。当激光频率发生偏离时,鉴频器17输出信号也产 生了变化,经频率跟踪滤波器18滤波放大后,控制压电陶瓷,改变谐振 腔腔长,使激光频率稳定。“gG/Tc检测器在接收10. 6仅激光波长时,须在液氮77K下制 冷工作。CO?激光通信用于地面时,由于大气

17、湍流的影响,通信效果不 佳;但用于卫星之间及卫星及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递时大有发展前途 1101(3) .多普勒测速该原理利用多普勒效应网可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动。以激光照射运动着的物体或流体时,其反射光或散射光将产生多普勒频移,用它及本振光进行混频可测得流体的流速,图1 5可以具 体说明多普勒测流速的原理。聚焦逑逗光轴多普勒测速原分束镜透镜4 信号电源图1一6高斯光束束腰的干涉场图中e-Ne激光器是经稳频后的单模激光,分束镜把激光分成两 路,这两束光经过会聚透镜4把它们会聚于焦点。在焦点附近两束光形成干涉场。流体流经这一范围时,流体中的微小颗粒对光进行散射,聚 焦透镜4把这些散射光聚焦在光电倍增管

18、上,产生包含流速信息得光电 信号。经适当的电子线路处理可测出流体的流速。光源通常是单模工作状态。它的光强分布考虑为高斯分布。在 透镜右后焦点附近高斯光束束腰的波前为平面波,两光束在束腰的空间 范围相交得到平行的干涉条纹;在远离焦点的空间范围内相交得到的干 涉条纹为弧形。图1 6表示出高斯光束束腰的干涉条纹。当两光束的夹角为光波波长为X时,由图1-7可看出干涉 条纹的间距为(a)(b)(c)图1-7干涉条纹间距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单位长度内条纹明暗对数)为(1. 18)当散射粒子在平行干涉条纹的平面内运动时,散射的光波强度 随干涉场及流速面变化。若颗粒运动的速度为v,运动的方向及条纹垂直 的夹角

19、为夕(见图1 6 (c),则颗粒散射的光强频率为f = fvcQS p = vsnCQS P(1. 19)由此可知,只要检测出粒子散射光强的频率,就可求出粒子的流速V。式 中4、夕及夕为己知。5. 结论光外差检测技术在激光通信、雷达、测长、测速、测振和光谱 学等方买都很有用途。这种技术的灵敏度很高,达到了量子噪声极限, 可以检测单个光子,进行光子计数。【参考文献】11雷玉堂,王庆有,何加铭,张伟风等.光电检测技术.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2 安毓英.光电探测原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 鲍超.信息检测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4】江月松.光电技术及实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5 王庆有,篮天,胡颖,张存林,马宏,王勤等.光电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 刘振玉.光电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7 范志刚.光电测试技术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48 秦积荣光电检测原理及应用中、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9 郑光昭。光信息科学及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0浦昭邦.光电测试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