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792015 上传时间:2021-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 对文本的理解、反应应该是“多元”的,我觉得是 不容置疑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知 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一个事 物的看法、体验不尽相同。如对古诗喜雨 ,遭遇久旱的 农民体会到的可能是“春雨贵如油”,是一场“及时雨”; 一个穷困落魄的旅人感受到的则可能是 “凄凄惨惨戚 戚”“罗衾不耐五更寒”;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能 想到的是教育时机把握的适时,教育方法的恰到好处因 此,小学生光着小脚丫踩在沙滩上,其感受有“很舒 服”“很热”“很凉”,就不足为怪。笔者近来听了一节一年级识字课。教者在教学“脚 丫”一词时,

2、为了体现学生对教材的瓜是“多元”的和“学 生的独特体验”,启发学生说:“光着小脚丫踩在沙滩上是 什么感觉呀?”一学生说:“很舒服。”另一学生说:“很 热。”还有一学生说:“很凉。”教者表扬了这三个学生敢 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感受。评课时,大 家都很赞赏这种做法。我却陷入了沉思。我想质疑的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地“多样 性”“模糊性”,会给学生什么影响?给学生创设“敢于发 表个人见解”的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 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乃至“树立学生学习语精品文档 文的自信心”和“培养创新精神”, 是要建立在科学、 合理、 全情基础上的。否则,怎么能达到

3、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体、美的(和谐)发展”“养成(实事求是) 、崇尚(真知) 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呢? 我又想到“差一个步就是真理”“真理向前一步 就是谬误”的说法。不是吗?当学生说小脚丫踩在沙滩上的 感觉很“舒服”时,如果追问一句:“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 觉的?”也许他会说:“小脚丫踩在沙滩上软松松的、湿漉 漉的,所以感觉很舒服。” 同样,感到“热”的学生可能是踩在阳光爆晒下的 沙滩上的;感到“凉”的学生可能是早晨或初春、深秋到过 沙滩。这样“追问一句”,才有可能使学生懂得“多元的反 应”也不是瞎想胡说,是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的。又如一 个老掉牙的例子:“雪融化了,变成什么?”答案除了变成 水、汽、雾、雨、虹、春天外,我想,如果启发得好,或许 还会有变成“夏天(在南极)”,变成“火(变成水发电烧 电炉)”,变成“雪(电驱动造雪机造雪)”等等。问题是 要有理有据,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毕竟“有理”, “体验”!那种训练、启发则有可能是误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