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71748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述播 制 HEREDITAS (Beijing) 2008 年 1 月,30(1): 13 19ISSN 0253-9772 DOI: 10.3724/SP.J.1005.2008.00013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刘岑杰,黄惠芳,马飞,刘欣,李庆伟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029摘要: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以七鳃鳗为代表的无颌类脊椎动物,被普遍认为处在进化岀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边缘。因此,研究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机制,对揭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无颌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等脊椎动物特有的适应性免疫特征,并发现了一

2、些在结构或功能上与高等脊椎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同源的免疫因子。文章就近年来对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无颌类;适应性免疫;免疫相关基因;起源进化The evoluti on of adaptive immun ity system of agn atha n vertebratesLIU Cen-Jie, HUANG Hui-Fang, MA Fei, LIU Xin, LI Qing-W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3、, Dalian 116029, ChinaAbstract : All along peoples pay extensive attention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daptive immunity system. Agnathans, taking lamprey as the representative, are generally thought at the edge of evolving the adaptive immunity system. Therefore, it is very significantly importa

4、nt to further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daptive immunity of agnathans for reveal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daptive immunity system.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gnathans shared some characters of adaptive immunity with higher vertebrates. In addition, a few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at some g

5、enes are homologous in the structure or function with the immunologically relevant genes of higher vertebrates.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summarized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about the mechanism of adaptive immunity system of agnathan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valuable clues for furt

6、her studing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adaptive immunity system of vertebrate.Keywords: agnathan; adaptive immune; immunologically relevant gene; origin and evolution综述综述收稿日期:2007- 07- 06;修回日期:2007-0 8-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3067108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7CB815802)资助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

7、uralScie nee Foun dation of China (No.30671083), and the Natio 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2007CB815802)作者简介:刘岑杰(198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E-mail: liucenjie通讯作者:李庆伟(195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E-mail: liqw免疫(immunity)是指生物体对一切非己分子进 行识别与排除的过程。根据获得方式的不同,将免疫分为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e)和适应性免疫 (ad

8、aptive immune)。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备先天性免 疫,但高等的脊椎动物在先天性免疫的基础上,又进化出了更完善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不仅具有完整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而且免疫活性细胞还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淋巴因子,从而准确地识别自己排除异物以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对保护自己、延续种族和物种的进化都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有关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进化问题 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适应性 免疫系统起源于硬骨鱼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 入,人们发现以七鳃鳗和盲鳗为代表的无颌类脊椎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15动物处在进化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边缘2,无颌类脊椎动物

9、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适应性免疫的现象和多 种参与适应性免疫相关的免疫因子,这可能提供揭示人类适应性免疫系统演化起源的关键线索。早在 1972年Good等邑便对七鳃鳗的免疫反应进行了初 步研究,发现它对同种异体间的组织移植物有排斥 和超敏感反应。1990年,Varner等4运用蛋白分离与 纯化等技术从盲鳗的血液中分离出了一种血清蛋白,鉴定它与免疫球蛋白在结构与序列上具有同源性。在七鳃鳗类淋巴细胞中,发现有多种与脊椎动物淋 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和信号转导相关的同源 基因的表达,但是与抗原多样性相关重组免疫球蛋 白同源基因却一直没有在七鳃鳗中被发现5。近年来,人们发现无颌类脊椎动物存在一种适应性免疫

10、 响应,但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抗原受体 ,并 不是我们在有颌类脊椎动物中看到的重组抗原受体 而是在类淋巴细胞上发现了新型可变受体 ,利用一 种不寻常的基因重排过程来产生受体多样性 5。随 着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 ,为免疫基 因的进化研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后 ,相继在盲 鳗,七鳃鳗等无颌类脊椎动物的淋巴样细胞中证实 有与T细胞受体,CD4等免疫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的 表达。这些免疫相关基因的发现,为研究适应性免 疫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可能的 证据。适应性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 胞及免疫活性因子组成。下面将从无颌类免疫系统 这3个方面的进化来概述无颌类适

11、应性免疫的起源 与进化。1无颌类脊椎动物免疫器官的进化高等脊椎动物的主要适应性免疫组织和器官有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及扁桃体等;硬骨鱼类的主要免疫器官有胸腺、肾、脾脏及粘膜相关淋巴组 织,它与高等哺乳动物在免疫器官组成上的主要区 别在于没有骨髓和淋巴结。然而作为脊椎动物中最 低等的一个类群一一无颌类,虽然没有进化出完善的 免疫组织和器官,但是具有独特的鳃呼吸器官一一鳃 囊,在幼体时期有胸腺样组织的形成 。没有完善的 淋巴结,只有弥散的淋巴细胞,在鳃囊组织中有小 淋巴细胞的产生。这些小淋巴细胞的产生,为无颌 类适应性免疫的进化提供了组织基础。2无颌类脊椎动物淋巴细胞的进化适应性免疫是通过淋巴细

12、胞表达特异性受体来 识别外界抗原的。淋巴细胞作为一类特殊的具有免 疫活性的细胞,其在进化过程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 尚没有明确的证明。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虽然尚未发现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组织,但已出现了小淋巴细胞。盲鳗消化道的固有层组织,七鳃鳗鳃囊附近的造血组织,其周围常见有小淋巴细胞集 聚。这些小淋巴细胞在结构上,有一个浓缩染色质的细胞核,周围包被一层薄染色质,其中有相关的细胞器结构。这些类淋巴细胞在受到外界抗原或 异物刺激时,能够形成成熟的淋巴细胞 ,完成一系 列活化和增殖等过程。从形态学上分析,无颌类的这些类淋巴细胞,主要产生于一些造血组织。如幼 鳗期的褶皱前肠,成体期的脊椎弓和鳃囊等组

13、织都 能被发现有小淋巴细胞的产生 9。Shintani等10于 2000年在七鳃鳗的消化管淋巴样细胞中发现 PU.1/ Spi-B同源基因的表达,PU.1/ Spi-B基因是在高等脊 椎动物淋巴细胞中特异表达的一类蛋白基因家族,它的研究成果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验证了淋巴细胞 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的存在。3无颌类脊椎动物免疫相关因子的研究在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类淋巴细胞中,有大量与高等脊椎动物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信号 传递等相关的同源基因表达。高等脊椎动物免疫应 答的特异性是建立在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 体的多样性的基础上,而抗原识别受体的多样性又 是通过抗原识别受体编码基因的V、J、C基

14、因片段的重组来实现的11。在无颌类中,它的类淋巴细胞尚 未完成成熟T、B淋巴细胞的进化,虽然发现有T细胞 抗原受体(TCR)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同源基因的表达,但是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的重组机制在 无颌类的免疫系统中却不存在。那么无颌类是如何 实现它的适应性免疫的呢 ?无颌类通过其特有的重 组机制,来产生一系列多样的抗原识别受体 ,实现 特异性免疫。以下将对目前已发现的一些无颌类适 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相关因子做一概述 ,以此探 讨无颌类的适应性免疫。3.1 T细胞受体(TCR)和CD4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分子称为T细胞抗原受体(TCR)。未分化成熟的前T细胞中都含有胚系基因(germ

15、line gen e),每种胚系基因都由许多分隔状态 的带有编码前导肽(L)的可变区基因(V)、联接恒定区 基因(C)的连接基因(J)、多样性基因(D)等组成。胚 系基因无转录和表达功能,转录前必须经过基因重 排(gene rearrangement),形成含有 VJC或VDJC 基因 的完整DNA才能转录mRNA,翻译TCR的一条肽链。 通过重组构成不同的 TCR分子,由此决定了 T细胞 识别抗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从而可对环境中千变 万化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12, 13 。 CD4分子是T细胞的分化抗原,分布于部分T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 表面,在免疫识别中为辅助受体,分别与TCR共同组成复合抗

16、原受体。2004年,Pancer等对海七鳃鳗肠壁组织类淋 巴细胞和血液免疫激活类淋巴细胞的转录产物进行 研究,鉴定出TCR和CD4同源基因的表达。序列结 构特征分析表明七鳃鳗的 TCR-like和CD4-like基因 具有适应性免疫抗原受体基因序列的基本特征,暗示其可能是TCR基因和CD4基因的祖先基因。将七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ATQR 口A CIiKkcn TCRaHainan Tt Ra T:艮 ci ZdbnLHsh TCRa TCR-likc5 OIQ-Qii.OIOOOIIgV珂曲 魅丹理V利旳幣幸

17、事奚1 誓|:齐胆鼻木9替rt利口嗎磚imiVFt rlKrFiArVvtLtfc rnvBfJkdkm F a| TkJ fa 柜怖&诃斯 悴卄卑I璋嬉八阳I*R* ;friA4tMhp eJvK-i f r .4 *4Hi5Vr|LlV :艸舲 GH A疋|云”1|1从世 1 up+fg* r 3UEtQlfFirBB 阳* EilLl ; 4 KMIKmii;3.UhE|口和扛砧”电沖五:酬曲!;、出裤沖Em養I A u imupT E = 皿用価袖.tdMWIi lE Ll :XYEk4 您八叫 mf F* tHX /CH! 谆仟匚卩即馳希1YW-AXlSTlrrUEL F*H 冒 f

18、| 边#瑞鞠39圖BeiXLLMHTlJllRTIfiTlimijdvEJItlvivnEli巴 用91皿 .m|l EL5MHE4mT:ailC* . . ld|iirE.AKiRlA4:xlp 1E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Duck TCRd: ChHikcn TCRij: IA mnan TCRli Tikilue-u TCRq ZdDir晶h TCRcr Limprey TCR-likelfMJLEr.irWE Mi.-HfR|TllXi&iE&Lt J JuJ 3= B u-r- Mi l X 十 waflW l-lV-Bt X *V. i |N;tJa.a

19、 B G. U j五丈迅1云 nggimf*LNVMiJQ 伽 EJhtEp3lHr|lC;l1M4&L1 rvpMTir 时耳9护1 WftriMiaiiErr s tbkt 峠旳 V 2事 rHiwtiAALJi Jk TM o-277IJudk TCRn Chkken TCRrx H iuna口 Tt?Rn: lAkifufu TCRa Ziffanilh TCR.ce LarnpyTCRIike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5FUTHCylopliLhEnLi:3TJTR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

20、统的进化#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LnznprUy L tMhkjellnnumD4Whnk D4Robbh CD4趣輛Liwriproy CD4-lik.t37K厂 llumail CD4 _L Whale CD4 :atf 出R油前fD4匸-cuMEKLaulpruy LDIdikf 血;皿缰丁厂lluma/1 CD4WhidctIMRnbbii CD4氓蹴出图1 七鳃鳗TCR-like基因,CD4-like基因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的多序列比对6A、C:七鳃鳗TCR-like基因,CD4-like基因在序列结构上具有与有颌类脊椎动物的TCR, CD4分子相似的可变

21、区、跨膜区和连接区;B、D:七鳃鳗TCR-like基因,CD4-like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模型。Fig. 1Multiple alignment of the lampreyTCR-like and CD4-like molecules with related vertebrate lymphocyte receptors6A and C: Jawed vertebrate TCR and CD4 molecules. Approximate location of Ig and transmembrane (TM) domains as well as the location of

22、 the J region in TCRs are indicated; B and D: Stick models of exons and introns in theTCR-like and CD4-like genes.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17鳃鳗中表达的TCR-like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 TCR 基因作多序列比对(图1),发现前者在序列结构上包 含可变区V,连接区J和跨膜区TM 3段与后者同源 的基因片段,而CD4同源基因则包含 V、C、TM 3 段同源的基因片段。从序列结构的特征分析,七鳃鳗的TCR-like和CD4-like基因具有适应性免疫抗原

23、受体基因序列的基本特征,鉴定其很可能是现代TCR和CD4基因的祖先基因。但是,分析发现,在海 七鳃鳗中发现的这种 TCR-like基因,它的可变区V, 只具备有一个单拷贝序列,因此无法像脊椎动物TCR基因一样,通过不同的V区基因与C、J基因的 重排,来实现多样抗体的表达。因此推测,海七鳃鳗 的这种TCR-like基因仅仅只是现代 TCR基因的前体, 但在功能上还没有达到免疫活性的进化。3.2 B细胞受体目前,在无颌类的类淋巴细胞中,尚未发现有高等脊椎动物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的同源基因的表 达。那么,我们是否就能断定,在无颌类免疫系统中 就不存在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体液免疫的进 化痕迹呢?磷脂

24、酰肌醇3激酶B细胞接头(BCAP)的 发现,为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BCAP是一种新型的B细胞接头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使抗原受体 结合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可以调控下游的效应分子,同时介导纤维原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间的信号 传递14,15。2002 年, Uinuk-Ool等16在海七鳃鳗淋巴 样细胞中发现了 BCAP同源基因的表达,鉴定其与 家鸡的BCAP基因有37%的同源性,同时将其翻译成 蛋白质,其蛋白结构和特性与人类、家鸡、大鼠的 BCAP蛋白相似,包括336404氨基酸残基间的锚蛋 白重复区,636666残基间的盘绕区,436453残基 间的脯氨酸富集区,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 Tyr-

25、378、Tyr-423 和 Tyr-448。2005 年,Cannon 等口 从七鳃鳗的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段信号肽序列,它与哺乳动物的 VpreB基因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包含有一段具有识别位点的跨膜结构域。BCAP,VpreB在七鳃鳗中的表达,暗示在无颌类脊椎动物 中也有可能存在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3.3可变淋巴受体(VLR)有颌类脊椎动物通过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 体编码基因的V、J、C基因片段的重组来产生多样 的抗原识别受体。然而对于无颌类脊椎动物,也存BAmplicons of RHR. Ilnt.4g昨lnt.7 0901际勺 oaBOMWIM町Line VLR_ Amp

26、isiks uf E t +R-2叶36b. 37-血 41一巨一lnL70匚花曲匸Amplicons of F.2+R.3lnt,47 毛hit.54=lnt.62Germlirie VLR图2成熟VLR的基本结构及形成机制18A: VLR基因结构:SP, LRRNT, LRR1, LRRV, LRRVe, CP, LRRCT; B:胚系VLR基因重组机制:C: VLR可变结构域的 3D模型。Fig.2 Lamprey VLR diversity and gene rearrangement intermediates18A: VLR scheme: signal peptide (SP),

27、 LRRNT, first LRR1, variable LRRV, end LRRVe, CP, and LRRCT; B: GermlineVLR gene rearrangement intermediates; C: 3D model of VLR diversity region.在一种适应性免疫响应,但不是我们在有颌类脊椎动物中看到的重组抗原识别受体,而是在类淋巴细胞上发现了一种新型可变受体,利用一种不寻常的 基因重排过程来产生受体多样性。这种新型可变受 体被称为可变淋巴受体 (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 VLR),它通过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生成多种抗

28、原识 别受体,实现自身的适应性免疫18, 5。这种可变淋 巴受体的重组方式是在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系细胞 可变淋巴受体基因(germline VLR gene, gVLR) 中,随机插入亮氨酸富集重复(leuci ne-rich repeat, LRR)单元,产生多种成熟的可变淋巴抗原识别受体。通 过这种方式,理论上来说,一个胚系淋巴细胞可变 受体基因就可以生成1014个特异性抗原受体,其多样性足以应对外界多变的抗原。研究发现 ,海七鳃 鳗具有一个胚系细胞可变淋巴受体基因呵,而盲鳗具有两种,分别是VLR-A和VLR-B 19。成熟可变淋 巴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多个亮氨酸重复单元的插入 形成,它包括

29、3038残基的N末端LRR(LRRNT), 18 残基的首位LRR(LRR1), 24 残基的可变 LRR(LRRVs), 13 残基连接肽(CP)和4865残基的C 末端LRR(LRRCT) 20(图2)。 由于这种可变淋巴受 体的存在,为无颌类脊椎动物提供了大量的多样性 抗原识别受体,为适应性免疫的发展提供了分子 基础。3.4其他免疫因子此外,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还发现存在与适 应性免疫相关的多种免疫因子。Uinuk-ool等21在海七鳃鳗淋巴细胞中还发现 CD45免疫因子的表达, 它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主要的跨膜酪氨酸磷酸酶 (PTP),用来调节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与增值22。成 熟的CD

30、45蛋白由1 2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段跨 膜序列(TM)将一条肽链分割成N-末端胞外区(EC)和 C-末端胞质区。七鳃鳗中的CD45同源蛋白在C-末端 胞质区906972和1 1041 661两段氨基酸残基处与 人类的CD45具有同源性。将七鳃鳗 CD45的基因与 其他物种的做NJ树(图3),可以看出它的进化地位。最近Cooper等人运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分析 海七鳃鳗免疫相关的EST数据,发现CD8, CD98, TAP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因子的同源基因也在七鳃鳗 淋巴细胞中有表达2224L,在高等动物中,这些因子 对淋巴细胞的活化、迁移、分化等具有调解作用。从以上分析可知,无颌类脊椎动物体

31、内确实存 在数量较多,结构多样可能参与有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免疫因子。虽然其与脊椎动物免疫球蛋 白等免疫分子之间的进化关系尚不明确。但可以肯 定的是,它们的出现决非偶然,应当是生物界与自 然环境之间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C1001001 Human1 I- Mouse A28334lOO-Ral TDRTLTFowl A54080Humshark T4314S CarpBAA92179 FufuCAIW6212 LampreyZchraflsh NP_57I963Rat AAB2K877Cl45Anopheiesruitfly AAF49M92图3 七鳃鳗CD45基因与其他相关物种的进化树

32、 16Fig. 3 Neighbor-joining tree of CD45 sequences and related PTPs 164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机制适应性免疫是通过淋巴细胞表面各种不同的抗 原受体识别异物,多种多样的抗原受体则通过一系 列重组机制产生。在高等脊椎动物中,通过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胚系基因的 V、J、C等基因片段的重组来产生多样的抗原受体。然而,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发现的一些与适应性免疫相关的可变受体 基因(TCR-like gene),虽然它们的结构与有颌脊椎 动物的可变受体基因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可变区V,连接区J,固定区C。但是TCR-like基因的可

33、变区只有一个拷贝,因此,它不能象高等脊椎动物的 TCR基因那样,以V、J、C基因片段重组的方式发 生重排,以产生多种可变受体。后来研究发现,在无 颌类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却存在着另一种重组方 式用以生成多种可变受体,其抗原受体是可变淋巴 受体25。它的重组方式是在一个不完全胚系细胞可 变淋巴受体基因(incomplete germline VLR gene)中插入亮氨酸富集重复单元 (leuci ne-rich repeat, LRR), 以产生多种体细胞可变淋巴受体,来对外界多种抗 原,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无颌类所特有的这种抗 原识别受体编码基因的重组机制与高等脊椎动物的 重组方式类似(图4

34、),推测无颌类脊椎动物的这种重 组受体的方式,与有颌类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有 一定的进化关系,很可能是一种适应性免疫的初级 形式。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A gnathan VLR geneGnalhostome emiibody genesLight chainHeavy chainfLG-mcdialcd rearrangjnentLymph-ocylc incomplete gerni line genesLymphocyterccowbinatorialgen-cs-0E翻*X “A沪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

35、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CdMwund anticipalory1 receptorsHumoral effeclcr molecules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第1期刘岑杰等: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19图4 无颌类VLR基因与有颌类抗体基因的重组机制的比较Fig.4 Rearranging antigen receptors of jawless and jawed vertebrates5结语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明显存在着适应性免疫的现象和多种参与适 应性免疫相关的免疫因子。虽然在无颌类脊椎动物 中还没发现真正抗体的存

36、在,但许多结构上与脊椎 动物适应性免疫分子具有同源性或与其具有相同结 构域的免疫因子,或功能上与其类似的免疫分子陆 续得以分离、纯化和鉴定,这为探索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特异性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存在于高等脊椎动物 中的适应性免疫是由先天免疫系统进化来的26, 27。然而,无颌类脊椎动物可变淋巴受体及其重组机制 的发现,使得先天性免疫进化学说受到冲击,这种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的亮氨酸插入重组机制,极有可能是现代适应性免疫的进化起源。至于其存在的 普遍性、具体的免疫分子、免疫机制以及与脊椎动 物适应性免疫之间的异同尚无定论28, 29。而且,在七鳃鳗中还缺少一个编码淋巴细胞表面使免

37、疫系统 能够区分和记住不同入侵细胞的关键受体基因30。因此有关适应性免疫的起源问题,还需要更为深入 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无颌类类淋巴 细胞的起源问题,未分化的淋巴干细胞来源何种组 织?第二,类淋巴细胞成熟分化的信号传导途径如 何?与现代适应性免疫的T、B淋巴细胞的分化有何2020联系?第三,无颌类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及标记性作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是通过怎样的协调 来对外界抗原作出免疫应答的 ?以上3个方面的研 究对于我们深入探究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进化,会有很大启示。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研究的快 速发展,也为我们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进化研究提供 了一个方便有效的平台与方

38、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有关适应性免疫的进化起源和进化机制问题必定会 被阐明。参考文献(References):1 Plouffe DA, Hanington PC, Walsh JG, Wilson EC, Be- losevic M. Comparison of select innate immune mechsmsof fish and mammals. Xenotransplantation , 2005, 12(4): 266- 277. DOI2 Pancanier Z, Cooper MD. The evolution of adaptive imminity. Annual

39、Review of Immunology, 2006, 24: 497- 518. DOI3 Good RA, Finstad J, Litman GW. The Biology of Lampreys II: Immunology. London: Academic, 1972, 405- 432.4 Varner J, Neame P, Litman GW. A serum heterodimer from hagfish (Eptatretus stoutii) exhibits structural similarityand partial sequence identity wit

40、h immunoglobulin.ProcNatl Acad Sci USA , 1991, 88: 1746 -1750.5 Pancer Z, Amemiya CT, Ehrhardt GR, Ceitlin J, GartlandGL, Cooper MD. Somatic diversification of 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s in the agnathan sea lamprey.Nature ,2004, 430(6996): 174 - 180. DOI6 Pancer 乙 Mayer WE, Klein J, Cooper MD. Pr

41、ototypic T-cell receptor and CD4-like coreceptor expressed in lymphocytes of the agnathan sea lampre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101: 13273 - 13278. DOI7 Finstad J, Papermaster BW, Good RA. Evolu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I. Morphologic studies on the origin ofthe thymus and organized lymphoid

42、 tissue.Lab Invest ,1964, 13: 490 -512.8 Mayer We, Uinuk-Ool T, Tichy H, Gartland LA, Klein J, Cooper MD.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ymphocytelike cells from a lampre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02, 99(22): 14350 - 14355. DOI9 Wallin IE. The relationships and histogenesis of thymus-like str

43、uctures in ammocoetes. American Journal ofAnatomy , 2005, 22: 127 - 167. DOI10 Shintani S, Terzic J, Sato A, Saraga-Babic M, OhUigin C,Tichy H, Klein J. Do lampreys have lymphocytes? The Spi evid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3):7417- 7422. DOI11 Cannon JP, Haire RN, Rast JP, LitmanGW. The

44、phylogenetic origins of the antigen binding receptors and somatic diversification mechanisms. Immunological Review , 2004, 200: 12 - 22. DOI12 Flajnik MF, Kasahara M.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the MHC glimpses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Immunity , 2001, 15: 351 - 362. DOI13 Flaj

45、nik MF.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immunoglobulingenes: surprises and portent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2, 2(9): 688 -698. DOI14 Yokoyama K, Su Ih IH, Tezuka T, Yasuda T, Mikoshiba K, Tarakhovsky A, Yamamoto T. BANK regulates BCR-induced calcium mobilization by promoting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IP3 receptor. EMBO Journal , 2002, 21:83 - 92. DOI15 Wang YH, Zhang 乙 Burrows PD, Kubagawa H, Bridges SL Jr, Findley HW, Cooper MD. V(D)J recombinatorial repertoire diversification during intraclonal pro-B to B-cell differentiation. Blood , 2003, 101(3): 1030 -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