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78620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髋臼骨折复位治疗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论文摘要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探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9月,对23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新鲜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2例;18例采用后方切口,3例前方切口,2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17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6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均采用下肢皮牵引3周,术后开始肌肉与关节的主动活动,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23个月后进行负重活动。结果:本组23例随访16年。18例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但不影响关节活动。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3例采用内固定治

2、疗的优15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6.9。结论: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髋臼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属负重关节内骨折。髋关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负重关节,髋臼部位解剖深在又特殊,骨折类型复杂,手术复位及内固定难度大,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繁多,外科医师应有充分的认识1-3。我院2000年1月2006年9月共收治髋臼骨折42例,其中23例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39.5岁;受伤原因车祸撞击35例、高空坠落伤5例、行走摔伤2例;39例新鲜骨折,3

3、例陈旧骨折;多发骨折25例,失血性休克5例,脑外伤3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2例。 1.2治疗方法 42例中,18例采用骨牵引治疗,23例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其中陈旧性骨折2例,另外1例陈旧性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在采用切开复位的23例中,18例采用后方切口,3例前方切口,2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17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6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均采用下肢皮牵引3周。术后2448h拔出引流管后开始活动肌肉和关节,结合使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功能练习,23个月后进行负重活动。 1.3疗效评定 参照美国骨科学会(AAOS)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优:不痛,步态平整,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75,X线显示无明

4、显骨关节增生或轻度间隙狭窄与硬化;良:轻微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大于正常的50,X线显示关节面硬化,间隙变窄,有骨赘增生;可:中度疼痛或轻度跛行,关节活动受限小于正常50,X线显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面硬化和增生;差:关节疼痛,显著跛行,X线显示关节间隙消失伴明显脱位。 2结果 本组42例中随访37例,随访时间16年,平均3年4个月。其中23例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无一例感染;18例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但不影响关节活动。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3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15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6.9。 3讨论 髋臼骨折的分类比较复杂。单纯拍摄X线正位片,难以

5、判定骨折的准确位置和移位情况,闭孔斜位片和髂骨斜位片有助于骨折的诊断和分类。CT扫描可以显示双柱、臼顶、方形区、股骨头和骶髂关节的骨折与脱位的准确位置和移位程度,并可采用螺旋CT建立三维图像进行分析4-8。因此更有利术前确定骨折的类型和拟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对于切口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均有指导意义。 关于髋臼骨折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目前应用最多的是Letournel-Judet分类法,这种分类法能全面包括髋臼各不同部位的骨折,但较复杂,而且不能反映负重区受累程度。而AO分类法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且加入了影响损伤预后的因素即定性指标,因此应将两种分类法结合起来,适当简化,分为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

6、骨折的单一骨折,骨块小特别是非负重区的髋臼骨折,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如骨块大或负重区骨折移位大于3mm,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则应手术治疗。另一类为前后壁和(或)前后柱两处或两处以上骨折,包括髋臼横断骨折和髋臼“T”型和“Y”型骨折,这类骨折如有分离移位大于3mm,特别是累及臼顶负重部时,为手术适应证9。手术入路选择对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至关重要,关键是根据CT提供的资料。当X线片显示有前和(或)后柱骨折,同时有耻(坐)骨支骨折,并有骨折片分离移位时,只有CT扫描能够提供分离移位骨片的大小和移位的程度。如前柱及(或)前壁骨折片大,移位明显,则应选择前方髂腹股沟入路。后柱及(或)后壁骨折片大,移位明

7、显,则应选择后方Kocher-Langenbeck切口,才能达到充分显露的目的。 髋臼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可采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单纯拉力螺钉固定可用于治疗游离的前(后)壁的骨折和前(后)柱的斜性骨折。经髋臼顶负重区的多数单纯骨折也可采用螺钉固定。而前后柱横行或粉碎骨折及经髋臼负重区的粉碎骨折,分离移位较大时应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无论采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都需要充分复位,在适当剥离骨膜、肌腱和韧带附着部后,以持骨器或特制的蟹爪钳将移位明显的骨折整复固定,先以克氏针固定游离骨片,再以拉力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较大骨折片都应采用两枚螺钉,以防旋转移位。钢板可采用AO/ASIF链条式钢板或Sh

8、erman钢板,易按骨形塑形,使用方便。但损伤较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术后功能练习应尽早进行,早期可采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的关节活动,以利髋臼骨折的修复和关节面的模造。术后812周,待骨折完全愈合,关节面模造较好后,才能逐渐恢复负重活动,以避免或减少发生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采用后方入路,易发生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本组18例采用后方入路的病例中有3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但不影响关节活动,两例分别在术后3年及5年复查,髋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正常的75。本组无一例并发股骨头坏死,这主要与骨折固定牢靠,早期积极进行主被动关节功能活动和较晚负重有关。 参考文献 1常敏,苏开荣,李群辉,等.髋臼

9、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5. 2孙俊英,唐天驷,洪天禄,等.移位髋臼横行骨折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9):540. 3MoedBR,CarrSE,WatsonJT.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stionofposteriorwallfraturesofacetabulumJ.Clinorthop,2000,377:57-67. 4GuryRL,HolderP,BruetenRN,etal.Theroalof3DCTintheassessmentofacctabularfracturesJ.JRadial(Br),19

10、92,65:384 5孙俊英,唐天驷,朱国良,等.CT扫描诊断髋臼骨折的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1992,12(5):350. 6陆维举,赵建宁,李斌.等.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6):321. 7LetournelE.Acetabularfractures:ClassificationandmanagementJ.ClinOrthop,1980,151:81-106. 8MattaJM,AndersonLM,EpsteinHC,etal.Fractureoftheacetabulum:aretrospectiveanalysisJ.ClinOrthop,1986,205:230-240. 9毛宾尧,王亦璁,杨庆铭,等.髋臼骨折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6-43. 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