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886140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全文及重点总结.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

2、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复习回顾一解释红色的字词 1.是以后世无传焉 2.无以,则王乎 3.若无罪而就死地 4.然则废衅钟与 5.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6.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7.然,诚有百姓者,翻译并指出其特殊句式 1.臣未之闻也 2.莫之能御也 3.牛何之 4.将以衅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复习回顾二 1

4、.彼恶知之 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3.则牛羊何择焉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7.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8.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翻译并指出其特殊句式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4.夫子之谓也 5.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6.百姓之不见保 7.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5、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

6、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复习回顾三 1.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犹缘木而求鱼也 5.若是其甚与 6.殆有甚焉 7.盖亦反其本矣,复习回顾三翻译句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4.抑王兴

7、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5.吾何快于是,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

8、,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复习回顾四 1.其若是,孰能御之 2.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4.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复习回顾四翻译句子 1.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

9、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2.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拓展延伸,“王道”和“霸道” 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 王道: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

10、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历史到底在什么时候青睐于“王道”,至今都不得而知。孟子是继承了孔子的学思想发展而成为一整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的。史记也曾记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的事实。,拓展阅读-买肉啖子,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

11、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

12、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译文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跪拜、哭嚎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了。,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 )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

13、见羊也。( )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 )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练习,抵御,换,应该,适宜,是,看见,被,推及,推广到,攀登,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爱,明,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任重道远,吝啬 爱护 喜爱,喜欢,明亮 视力 清楚,明白 贤明的,述说,谈论 讲,说 道义 路,道路,复习回顾四 1. 2. 3. 4. 5. 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