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16584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 摘要:创业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人生幸福的能力。幸福文化与创业文化都是以价值观或价值理念作为它们文化的支撑,形成稳定的文化本质核心。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文化培育存在诸多困境,探究将幸福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当中,以幸福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突出对大学生科学正确价值理念的教育以及生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幸福文化;创业文化;高校大学生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融入幸福文化元素,对他们的创业发展与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在“做一个幸福的创业者”中提到“创业其实很幸福的,因为你在追寻一个你喜欢的

2、目标,哪怕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但你还是有一种非常充实的感受。”因此大学生要做一个幸福的创业者,将幸福的文化融入创业文化中,并作为创业文化凸显的本质特性。 一、幸福文化与创业文化的内在联系 何谓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1康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尽管幸福使拥有幸福的人感到愉悦,但它本身并不是绝对的、全面的善;相反,它总是以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前提条件。”2显然,两位哲人都把幸福与道德绑在一起,并要求要在合乎道德标准的范围内行事,那才是真正幸福。其实对幸福的感受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但前提基本上是认为幸福是一种稳定的,给人愉悦、满足、快乐宁静的美好心境,而产生这种宁静的根源在于

3、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构成了所谓的幸福文化,它包括精神性与超越性、包括道德性与价值性、包括创造性与追求性。陈湘舸教授认为“所谓的幸福文化,是指一种以幸福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研究和实施正确的幸福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幸福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3因此,幸福文化的核心理念应该选择一种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使主体对外界的所有实践活动都能遵循幸福的准则或特性,从而补充和完善丰富了幸福文化的本质内涵的认同。对于创业文化,目前中国研究学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创业文化做了一些界定。胡大敖把创业文化阐述为开创事业的勇气、心理,价值观念与鼓励创业,以经营经济资源为手段,积累财富并实现

4、个人价值为目标是社会环境的总和。4周学宝认为创业文化指所有这些进行广义创业活动的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的价值观体系和创业精神,包括创业技能、进取心,事业心与意志力,以人为本,团结合作,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5因此,对于创业文化大家的认同几乎是与创业精神、价值观、价值体系息息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殊途同归的创业文化。 显然可见,幸福文化与创业文化两者存在着同质的联系,都是以价值观或价值理念作为它们文化的支撑,形成稳定的文化本质核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创业文化是幸福文化的体现。创业文化主体通过行为活动形成稳定的合乎规律的价值导向所体现的愉悦、快乐、满足的心境,所以是感觉到幸福的。其二,创业文化以

5、幸福文化为依托。创业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团结合作,提高技能,有勇气、需要稳定坚强的心理,需要合乎道德与价值的追求,因此是以幸福文化为依托而开展活动。其三,创业文化以幸福文化为最终目标。创业是为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实现自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仅可以满足自我,也可满足社会其它就业群体的需要,因此自始至终是以幸福文化为追求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文化培育存在的困境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一种能够激发大学自身以其师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和热情,增强创业能力和动力,鼓励支持创业行为,提供创业保障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6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文化不仅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或者精神追求,更注重集体团队的

6、合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热议话题,创业成为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另一条选择之路,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高校日益盛行,但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学校资源条件以及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文化的培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大学生对创业文化的认识不明确,认同感差。在创业认同方面,根据某所高校在被调查的900多名毕业生并且已经在创业的大学生当中,有高达70%的学生认为对国家社会文化的支持、鼓励创业的情况表示不满意,80%以上的学生对创业文化的认识,以及创业的价值理念导向不太明确,表示意识比较淡薄,缺乏明确

7、的创业文化意识导向。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对创业以及创业文化的了解不够,为了就业而创业,把创业当成完成就业压力的使唤,于是盲目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的价值理念导向,迷失创业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导师对学生创业的关注与指导远远不够。据调查,很多高校目前都成立或开创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并且邀请成功创业人士给老师们做培训做项目,目的是使老师们能更好的指导和辅助学生创业就业,但其实只是个摆设的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第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培育认识不足,关注不够。 高校在国家政策领导和推动下响应号召,纷纷成立和创建创新创业部门或团队,专门指导学生就业和创业

8、,以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其实质效果并不大,对创业文化培育认识不足,对学生创业的关注不够。首先,一些高校对创业文化的培育过于简单化,应付式,被动开展相关活动,缺乏对创业文化本土化的探究与认识,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招生宣传,忽略大学生对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次,对创业的本质文化缺乏明确认识,盲目指导学生创业,没有将创业文化与生活文化、道德价值文化、自我人生理想的追求更好的结合起来加以鼓励和指导学生。第三,主体对创业幸福文化悖论存在偏差的影响。创业是通往财富的绿色通道之一,但其结果是否能够令人感觉到满意和幸福?理查德布隆克在质疑自由市场经济中认为”自由市场这看不见的手,尽管

9、它有不可怀疑的力量,但是它仍不足以确保许多牵涉到人类幸福以及能让人们对人类进步抱乐观态度的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能确保幸福的获得感,同理,在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们以及更多的创业主体,他们对创业幸福文化的理解和导向存在偏差。一是在创业当中财富的定位远远大于幸福的定位,认为创业中财富越多幸福感越强。二是在创业过程中幸福文化缺失,在利己与利他的矛盾中、在善与恶的痛苦中挣扎,自我迷失了方向。 三、幸福文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建构 马斯洛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改进自我的冲动,一种更多的实现我们的潜力、一种朝向自我实现或人性充分发展的冲动。”7创业体现的就是想要实现自

10、我追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凸显自身全面发展的的本性价值,创业文化是使这种创业价值能够延续永存的意识向导。因此,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选择一种能促使创业蓬勃发展的创业文化作为支撑,这样幸福文化成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首要选择。首先,幸福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起点。在全社会商品化浪潮和功利心态的引导下,人们放弃了传统精英文化用理性、人生的价值、历史的意义、人的终极关怀等深度文化价值取向为大众构造理性文化或理想文化空间,而幸福文化就是将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更加幸福化。3幸福文化应该成为创业文化能够让创业持续生存发展,是一种新的生存观念和生存方式的教育。因此,幸福文化应该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

11、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作为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导向,明白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去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人生与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另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大学生成为高尚的人,不仅是指创业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解决他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谐力、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其次,幸福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特性。“人是一切价值之源,是世界与人自身意义的赋予者,同时也是衡量世界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8 创业本身是一种劳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的价值与功能的最大发挥,满足人的需要,最终

1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是给予人最大的满足与快乐,因为人能够自由自为的进行生产劳动,能够活出自己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是幸福的。所以,幸福文化应该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们创业文化的本质特性,这与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致的,而且以幸福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特性不仅对大学生的创业是有利的,而且可以提高和促进他们意识的觉醒,真正领悟生活与人生的真谛,透彻和抚摸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做一个学会追求真正幸福的人。因此,以幸福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本质特性,这不仅是一种生存价值的教育,更是一场生命的教育,是对我国青年一代的关心与倾注。再次,幸福文化是高校大

13、学生创业文化的最终目标。人在世界活着的会追求各式各样的目标,实现格式各样的理想,但最终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人感觉到幸福,所以幸福是人生最终的追求目标,人活着的目的以及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最终都是让人获得幸福感。 亚当斯密认为“幸福存在于安宁和享受之中,无安宁则无享受,有理想的安宁则必定有带来乐趣的东西。”9当代大学生对创业的追求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而需要有理想的安宁就应该在追求过程中融入安宁与祥和的元素,也就是在创业文化当中融入幸福文化的元素,并把幸福文化作为创业文化的最终目标。一是幸福是人生最终的追求目标。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实现自我价值,这本身是一种人生对幸福的追求。二是

14、幸福贯穿于创业的始终。大学生创业的出发点、落脚点与归宿点都是围绕幸福而展开,无论是在追求过程中成功或失败,其目的是一样的。三是幸福文化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将会绽放出人性最灿烂的光芒,提高自身的价值理念与提升生命的高度与厚度,让他们过上完满的人生。 四、结语 幸福是人生最终的追求目标,人活着的目的以及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最终都是让人获得幸福感。因此,幸福文化应该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作为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这是一种新的生存观念和生存方式的教育,能够让创业持续生存发展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探究幸福文化与创业文化,并将幸福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当中,以幸福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

15、文化的本质建构,突出价值理念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这是值得继续探究的一个话题。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康德,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陈湘舸幸福文化:高校创业教育文化的支点J学术论坛,2009,(9) 4胡大敖创业文化与高校教育J中国高新区,2003,(4) 5周学宝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2,(1) 6娄东生试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J福建大学学报,2009,(6) 7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42 8林文伟创业教育价值意蕴探析J就业指导,2015,(12):2003 9亚当斯密,余涌,译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 9 页 共 9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