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950089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客观上有益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对勤工助学管理“主动”作为,通过岗位设置模块化、制度运行企业化、学生管理主体化,“有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勤工助学;就业能力;管理模式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的权利。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的原始功能是助困,参加对象基本上局限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念已经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而勤工助学在作为一种

2、有偿资助方式的同时,其实践性强等特点和育人功能,日益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要素,是衡量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勤工助学可以说是除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之外,大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重要的校内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的重要平台。笔者从十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中总结认为,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如能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对勤工助学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进行“有意”和“主动”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

3、内涵 关于什么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学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如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提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国内有学者提出就业能力包含学科理解力、综合技能、自我效能、元认知四个要素。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四个部分。其中,人力资本包括与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社团经验和实习实践经历、与面试临场表现力有关的能力和各种岗位都需要的“通用技能”。笔者认为,大学

4、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胜任岗位以及能够实现后续的职业发展的各种能力。就业能力结构是多维的,包括个人基本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三个主要方面。其中,个人基本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是高校可以并且应该重点进行培养的部分。 二、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设计 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是指借助勤工助学平台,以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主动”的制度建设、岗位设置、过程管理,深化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岗位设置模块化。传统上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主要是从助困角度出发,涉及学生人数少;岗位设置处于自发状态,以学校需要作为设岗依据;培养能力不是出发点,而是客观产物

5、。但若要使勤工助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主动”和“有意”为之。高校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上,要按照就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模块化设计。如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可设置教学助理、科研助理等助教、助研类勤工助学岗位。这两种岗位都直接关联到本专业的教师和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分析统计数据、查找整理资料、做实验、校对文稿等基础性工作来协助本专业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或科研课题,与此同时,也能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科研素养。在通用能力培养方面,可以设置行政助理、辅导员助理等助管、助工类勤工助学岗位。这两种岗位交际面广、事务性强,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执行能

6、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专业之外的各种能力。制度运行企业化。无论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种组织,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企业由于时刻面临生存危机,更是十分注重管理的科学、高效。目前,很多高校勤工助学主要采用的是温情化管理模式,虽人情味较浓,但制度约束性较差。如果仿照企业运行流程,采用当前企业主要采用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要求。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公开招聘制度高校可以模拟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各个学院、部门将招聘人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培养目标等信息公开,应聘学生带着个人简历,到招聘现场应聘。()不间断培训制度学生在上岗前,高校对学生进

7、行计算机、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和介绍,使学生满足起码的上岗条件,符合各个岗位的基本要求。学生上岗后,高校的岗位负责人应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和胜任岗位工作。只靠一次学习和培训,难以满足工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学生本人来说,都可谓是意义非凡。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就业指导等相关部门应统一思想、分工合作,积极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勤工助学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有效发挥勤工助学独特的育人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史秋衡,王芳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问题及要素调适教育研究,(): 高艳,乔志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内部关系:质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