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06672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实验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药物分析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析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阿司匹林鉴定试验的原理及与药物结构的关系;2. 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3. 掌握阿司匹林分析的条件及要点二. 实验原理1. 药物本品为白色片,遇湿气易变质。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2.原理:鉴别 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 铁试液反应,生成紫 堇色配位化合物。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杨 酸,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酯健水解,得水杨酸钠 和醋酸钠,加过量稀 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 酸的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检

2、查 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a. 杂质来源游离水杨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b. 检查方法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之反 应生 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之对照法,极为灵敏,可检出 lug的游 离水杨酸。3.干燥失重测定法(1)定义: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 百分率表示。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2)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忸L)有烘 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及干燥器干燥法,后者又分常压、减压两 种。1)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将供试品置相同 J 条件下已干燥恒重的扁形称瓶

3、中,于烘箱内在规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0.3mg以下),从减失的重量和取 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干燥温度一般为 105C。2)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分解且易挥发的供试品。 将供试品 置干燥器中,利用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吸收水分至恒重。 常用的有硅胶、 硫酸和五氧化二磷。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难赶除水分的药物。 在减压条件下,可降低干燥温度和缩短干燥时间。减压后的压力在 2.67kPa(20mmHg以下。恒温减压干燥法烘箱干燥法干燥器干燥法4. 炽灼残渣检查药品(多为有机化合物)经高温加热分解或挥发后遗留下不挥发的无 机物,经加硫酸并炽灼(700

4、800C )后生成金属氧化物或其硫酸盐 即为炽灼残渣。高温炉三.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1025ml注射器,0.8um微孔 滤膜,容量瓶,移 液管,漏斗,扁形称量瓶,烘箱 最高温度300 C,控温精度士 1C,干燥器(普通),分析天平 感量0.1mg,高温炉,坩埚,坩埚钳等。 剩余仪器如下图所示。试剂1. 三氯化铁试液取三氯化铁9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既得。2. 碳酸钠试液取一水合碳酸钠12.5g或无水碳酸钠1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既得。3. 稀硫酸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既得。本液含硫酸应为9.5%10.5%。 阿司匹林、硫酸(分析纯)四. 实

5、验步骤(一)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 遇湿气即缓缓水解。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 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二)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 1 滴,即显紫堇色。(2)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 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5图)一致。(三)检查(1)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0.50g,加温热至约45C的碳酸钠试液10ml溶解后, 溶液应澄清。(2)游离水

6、杨酸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1淋醋酸甲醇 溶液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取水杨酸对照品约 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 瓶中,加1淋醋酸甲醇溶液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1淋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 附录V 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四氢咲喃冰醋酸水(20: 5: 5: 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 03nm理论板数按水杨酸峰计算不低于 5000,阿司匹林峰与水杨 酸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立即精密量取

7、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 液各10卩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 图中如有与水杨酸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 计算,不得过0.1%。(3)干燥失重1. 称取供试品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的结晶,应先迅速捣碎使成 2mm以 下的小粒)。分取约1g或该药品项下所规定的重量,置与供试品 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供试品平铺厚度不可超过 5mm如为疏松物质,厚度不可超过 10mm),精密称定。 干燥失 重在1.0%以下的品种可只做一份,1.0%以上的品种应做平行试验 两份。2. 干燥除另有规定外,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干燥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

8、旁或将瓶盖半开。取出时须将称量瓶盖好。3. 称重用干燥器干燥的供试品,干燥后取出即可称定重量。置烘箱或恒温减压干燥箱内干燥的供试品, 应在干燥后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一般约需3060分钟),再称定重量。4. 恒重称定后的供试品按操作,直至恒重。5. 记录与计算记录干燥时的温度、压力,干燥剂的种类,干燥和放冷至室温的时 间,称量及恒重数据、计算和结果(如做平行试验两份者,取其平均 值)等。十燥先巫 =町上兀二叫x 100%式中:W1为供试品的重量(g) ; W2为称量瓶恒重的重量(g) ; W3为 (称量瓶+供试品)恒重的重量(g).6. 干燥至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连续两次干燥后的重量差

9、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失重过程中的第二次及以后多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4)炽灼残渣1. 空坩埚恒重取坩埚置于高温炉内,将盖子斜盖在坩埚上,经700-800 C炽灼约60 分钟,关闭电源,将炉门稍打开,待炉温降至约 400 C取出坩埚,移 置干燥器内并盖 上盖子,放冷至室温(一般需3060分钟),精密称 定坩埚重量。再在上述条件下炽灼 约30分钟,取出,置干燥器内, 放冷至室温(与上次放冷时间相同),称量,直至恒重, 备用。以上 炽灼操作也可借助煤气灯进行。2. 称取供试品取供试品1.0-2.0g 或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重量,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内,精密称定。3.

10、 炭化将盛有供试品的坩埚斜置电炉或煤气灯上缓缓灼烧 (避免供试品骤然 膨胀 而逸出),炽灼至供试品全部炭化呈黑色,并不冒浓烟,放冷至 室温,“炭化”操作应在 通风柜内进行。4. 灰化除另有规定外,滴加硫酸0.5-1.0ml,使炭化物全部湿润,继续在电炉或煤气灯上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白烟完全消失(以上操作应在通 风柜内进行),将坩埚 移置高温炉内,盖子斜盖于坩埚上,在 700800C炽灼约60分钟,使供试品完全灰化。5. 恒重按操作方法1自“取出坩埚稍冷片刻”起,依法操作,直至恒重。以上炽灼操作也可借助煤气灯进行。五. 注意事项(一)干燥失重1.由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根据药典“凡例”的规定,应取

11、未经干燥 的供试品进行试验,测定后再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因而干燥失重的数据将直接影响含量测定;当供试品具有引湿性时,宜将含量测定与干燥失重的取样放在同一时间进行。2. 供试品如未达规定的干燥湿度即融化时,应先将供试品于较低的温度下干燥至大部分水分除去后,再按规定条件干燥。3. 设定烘箱的温度时,应注意加热温度有冲高现象(尤其干燥温度较 J低时),必要时可先设定至略低于规定的温度, 待温度稳定后再调高至规定温度。也可借助程序升温方法。4. 减压干燥,除另有规定外,压力应在 2.67kPa(20mmHg)以下,并I宜选用单层玻璃盖称量瓶, 如用双层中空的玻璃盖称量瓶, 减压时,称量瓶盖切勿放

12、入减压干燥箱(器)内,应放另一普通干燥器内。减_J压干燥箱(器)内部为负压,开启前应缓缓旋开进气阀,使干燥空气进入,并避免气流吹散供试品。5. 初次使用新的减压干燥器时,宜先将外部用较厚的布包好,再行减压,以防破碎伤人。6. 恒温减压干燥时,除另有规定外,温度应为 60 C。装有供试品的- J称量瓶应尽量置于温度计部位,以避免因箱内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7. 干燥失重测定,往往几个供试品同时进行,因此称量瓶宜先用适宜的方法编码标记,以免混淆;称量瓶放入干燥箱的位置,以及取出冷却、称重的顺序,应先后一致,则较易获得恒重。8. 称定扁形称量瓶和供试品以及干燥后的恒重,均应准确至0.1mg位。(二)炽灼残渣1. 供试品的取量应根据炽灼残渣限度来决定, 一般规定炽灼残渣限度 为0.10.2%,应使炽灼残渣的量在1-2mg之间,故供试品取量多为 1.02.0g,炽灼残渣限度较高或 较低的药品, 可酌情减少或增加 供试品的取量。2. 炽灼残渣检查同时做几份时,坩埚宜预先编码标记,盖子与坩埚应 编码一致。坩 埚从高温炉取出的先后次序,在干燥器内的放冷时间, 以及称量顺序,均应前后一致;每一干燥器内同时放置坩埚最好不超 过4个,否则不易恒重。3. 如需将炽灼残渣留作重金属检查,则炽灼温度必须控制在 50060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