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1221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感觉 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 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 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 几个主要特征。1 、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 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

2、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 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 1 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 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 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 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 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 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 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2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 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 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 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 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 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

4、力。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 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 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 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 “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 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 “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 ,这 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

5、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最后还有两点想和要和张老师商讨:1 、课刚开始不久张老师介绍了并出示了人民币可以按元、角、分、分类的方法,并板 书: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我认为根据新课内容可以适当归结总结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元、2 元、5 元、 10元、 20 元、 50 元、 100 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角、2 角、5 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1分、2 分、5 分)。这个板书既让学生明白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的面值各有哪些?又为后边不同的换钱方法 提供很好的帮助。2、后面张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拿出 1 元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我觉得当第一个学 生说出: 可以拿两

6、个 5 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写出来:5 角+5角=10 角=1 元时,学生心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 个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 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 1 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 维会更加活跃起来。3 、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整理好学生的学具,这样让课堂秩序能够更加有序。篇二:认识 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欣赏了韩圣华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他对教材的 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现 就其中几点谈我自己浅显的

7、体会:一、数学学习生活化 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 念。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 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 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所以韩 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之后,设置了 “模拟购物 ”,让学生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以及练习中的 “能买什么 ”也设计 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 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 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 “元 ”字是写繁体字 “圆”的,韩 老

8、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 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在课的开 始程老师以 100 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 100 元,但 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 100 元,从孩子 “认识的 ”“熟悉的 ”材料出发, 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 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 韩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 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 “标志 ”之一,蕴含着很 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后面韩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 1 元的笔 时,学生说出了多

9、种方法 可以拿两个 5 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 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 5 角 +5 角 =10 角 =1 元时,学生心 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 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 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 十角,也就是 1 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这 为下一节课作重要的铺垫。而且在学生 “买东西 ”递出钱时,其他孩子 很难看清楚老师手里的钱是多少面值的。如果这里开启投影仪,让学 生看清楚会更好。赵庆顺篇三: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人民币 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

10、课稿 许建霞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 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 , 感触颇深 . 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 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 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 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 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 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 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

11、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 一下 “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 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 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 得。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 地设计了内容。

12、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 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 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 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 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 ”,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 是成功的。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 ? 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 财富,即要教书也

13、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1 、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 5 角钱怎么拿?有四种 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 置疑问:一个棒棒糖 8 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 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2 、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 “呈现 ”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 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

14、会教 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 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3 、魏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 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 10 个1 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 2 个伍角、 5个贰角等,这时 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 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 量

15、存在并使用着。篇四: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周 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1 、以“活动”为主线,把 “学数学 ”变为“做数学 ”。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答一答、填一填、换一换、买一买等 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 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 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

16、当的引导和点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 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2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 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课的开始就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钱, 最后出示人民币。使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 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 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3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

17、生来说有时比学 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 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 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 “不经意 ”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 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 “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这 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最后还有两点想要和周老师商讨:1 、在新授部分换钱中, 1 元钱可以换几张 5 角

18、, 1元钱可以换几张 2 角。周老师只让个 别小朋友说一说,程度好的小朋友已经理解了换钱的过程,但部分小朋友只接受了结果,还不 了解运算的过程。这里可否让更多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 元=10 角, 5 角+5 角=10 角等,训练数学的思维能力。2 、在“我会换”的练习中:一元能换()张 2角或( )张 1角,小朋友的想法很多,各抒己见,但只是进行口答。这里周老师是不是可以把小朋友的想法都板书在黑板上,这 样小朋友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方法已经讲过了,哪些没有讲过。而且通过板书还可以引导学 生有规律的填一填,进行有序思考。篇五: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

19、了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 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 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 几个主要特征。1 、以“活动”为主线,把 “学数学 ”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 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 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 1 元以内的人

20、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 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 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 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 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 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 充分展示2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 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

21、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 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 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 间的进率。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3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 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 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 “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认识完人民币后的提示 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 ,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又对学生进行了爱 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