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45657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授课时间2008年3月24日授课教师牛文化授课班级高三(4)班教学目标1、掌握抛物线的图像和性质,巩固圆锥曲线中常见的垂直的证明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信心.2、通过学生的研究讨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3、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重点与抛物线焦点弦有关的垂直关系和证明及应用.难点与抛物线焦点弦有关的垂直关系的证明和应用.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设计意图一、课前回顾与反思前面我们研究了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过这两点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问题.首先请一名同学回忆一下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过程为:已知:如图1,设抛物线为,焦点为,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过、的切线相交于点,求点的轨迹.解:设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有整理有 由抛物线方程,可设点、的坐标分别为、.由韦达定理可知 , 学生回忆学生回答回忆研究的过程,从中体会研究的方法,为下面进一步探究做铺垫.推荐精选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由,得,.过点、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于是过点的切线方程为:, 整理得 同理可得:过点的切线的方程为. 联

3、立、,解得,. 即所以两条切线交点的轨迹方程为,这恰是抛物线的准线.通过这名同学的回答,我们体会证明过程中的几个闪光点.首先,在设、两点的坐标时灵活运用了抛物线方程,减少了未知数的个数,为简化运算作了铺垫;其次,在寻求与的关系时,巧妙地借助“韦达定理”,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结合解题过程,仔细观察图形,你能得到那些垂直关系?并试着加以证明.(可适当添加辅助线)通过学生探究,可能得到如下几个结论:结论1.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回忆研究的过程,从中体会研究的方法,为下面进一步探究做铺垫.动画演示结论,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点评,指出证明过程中的关键点和突破

4、口.教师巡视,遇到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推荐精选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证明】由上面可知过点、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即,易知故.结论2连结PF可证.【证明】如图2,易知,故.由结论2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更多结论比如:是直角斜边上的高,从而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新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证明推理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荐精选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结论3设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可证、和.【证明】如图3由题意可知;与轴交于点,点坐标为,与轴交于点,点坐标为,由,可知 故,证明思路相同(略).由上面可知在四边形中,三个角、

5、都是90°,可知也为90°,即.(到此,主要的垂直结论均已找出并证明,下面根据课上实际的情况选择是继续挖掘其他结论还是做练习题.)思考:以为直径的圆(即的外接圆)与抛物线的准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结论4以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于点.(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新的结论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推荐精选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证明】如图4,取中点为,则点为以为直径的圆的圆心,连接,要证和准线垂直,只需证.由点坐标为可知,所以以为

6、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于点.结论5由和可知,以为直径的圆(即的外接圆)与轴相切于点;以为直径的圆(即的外接圆)与轴相切于点.(证明思路同上)三、应用结论,解决问题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很踊跃,总结出来的结论也很有水平,这说明我们的同学不仅具备了很强的运算求解能力,还具备了很强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08东城第一学期期末理19题)已知抛物线,过焦点的动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抛物线在两点处的切线相交于点.()求的值;()求点的纵坐标;()证明:.()解: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 可得. 则. .学生完成证明应用前面结论的证明思路,完成练习题.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

7、、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深化前面结论的证明思路,增强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题的信心,为高考打好基础.推荐精选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由,可得,. 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 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解方程组可得 即点的纵坐标为. ()证明:如图5,连接.由()可知易知,即.可证,所以.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探究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题的一些结论能否推广,或者改变一个条件是否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 1、本节课重点研究了抛物线中常见的垂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些平行关系和重要的圆;2、要注意提高计算和推理论证能力,树立转化意识、

8、方程思想,学会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树立事物间普遍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3、体会认真观察,大胆猜想,严谨证明,推广应用的数学发现和研究过程.在观察中思考,在猜想中提升,在证明中严谨,在应用中创新.应用前面结论的证明思路,完成练习题.在整个新知形成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始终是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述等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推荐精选教学设计说明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问题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平面几何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

9、的考察要求较高。综合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以抛物线为突破口,把难题分解,化整为零,通过基本题型的联系,力争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信心。圆锥曲线中有很多关于焦点弦的问题,而且高考中也经常出现有关焦点弦的问题。导数是研究函数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在研究解析几何的切线问题时,利用它可以解决很多综合性问题。综合上面两点,我们选择了“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探究”这一课题,旨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课前,我们就“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做了探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

10、的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以上节课为基础继续探究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一些问题。本节课首先通过复习回顾“过抛物线焦点弦端点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让学生体会研究的方法和常见的数学思想,为下面探究做铺垫。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解题过程,仔细观察图形,能得到那些垂直关系?并试着加以证明。(可适当添加辅助线)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能够很容易看出结论1,证明也比较简单。下面的结论2通过学案的提示,也比较容易证明。在结论2的基础上,学生还能推导出更多的结论,这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了前面两个结论的成就感,“结论3设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可证、和”在学生分组的研讨下也不难发现。到此,重要的几个垂直关系找到了,而且通过几何画板动画的演示,学生理解的更深刻了。后面根据课上的实际情况,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平行关系和重要的圆。练习题选择的是07-08学年度,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的第19题。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会比较顺利的完成练习题。这道题不仅深化了前面结论的证明思路,还增强了学生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题的信心,为高考打好基础。 最后课堂小结,在小节中提炼升华。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