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49529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x王晓红I 2005 年08月19日01时17分|艺【内容提要】x王晓红姜荣春一个企业成功的国际化经营首先取决于其人力 资源国际化配置的能力和水平。一份对跨国公司最高 管理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 60项工作中,有12项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随着 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跨国公司 的人力资源配置也逐渐由最初的殖民化向本土化、 区 域化和国际化发展。这种先进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 的理念和方式不仅为跨国公司赢得了空前发展,同时 也为世界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成功获取和有效 配置人力资源,构造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重 要借鉴。目前,

2、中国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期阶段, 实施成功的国际化人才战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走出 去"的成败。因此,积极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经验,对 于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具有重要 意义。一、人力资源概念的基本阐述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指蕴 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 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 JR 沃尔什于1935 年提出,其理论形成始于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 学会上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讲,他认为人的 健康、技能、知识等人力资本的增加对于经济增长起 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则是指,一定区域范 围内的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力的总和,通

3、常包括具 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财富,从事体力劳 动与智力劳动的人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卡姆奇(Kamoche )指出:"人力资源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 技能和能力的积累,是公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所建立 起来的可辨认的专门技能。"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是 一个个体的概念,而人力资源则是集合的概念。人力 资源具有社会性,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 其形成开发、配置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大到一个国 家和地区,小到一个企业,在特定的时期为特定组织 所有。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开发与管理的过程, 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对人力进行合理的招募、配置、考核、

4、激励、培训与 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以保证企业战略目 标的成功实施。国际人力资源配置则是人力资源配置在空间范围的拓展。摩根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 处于资源活动、员工类型和企业经营所在国类型这三 个维度之中的互动组合。二、当前跨国公司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 趋势与特点(一)人力资源配置理念由以民族为中心转向以 全球为中心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 式,其竞争力不仅体现于拥有雄厚资本、先进技术、 驰名品牌、完善的销售网络以及科学的管理等诸多方 面,更重要的是先进的人才理念和人力资源全球配置 的能力。与传统跨国公司的殖民化掠夺型人力资源配 置方式相比,现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

5、配制理念和战 略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文献中描 绘了跨国公司管理子公司和为子公司配备人员的方 法,即民族中心法、多中心法、地区中心法和全球中 心法。民族中心法是国外的子公司很少有自治权, 公 司总部进行战略性的决策,国内与国外公司的主要职 位由总公司的管理人员来担任。多中心法是将各子公 司看成是独立的实体,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子公司由 当地人进行管理,但这些管理人员是不可能被提拔到 总公司任职的。地区中心法体现了跨国公司地区人才战略管理的特点,人员可以到外国任职,但只能在一 个特定的区域内,地区经理不可能被提拔到总公司任 职。而全球中心法则是从世界范围看待它的经营管 理,无论是总公

6、司还是子公司,它们的每一个部分都 在运用本身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它们在全球范围内 有着综合性的业务,它们只强调能力而不介意所聘人 员的国籍。目前的跨国公司已经越来越多地以全球为 中心配置人力资源。目前,摩根士丹利在全球 5万 多名员工中,超过120种不同国籍和90种语言, 分驻全球28个国家的600多个办事处,形成了全 球覆盖的金融网络。(二)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成为全球化人才 战略的中心全球化人才战略即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挑选 合适岗位的人才,主要是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 充足的高质量技术研发人才是跨国公司得以持续获 取垄断利润的发动机,而高层管理人才则是支撑其庞 大的国际化体系运营的舵

7、手。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 剧和跨国公司自身的全球化发展,仅仅依靠母国的人 才难以满足其日益发展的国际性研发和管理的需求, 也难以应对更高层面的国际市场挑战,因此,跨国公 司必须广泛招募全球一流的科技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以保证它的技术开发和国际化管理处于世界领先 水平,保持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对国际化科 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一直处于吸引人才的 领先地位,全世界科技移民总人数的40%到了美国。 1995年,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项目的工作人员达 1200万,其中72%的人员生于发展中国家,23% 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出生地不是美国,在计算机行业中 这个比例高达40%。许多

8、跨国公司都在海外设有大 量的研发机构。西门子公司仅在国外设立的研发机构 就达一五个;荷兰菲利浦公司在 5个发达国家设立 了 7个研发中心;日本跨国公司在欧美建立了数百 个研发基地,雇佣当地研究人员近万人。跨国公司渴 求人才,微软公司负责平台产品研发工作的重要领导 大师Jim Allchin 就经过了比尔盖茨"三顾茅庐" IBM著名的深蓝计算机设计者许峰雄博士之所以能 够加盟微软公司,也归功于此前公司曾追踪 5年之 久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在一个跨国公司的董事会或经理层中往 往聚集了来自许多不同国籍的高层管理人才。瑞典跨 国公司伊莱克斯的首席执行官声称,在聘用高级管理 人员时并

9、不局限于其所在国家,只要他具有适合该职务的能力就行。雀巢公司董事会由6个国籍的经营、 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搭建而成,执行董事会(相当于经 理层)的成员由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经营专家组成, 位于瑞士韦威的雀巢总部则由80多个国家的员工构 成。这种大面积高管阶层国际化的现象在传统跨国公 司中是不可能见到的,也是现代跨国公司人才国际化 最显著的标志。它不仅使跨国公司的管理效率得到了 新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开放性和与世界 的融合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司。从另一方面 也可以看出,人才竞争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竞争的核 心。(三)本土化人才战略成为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 的主要支撑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东道国

10、大力实施本土化战 略,这种本土化已经从单纯生产发展到包括生产、研 发、采购等各个环节,其目的是推动其全球化战略。 本土化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本土化配置。主要表现 在: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已经由局部本土化发展 到全面本土化;由传统的单纯低端人才(普通员工、 一般技能)本土化发展到高端人才(高管人员、研发 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 重要职位都逐渐由东道国的本地人才担任,在其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也大量雇佣本地的科技人才。雀巢公司是跨国化程度最高的公司,其在瑞士以 外各地的资产占87%,销售额占98%,员工数占 97%。西门子公司(中国)21000名员工中,仅有 1%左右的外籍员工

11、。诺基亚在中国员工总数超过 5500人,本地化程度达95%以上,许多中高层管 理职务都由本地员工担任。诺基亚公司(中国)在招 聘程序中,一个职位首先向中国人才库开放,如果 60天内招不到合适的人,再向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 家区域的人才开放,最后再向全球人才招募。对于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来说,没有为了本 土化的本土化,本土化的目的在于支持其全球化战 略。2005年1月4日,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重组了四家在华的生产型合资企业,实现了从全球到 中国,再由中国支持全球的规划。诺基亚宣称,21世纪将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的人才基地,为世界各地提 供全面的高级人才支持。普华永道2004年发布的人 才本土

12、化研究报告声称:成本将不再是企业在选择本 地人和外籍人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取舍标准将完全回 归到能力。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达 600家左右,吸引他们的主要是中国物美价廉的技 术人力资源。微软是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最多的公司之一,目前在华设立了五个研发机构,其中在华的 微软亚洲研究院有研究员170人左右,是微软在美 国本土以外成立的第二个全球性研发机构,其中许多 是行业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海外华人学者。(四)培训与开发成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 方式当跨国公司成功地获取人力资源后,如何对其继 续保持和施加影响,跨国公司采用各种形式的培训, 使员工文化理念、技术等方面适应母公司需要,成为 国

13、际型人才,以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支 持企业战略的有效贯彻和实施。许多跨国公司都有自 己的培训理念和战略。雀巢公司自1998年以来,在 中国推出了滚动培训项目(CCAT),强调雀巢文化 和卓越经营的主要特征,改变沟通态度和团队合作, 所有员工都参加了培训。诺基亚的中国人力资源战略 则是通过吸收、培养和激励员工实现业务发展,重点 培养中层以上本地人才在商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技 能。跨国公司培训与开发的主要方式,一是建立专业 学校进行培训。许多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大学” 或"学校",而且数量不断增加。摩托罗拉大学,麦当 劳大学以及迪斯尼大学、爱立信管理学院等都是专为母

14、公司培训各种国际化人才的场所。诺基亚分别在中 国、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设有四所诺基亚学院, 其宗旨是为创建持续学习的环境和支持员工不断的 成长,并最终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的稳步提升。 西门子 公司与1997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西门子管理学 院,每年有6000人参加各种培训,到2003年, 有1000名本地经理人参加了全面培训。二是送出去 培训。跨国公司还定期将公司员工送回母公司或世界 著名院校接受培训。松下公司每年"输入"100名海 外经理,让他们与日本总部的同事一起工作。2001年以来,雀巢公司陆续将中国公司重要骨干送到世界 著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参加特别培训。 三是储

15、 备新生力量。微软公司为了保持人才战略的可持续 性,尤其注重在大量优秀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正 如比尔盖茨所说:"从长远来看,潜质更有价值"。爱 立信中国公司每年招聘60-8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 这些新来的大学生大部分要接受一年左右的培训,还 有一部分要在不同岗位上轮换,一年后再决定他的适 合岗位。同时爱立信还设有人才库对储备的优秀的后 备人才建立了内部提拔制度。诺基亚则制定接班人计 划,有步骤地培养未来高层职位的本地接班人。四是 设有奖学金制度。女口,联合技术公司根据奖学金计划负责支付员工的全部学习费用,并向完成学业获得相 应文凭的员工赠送一定额度的公司股票。目前,已经

16、有12000人以上全球各地员工借助奖学金完成了不 同学业。(五)先进的薪酬制度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 激励机制跨国公司制定国际薪酬政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 激励性,即薪酬政策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激励机制。 二是调动性,即能将人才吸引到最需要的地方并能留 住他们,尤其是有利于公司以最经济的方式调动驻外 人员。三是公平性,即使居住在国外和国内同一职位 水平的人员具有平等的购买力。薪酬激励体现最为明 显的是总经理报酬。美国企业普遍以高工资收入和认 购股权两种做法来提高首席执行官的报酬。”仅在 1999年,美国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年收入已接近 1000美万,大约是与其身体等重的黄金价值的12- 一三倍。&qu

17、ot;在最近5年首席执行官的总报酬中,迪 斯尼公司为6亿美元以上,通用电气为1.6亿美元 以上,美国在线为2亿美元以上。惠普首席执行官 一年总收入为8000-9000 万美元。此外,认股权已 经成为一种普遍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 席执行官收入中只有2%来自认股权,而1999年则超过50%三、构建国际化人才体系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成功的重要保证跨国直接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改革 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虽然有很 大提高,但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经营还有 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缺乏风险意识,心理适应能 力差,国际法律商务知识欠缺等方面,目前,缺乏通 晓国际经营

18、规则和国际管理经验的人才已经成为中 国企业海外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世界一 流科技研发人才的匮乏也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国 际竞争力。因此,大力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构建国 际化人才体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国际规则, 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以及具有世界一流研发水平的 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将是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 战略的关键。第一,树立全球人才意识,积极网络国际人才。 跨国公司打破人才国界,不惜代价把国际优秀人才网 络到自己麾下,谋求公司发展,这种开放的意识和胸 怀正是跨国公司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恰恰是中国企业 所缺乏的。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打破狭隘的民族人才 意识,立足全球人才为我所用,尤

19、其是对企业高管人才和研发人才的选用上第二,利用当地人才资源,积极实施人才本土化 战略。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中大多数企业是 " 整体移师海外",海外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由国 内人员担任,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利用当地人力资 源,增加了海外公司的管理成本,也使企业难以融入 当地文化,影响了海外生存能力。因此,应注重对本 地人员的选用和提拔,在普通员工中首先实现本土化 的基础上逐步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过渡。第三,实施人才培训计划,积极培育国际化经营 人才。一方面在高校加强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从事跨国 经营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实际岗位培训、海外 学习锻炼、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人才培

20、训基地不同方 式获得跨国经营的知识。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已经建 立了自己的大学,如上海大众建立了培训中心,海尔 建立了海尔大学,实践证明,这对培训企业职工是十 分有效的,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跨国公司联合办学, 不断拓展企业员工外向型经济的知识。第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财富 杂志曾做过报道,聘用一位具有一五年工作经验的当 地中国经理的费用低于70000美元,而聘用一位美 国籍首席财务官则要花费300000美元。目前,中国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天 壤之别。不仅如此,由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薪酬由上级 政府决定,往往同工不能同酬。因此,应改革现行人 事工资制度,用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强化对企业高管人 员和员工的激励。尤其是对公司总经理应采用提高工 资收入、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总经理的分配水平,使 之与公司效益结为一体。(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中国 社会科学研究生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