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0657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创客”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析摘要:“创客”文化背景下,高校更应注重实践教学 环节,强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文章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意义、 现状与问题以及目标达成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 解决策略。关键词:创客;高校;实践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6)05-0032-03“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 hacker”,它是指不以赢 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文化 包含“兴趣爱好”和“创新创意”两个方面的内容。 “创客” 文化能够激发出大众创业

2、、万众创新的活力与激情,是实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创客”时代的来临, 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与创造的“创客”文化必 然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培养大学生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越来越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作 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要平台的校外实践教 育基地,是学校联系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保障。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校外实践教 学活动,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增长见识和认 知,获取更多的启发和体验,有利于在强化他们增强求知欲 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激发活力与创造。一、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校外实践教育

3、基地需要学校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双方共 同参与建设,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基地进 行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密切互动,达成双方 利益上的协调和默契;另一方面,要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 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环节,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 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一 项复杂的工程,“基地”既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精神的重 要场所,也是学校与社会间交流合作、 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一)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效拓展高校自身的办学资源有限,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拓 展社会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学校通过探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建设与管理,多途径、多形式加强与企事业的共建和合作,

4、在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提高了为服务基地发展 的能力和水平,并且使学校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拓展, 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校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地方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高密度融合。通过 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可以跳出局限、登高望远,更 加密切地联系社会,融入社会,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 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软 实力。(三)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理论和实践互促共生,二者融合发展是大学生能力培养 的重要环节。通过

5、校外实践环节,大学生能够把专业理论知 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且进行创新研究和创业活动。这一过 程,有利于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有利于他们利用实践认知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提 升实践创新能力,延伸就业创业能力。二、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总体上,当前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 性不强,在运行过程中各方对基地目标、 作用认识存在差异, 沟通协调机制不畅,学生参与度不高,资金投入缺乏,导致 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作的效率不高,形式大于内容。(一)合作形式单一,基地稳定性差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实践基地建设缺乏长远的 规划,基地建设不稳定,活动缺之连续

6、性,往往是为满足基 地数量的增加,与合作单位签署协议。简单挂牌后,后续建 设和投入跟不上,合作无法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出于 自身经济、管理的考虑,把接受大学生实习、实践当作“额 外负担”,企业对与高校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积极 性总体不高,主动参与基地建设、管理的热情不高。甚至一 部分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借用实践基地这一名义获取廉 价劳动力,但在基地的实质性建设和发展方面投入很少,没 有为高校提供有效的实践资源。(二)利益存在分歧,沟通协调机制不畅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管 理存在冲突,没有有效的沟通协调,一些实践教学任务无法 顺利开展。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理论知识教

7、育,缺乏专业技能 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企业从自身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和风险考 量,不愿意让学生直接参与专业岗位实际工作,实践效果不 佳。学校制订的实践教学方案无法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无 法真正得到锻炼,在学生中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基地的 进一步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三)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实践教学需 要一批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 教师。但当前高校在引进师资上仍有许多限制,过于追求高 学历,高校教师没有企事业和相关行业工作经历,专业实践 经验缺乏,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达不到“双师”标准,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只能担任带队教师的角色,无

8、法满足实践 教学的需求,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四)缺乏科学有效评价机制相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尚不完备,尤 其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和水平更是难以评价,极大地 影响了实践基地功能的发挥。由于实践基地建设评价机制涉 及面广、环节链长、因素复杂,主客观因素较多,评价过程 容易产生误差,机制体制的建立较为困难。目前,实践基地 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 自觉程度,没有形成相应的量化指标。三、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一)统筹规划基地发展方案体系要加强对实践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以师资队伍建设为 条件、以建设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强化合

9、作模式为 基础,不断完善和充实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基地“双师型” “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高校 教师为主体、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互 补型、高水平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成员稳定、精干,年龄、 职称结构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加强培训培养,结合实践 教学的安排,持续将专业教师选送到企业,让他们熟悉企业 生产环节、技能操作以及经营管理等,让教师切实对专业发 展形成深刻认识。同时,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到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定期召开基地工作研讨会,提 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健全校外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建设

10、、实践教学内 容和方法改革及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的理念。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校外实践 基地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制订校外实践教育培养方案,统筹 调整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企业参与的力度, 增强实践教育内容实施的效果。根据基地特点和实践教育的 需要,开发与基地实践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设计并实施 与基地建设相关的主题教育,结合课程改革,设计多层次、 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应充分 认识到,与行业企业合作必须互惠共赢。学校要在实践基地 进行实践教学、生产实践,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要 主动利用理论优势、人才优势,

11、为企业培养培训骨干员工, 要鼓励教师与基地之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技术 难题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二)建立健全基地长效机制 形成稳定、健康的教学环境,是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践基地管理制度要由高校与企事业单 位共同设计,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 制,保障基地的良 J 生运作。首先,在基地建设中要始终贯彻“双赢”的原则。学校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要从生产技术、产品研发、企业员工进 修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也应认识到学校是在为社会、 为企业培养人才。校企要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通过合作协 议或其他方式将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并严 格执行,形成良

12、性利益机制,确保双方的互动互进,以调动 学校和社会双方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 教育方案,规范考核细则和管理制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交流总结工作经验;形成有效的安全 管理制度,制订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 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生安全,从学 生安全教育、安全生产等方面入手,严格学生的生活管理和 纪律。最后,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切实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 极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实践基地建设的主体因素。学 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管理者、专业教师亲身践行和创新, 并把指导学生实践计人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充

13、分 调动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三)协力共抓基地组织管理分工明确、管理有序是实践基地正常运行的关键。实践 基地必须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基地组织机构, 明确基地建设的宗旨,定期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成立执行 机构,派专人负责推进基地的组织建设,加强基地双方的协 调沟通。同时,组成基地二级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实践基 地管理,根据专业特点制订符合学科专业特色的基地建设条 例、管理办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有效监控实践教学 过程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四)充分保障基地条件经费建立优质、高效的实践基地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 在人、 财、物的使用方面要有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

14、事 业单位、社会各方人士的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 实践基地条件建设。同时,高校要进行实地调研和经费预算, 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践基地建设,保证经费足额到位、 合理分配,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五)定期评测基地建设成效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总结、评测,运用专业科学评价手 段和方法,客观评价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实践成效, 有针对性地对基地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基地建设。实施年检制度。学校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检查,通 过自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进行,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基地管理。同时加强与企事业 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保障培养目标的 顺利实现。逐步完善评测制度。在反映实践基地教学质量特性、遵循社会人才需求规律和高校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高校、企事业等多方因素,构建一套多样化、层次化的基地教 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参加校外实践的综合素质进行评测, 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责任编辑:马妍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