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缓性心律失常检查诊断.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679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缓性心律失常检查诊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过缓性心律失常检查诊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过缓性心律失常检查诊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过缓性心律失常检查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缓性心律失常检查诊断.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过缓性心律失常 检查诊断过缓性心律失常 有时心脏跳动过慢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这称为心动过 缓。 心动过缓的症状包括眩晕、极度虚弱、气短或意识 丧失。 如果您的心脏发生心动过缓, 包含在 ICD 内的起 搏器可以帮助您的心脏恢复正常的电脉冲,使其泵出更多血 液,以减轻症状。 通常,心动过缓的原因是窦房结 不 能正常工作,或发生心脏内传导阻滞。发病机制(一)自律性增高、异常自律性与触发活动致冲动形成 的异常:具有自律性的心机细胞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改变 或其内在的病变使其自律性增高,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 此外,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肌细胞由于心 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絮乱、儿茶酚胺增多

2、等均可导致异常 自律性的形成。触发活动( triggered activity) 是由一次正常的 动作电位所触发的后除极并触发一次新的动作电位而产生 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二)折返激动、传导障碍 致冲动传导异常:当激动从某处一条径路传出后,又从另外 一条径路返回原处,使该处再次发生激动的现象称为折返激 动,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冲动在折返环 节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常。冲动传导至某 处心肌,如适逢生理性不应期,也可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 现象。传导障碍并非由于生理性不适应期所致者称为病理性 传导阻滞。医疗检查1、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

3、包括较长的或 V1导联记录。注意P和QRS波 形态、 P-QRS 关系、 PP、PR 与 RR 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 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 P 波与 QRS 波群的 起源(选择H、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 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作 P 波较明显的导联的长记 录。必要时还可以用食管导联或右房内电图显示 P 波。经上 述方法有意识地在 QRS、 ST 和 T 波中寻找但仍未见 P 波时, 考虑有心房颤动、 扑动,房室交接处心律或心房停顿等可能。 通过逐个分析提早或延迟心搏的性质和来源,最后判断心律 失常的性质。2、动态心电图通过 24 小时连续心电图记

4、录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 失常的影响, 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并评估治疗效果。 然而难以记录到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3、有创性电生理检查除能确诊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性质 外,还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应用程序电刺激方法判断窦房 结和房室传导系统功能,诱发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确定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评价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效果,以及为手术、起搏或消融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4、信号平均心电图 (signalaveragedECG) 又称高分辨体表心电图 (highresolutionbodysurfaceECG) ,可能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 肌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 位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记录到心室晚电 位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 相应增高。5、运动试验可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因而有助于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抗心律 失常药物 (尤其是致心室内传导减慢的药物 )治疗后出现运动 试验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是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表 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