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6966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确实有很多苦难。面对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选择创业有时候也是明智的。也许有人说,自己创业难啊,一没钱,二没势,又 不认识什么人, 做生意没人带。 那么现在机会来了。我们要感谢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 大学 生就业难有了网络,你只需要少量的投资,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就可以开始了。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首先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 ,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 14

2、 亿, 人口基数大 ,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 ,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 全国劳动力资源由 20 世纪 90 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 1 250 万人预计到 1996 2010 年平均新增 1 450 万人 , 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 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 面。其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短短几年内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 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 ,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 ,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 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

3、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0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145万,2003 年 212万,2004年达到 280万,2005年将超过 300 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 显增长的前提下 ,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2第三 ,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 回报发展的前景 ,成为人才输入省。 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 ,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 ,即使处 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2.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

4、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 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 ,在单位的选择上 :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 ,只有 7%,在地区的选择上 ,选择大城市的有 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 少边地区三项仅有 5%。”3其次 ,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难以符合 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

5、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应聘场合紧张、 胆怯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 ,从而错过了许多 工作机会。另外 ,大学生在择业时 ,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 ,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 高。3.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 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4.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没有市场

6、意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 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 ,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调查显示 ,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 了解程度多寡不一 ,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 的人 ,有 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 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5. 社会壁垒 ,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 ,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

7、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 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 ,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1.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 ,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 ,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 ,到基层锻炼自己 ,挖掘潜能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

8、 ,到西部地区锻炼 成才 ;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个人的素质、 能力、 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过硬的本领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 ,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找准商机 ,发挥 一技之长 ,走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的道路 , 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 道,缓解了就业压力。2. 高校的改革。

9、其一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面向社会、面 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 ,使之与招生 ,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 ,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 数量 ,并对教学质量不高 ,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 ,减少招生数量 ,直至停止招生。其二 ,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 业指导 ,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 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

10、 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 ,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 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 ,开设具 有专业特点 ,实践性强的课程 ,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 ,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 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

11、业歧视 ,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 ,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 ,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 ,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 ,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 ,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 ,锻炼成才。 另外,政府还 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 ,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 ,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 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