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7191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六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亲情 辗转 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 无家可归 遗忘”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并能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3个生字,8个词语。2、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的意思。3、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教学流程(一)引入1、 (出示填空

2、游戏)进行四字词语填空。( )徒四壁 万( )灯火 ( )境贫寒重建( )园 ( )喻户晓 ( )( )户户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不约而同的填入了这个词“家”。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出示课题)(1)指名读 (2)齐读(二)学习课文1、(出示第二节)家究竟是什么?书上向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1)自由读正确。(2)指名读(3)齐读(4)教师引读。(5)男女对读。2、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来学一学?小组学习菜单:(1)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用直线划出“家是什么?”的句子。3、交流学习结果(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

3、五节)指名说。出示“高堂华屋”“竹篱茅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自由准备。“竹篱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shè”让我们合作来读这段话。4、这段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出示词语:洛杉矶 卢旺达)学习生字:卢5、这究竟是两个怎样的故事呢?默读课文14节。用一句话概括分别写了什么?(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热拉尔。(2)出示填空:在洛杉矶,富翁。在卢旺达,热拉尔。(3)概括第一个故事。(4)读读1、2节。(5)联系第五节,完成填空:富翁有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6)出示:在卢旺达,热拉尔。概括第二个故事。(

4、出示练习:热拉尔说自己又有了家,是因为。)请你结合第五节内容说一说。一起朗读3、4两节。6、展开想象复述课文(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复述课文中的展开想象复述。复述时要把故事讲清楚,还要选择其中的一处展开想象,把故事说具体。(2)自由准备(3)指名说。(4)教师指导(5)再复述。7、在这个世界上(出示第五节)学生读(1)学了刚才的两个故事,你对这两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2)家究竟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对关联词,谈谈你的体会。(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小组准备指名4-6人。8、再读第五节(1)准备背诵。(2)有感情地背诵。(三)总结全文。1、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我们可以在这个家里栖息。家是一

5、个温暖的小窝,我们可以在此享受天伦之乐。家是一个倾诉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苦恼和喜悦诉说。家不需要有多么华丽,只需要有许多火热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亲情和爱!2、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充满亲情的照片,让我们欣赏这人世间最美最动人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为亲情为爱,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板书设计16.家是什么别墅家 女儿=家家=亲情、爱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上通过学习,学生从家是什么?这个文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概括总结的答案: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家是避风港、加油站、心中的驿站、温暖的河,从家的概念到家庭亲情事例,从小家到国家,从美满的家庭谈到孤儿院,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看一看,比

6、一比组词。公()日()展()翁()旦()辗()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材简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二、【学情介绍】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

7、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三、【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

8、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五、【教学重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3)制作课件PPT学生准备(1)按要求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听) 1、 故事(心灵烛光)导入 (PPT)2、 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3、 就课题质疑(预设: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相机板书在黑板右侧4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

9、学生主动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思) 1、初步检查预习:召集;多音字:禁,曲,数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3、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巡查,点拔,学生齐读)(PPT)7分钟 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默读;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填补式地概括全文大意三、细读课文,直奔重点(拨理)顺势衔接: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B、分组讨论: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自由说原因13分钟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课后作业积累词语;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解

10、决学习重点四、升华主题,突破难点(理悟) 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1、 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2、 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和最后一个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6分钟 诵读体会,突破难点五、拓展延伸1、结合课文P46页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引读买椟还珠。3、教师推荐书籍。 9分钟 以读引读(结合学校“读历史故事,评书香少年”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六、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

11、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1分钟七、作业布置(1)全程式学练考第12课(2)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阅读评价表)(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3号本)(4)按要求预习第10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

12、"、"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二、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三、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四、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五、活动过程:(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教师:请你们帮老

13、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向幼儿简单介绍&qu

14、ot;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

15、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3.幼儿成果展示。【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

16、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五)结束部分游戏成双成对。六、活动反思: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第一至三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语文天地内容(板书:语文天地)二、练习第一题:学写字。指导写字 出示投

17、影:奶、候、常(1)指名认读。(学困生) 这几个字应该怎么写?指名书空。(中等生)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这个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这几个字最后一笔分别是什么?(优等生)(3)想一想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交流) 小结:注意字的间架结构。(4)学生描一描,写一写。三、练习第二题: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1、复习声母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2、认读下列字出示投影 办法高兴喂牛野果事情(1)学生自读生字(2)自己练习给生字补上声母。(3)小组交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发言)3、全班交流。4、指名学生

18、拼读生字(中等生回答)5、全班集体朗读。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写一写。1、出示卡片,让学生回忆这些偏旁。(全班进行)2、以“”为例,进行教学。 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交流,我们学过的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让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3、你能试着给写出带有其他偏旁的字吗?(全班进行)4、补充练习: 教师说一个偏旁,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言,当学生提出没有学过的字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并给予表扬与鼓励。五、作业 你还学过或认识哪些偏旁,你知道哪些字带有这样的偏旁吗?把它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四、五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二、三题。二

19、、练习第四题:读一读,选一个词语造句。1、教师出示词语投影 时候伙伴打扰 事情重要抚摸2、读课文我长大了一岁、马莎长大了。(中等生、学困生)3、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看看它们用在哪里。(全班进行)4、学生自己找词语。5、你能不能也像课文那样,自己再说一句话用上这个词语吗?(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对精彩的语句大力表扬。)6、你能不能把自己说的这个句子记录下来。五、练习第五题:小组讨论:我们长大了。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朗读学生说出的话,你认为从他们做的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们长大了吗?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2、互相讨论一下。(小组交流)3、指名朗读。(优等

20、生)4、反复朗读。(全班进行)5、你认为会做哪些事情说明你长大了?你们长大了吗?所以你会自己做哪些事情了呢?(中等生、优等生)六、作业: 必作题:有感情地朗读我们的节日。 选作题:你能不能把自己认为我们长大了应该做的事情记录下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六、七题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年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你一定和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好东西,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吗?当你喜欢时是不是也回家向爸爸妈妈要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二、读一读,说一说。1、出示投影一只漂亮的手表。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想要吗?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会怎么做?(中等生回答)2、下面我们来看

21、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3、指名学生朗读文章。(优等生回答)4、学生自己朗读文章,并说一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要这个漂亮的手表了? 5、小组讨论、交流。6、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7、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准备怎么做?(让全班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意识不到或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8、能够考虑到爸爸、妈妈的难处或他们工作的辛苦,这也是长大了的表现。这说明我们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长大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喜好,更能够考虑到别人的难处,处处替别人着想。三、练习第八题:读一读。1、说

22、一说哪天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2、我们节日这天,我们都做些什么?3、指名读一读我们的节日。4、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朗读。5、齐读。四、练习第八题:自查。1、看书,指名读自检的要求。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检。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3、我们已经知道复习的重要性了,下面你们自己把前几个单元看一看,你觉得自己在:认字、读书、造句、组词、拼音、背诗这几个方面能够的几朵小红花。如果这几个方面你做的都很好,请你奖给自己六朵小红花。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材分析世纪宝鼎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23、。本课时的教学以第二、三自然段为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致地描述宝鼎是什么样的,写得极有层次。先写鼎的艺术造型及它的艺术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说明了世纪宝鼎的深刻寓意。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通过品读、赏读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表达方法,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使学生从具体语境出发,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解说语展现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 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既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又根

24、据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发展”的核心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潜能的机会,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综上所述,本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熟读领悟表演。即在多读中领悟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及文化的内涵,通过表演把对世纪宝鼎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属于市级学校,多媒体设备齐全。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而现今学生对此接触很少。文中一些专业性词语,如“浮雕、铭文、纹饰配制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鼎的样子”及专业性词语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世纪宝鼎”加以理解。学生们都有表现

25、欲,课内设计的“赠鼎表演”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文的积极性,激发积累词语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浮雕、铭文、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等词语。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2、领悟课文中表达上的一些特点。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湛艺术和深刻的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教学流程:一、 激趣导入,激发情感1、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国人民赠予联合国一件珍贵的礼物,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板:世纪宝鼎)2、读课题。质疑: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的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联合国成立五十

26、周年前夕赠予世纪宝鼎等。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愿望。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作者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世纪宝鼎。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三、 精读第二、三自然段,自主探究。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插图,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2、 出示“世纪宝鼎”图片,引导看图,理解“纹饰”“

27、浮雕兽面”、“云纹填底”等词语。3、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于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以读为主学习课文,同时有目标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在读中感受到世纪宝鼎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促进了知识的内化。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旁写自己的体会,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与大交流讨论。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独立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讨论交流赠送宝鼎的意义。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相机引导理解“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词语。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

28、鼎鼎大名、人声鼎沸等。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研究的主题,在读文中、在讨论中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扩大学习面的作用。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四、 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1、 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这两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2、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如:介绍鼎的样子,用了数字写了鼎高、象征意义;词句准确、简明、语言精练等。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感悟表达的角度再读文章,学习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了去“无米下锅之苦”。五、 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1、 我们已经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联合

29、国人员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所赠鼎的意义,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假如你是联合国人员,你在接受礼物时应该怎么表示?2、 同桌互练,一人为中方代表,另一人为联合国接收礼物代表。3、 各组推选代表上台进行表演。(分两三组进行) 提出表演要求:说话口齿清楚,仪态热情大方。 评选优秀演员,颁发奖品。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说、演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六、 布置练习自主选抄自己喜欢的词句。附板书设计:教学自我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30、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本课教学抓住文章重点,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世纪宝鼎的感知和体验,为学生“赠鼎表演”奠定基础。“表演创造”这一环节,能创设具体情境,发挥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发展了语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需要今后注意的是语言要更加简练,小组合作要更加细致。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存在不到位的地方。点评:本教案设计能根据教材特点,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了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步骤。教案能

31、立足于大纲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理解课文后,以“表演赠鼎”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交际,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品读、领悟写作方法”一环节,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很好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如果本课时的板书设计能用简笔画展示,会使学生更直观、更明了的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用“一言九鼎”说话或出示某艺术品,让学生加以介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6【课前思考】我

32、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学习目标】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

33、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预设过程】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2、出示: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

34、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2、交流。随机出示: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政府,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冒着、顶着、踏着:(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四处寻找:其他同学

35、有没有从不同的词中受到了感动?你看到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了?居民们:师:同学们,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冻得坚硬的山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救护燕子的人,这其中也许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师出示句子并读:听到消息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在这人群中,肯定还有其他人,请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谁走出了家门?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填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交流,评价: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3、(前面学生已提到贝蒂)导语:对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小贝蒂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

36、举动又让你感动了?(前面学生没有提到贝蒂)导语:同学们,在这救护燕子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4、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老师想和同学合作来读这个句子。对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说说贝蒂只在乎什么吗?出示: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2、齐读。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四、各抒己见,提升情感1、师:同学们,此刻,你觉得燕子专列上装的是什么?2、结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