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86109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摘要: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办学十年以来,本教研室在“一清二白”的工作的基础上,本着“打基础、提水平、争优秀”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的汲取周边内外兄弟院校体育管理的先进经验,更新观念、改变模式,用创新的思想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做出了积极贡献。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1、以学生为本,深化常规体育课程管理的改革,建立人性化的考核模式。1.1以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为目标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进程全面发展的目标一直是体育课程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任

2、务,促进学生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有力措施。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积极推进课程一体化进程,我们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课外活动、校内外竞赛、运动训练等作为体育课程的一个整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1)充分开发校园自身资源和特色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我们将校园的清华园拓展基地、学院的山间跑道、自然的森林资源等各种资源开发并综合利用,将教学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初步建立了以传统项目(篮球、定向越野)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从而推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模式。2)创新体育课程考核模式,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3、情况,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考试内容根据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评定,分布为:体能占30%,知识技能占30%,学习态度占20%,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占10%,运动中思维创新占10%,由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折算评定成绩。3)2004年教育部体卫艺司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始试行,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肇庆市教育局被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评为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先进单位,我们学校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我们分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调研统计工作进行监控,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学生参与态度等表现均纳入考核评估体系。对于数据跟踪也建立反馈机制,由任课教师编制运动处方指导

4、学生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1.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模式建设与改革。我们在总结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当前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是对学生教授哪个项目的确定。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体育的项目又多,有的学生想学这项而有些同学却不想学,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进行项目选择,而老师设定体育项目供学生进行选择,并规定学习的时间,然后到时间再进行项目的调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其次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直接规定一个学期的体育项目(普修),第二个学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上课内容(选修)。1.

5、3以学生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为着重点改进体育课程的基础性、职业性根据我们制定的体育课程任务:让学生掌握一到二项的体育技能,从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我们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并有目的性的与职业性结合在一起。开设的课程主要分以下几类:1)基础性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以田径、篮球、羽毛球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常见的耐力、速度、灵活等基本素质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职业教育打下身体基础。2)兴趣性课程与职业性有机结合课程: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开设兴趣性课程,满足学生兴趣要求,也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职业性(学生今后就业方向)方面层次上的体育需求,比如从事会计工作的,重

6、点选择些运动强度不大,但时间比较长的运动项目,建筑方面的工作选择些耐力性的运动项目等等。开设的兴趣性课程有: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等近十多个兴趣性课程。3)健康体育课程:对部分身体肥胖、偏瘦学生以及有其他异常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健康、合理膳食、制定运动处方等为主的体育健康课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4)专项训练课:将运动队专项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我校主要有篮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定向越野等运动训练队,通过有计划集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参加省、市级大学生运动竞赛,为学院争光。这点我们有了明显的竞赛成绩。1.4以学生的发展的社会性为支点,不断夯实大众(群众)

7、体育的基础性,强化体育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根据体育教研室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培养体育习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休闲、娱乐等领域,提升体育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1)开设武术(简式太极、初级长拳等)基础课,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传统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历史教育。2)与其他部门协调开展拓展项目课程,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拓展基地资源。分班级,分批次的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团队作战意识、领导协调等能力。3)以协会、社团的形式引进校外教学资源,开设了跆拳道、街舞、散打等课程。2、大力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今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对体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和更

8、新,注意“两纲”的时效性。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学校自身资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高职体育与健康教程,全书共28万字,经过两次改版,于2010年正式出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3、强化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团队作战,战无不胜”。几年来体育教研室一直加强团队建设,完善各种制度建设,使全体教师有章可循,保证了教学常规和教学秩序的贯彻落实,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3.1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安全,我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一学期至少相互听四次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体育教研室也编制了体育老师日常管理规定,规定包括教师教学工作守则、教师进修学习有关规定等。我们还建立

9、了教师业务档案,其内容涉及有关社会工作及发表的论文、编著等,还有教学工作量、考评、获奖方面的资料记载,作为年度评优依据。3.2教学秩序管理:实施教学督导制,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教案检查为中心,每学期对全部有课教师采取随机听课和期末对教案集体评定的方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判,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及时向教师提出,帮助教师日后改进,对课堂教学质量实行全程监控。4、课内外相结合41课外体育活动经过几年的工作探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制度,丰富学生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坚持冬季晨跑制度冬季晨跑不仅有益于学生增强体质,养成体育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是加强学生纪律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以系部为单位,由学生处、体育教研室,各系部、学校学生体育部协助的管理体系。从考勤的情况看,此项工作得到学生的广泛参与,形成一项良好的锻炼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