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1421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货币乘数-论文网论文摘要: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的不确定性是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执行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通过对货币创造过程的分析,发现基础货币、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和市场利率均对我国狭义和广义货币供给有显著影响。同时通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形成短期冲击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关键词: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一、引言货币供给与一国经济密切相关,适当的货币供给会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而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导致价格上涨或国际收支恶化,货币供给不足又会妨碍经济增长与发展。而如何使货币供给保持适度,满足经济增长的要求

2、,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外生性),这里假定货币乘数是稳定的。与此相反,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微观主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货币乘数发生变动,从而使得货币供给不再是中央银行的独立行为。因此,深刻理解货币乘数如何发生变动,对于保持稳定的货币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为样本和数据;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为本文结论。二、分析框架(一)货币乘数FreemanandHuffman(1991)认为货币乘数的变动导致了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并能够帮助解释货币供给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Gauger(1998)通过对

3、乘数的分析,发现这些乘数受到微观主体的机会成本、收益曲线弹性及真实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货币乘数模型,沿用并拓展Gauger的研究框架,对乘数进行分析。传统的货币乘数模型见下:;(1)(2)其中:为现金比率;为定期存款比率;为法定准备金率;为超额准备金率;在此假定超额准备金率为且,代表市场利率。这是由于市场利率越高,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越高,从而超额准备金率降低,故。另由(1)、(2)可得:;,;基于(1)、(2)两式,可把货币供给量变化归结于三部分:外生的基础货币、内生的和。在此,货币乘数的变动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反映。从短期来看,对于由于货币乘数的变动而导致的货币供

4、给量的波动,中央银行也难以对其实施控制。但是从长期来说,基础货币的变动仍然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Cagan(1965)研究发现美国货币供给量长期变化的90%要归咎于基础货币的变化,剩下的由现金比率、准备金率解释。同时,假定:其中,代表某种定期存款占总存款权重。我们知道,定期存款利率的相对变化以及收入变化会导致投资组合内资产权重变化,因此假设:(3)其中:为净的M2资产利率相对M1资产利率的变化:;为净得M2资产利率相对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代表真实收入;另外皆为对应资产的数量加权平均利率。最后,将(3)代入到(1)、(2)式之中,得到:(4)(5)(二)货币供给西方学者如乔顿、布伦纳、梅

5、尔泽等人都有各自的货币供给模型,而且相互之间都不尽相同,有些差别还比较大。但是一致的是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始终是一国基础货币H和货币乘数两个共同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本文选用普遍接受的货币供给模型。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到:(6)(7)三、样本与数据(一)样本和数据来源基于前文分析框架,本文分析所采用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月度统计资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GDP为季度数据,因此本文假设季度中每月的GDP增长率相同来推算每个月的GDP。(二)数据特征描述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基础货币、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供给如下图,其中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给呈现平稳增加的趋势,通过以下的平稳性分析后可知两

6、者皆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而基础货币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反映了货币当局短期的货币政策行为。图一:基础货币、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给(2002.1-2009.7)同时,从图一中基础货币、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给的变化情况来看可判定狭义和广义货币乘数并不是稳定的,从图二也可以看出它们自2002年以来的波动。图二:狭义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乘数波动(2002.1-2009.7)表一:狭义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乘数描述统计表 MM1 MM2 Mean 1.180330 1.606813 Maximum 1.310000 1.940000 Minimum 0.970000 1.250000 Std. Dev. 0.080574 0.163740 图二、表一显示:我国月度的狭义货币乘数在1.0和1.3之间,其中均值为1.18;广义货币乘数在1.25和1.94之间,其均值为1.61。如果以标准差来衡量货币乘数的波动我们发现从2006年开始其波动幅度较历史水平来说较大。通过以下的平稳性分析可知狭义和广义货币乘数皆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四、实证分析结果(一)单位根检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法和PP检验法是实践中常用的两种单位根检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