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念孙《读书笔记》谈发疑.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2761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王念孙《读书笔记》谈发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王念孙《读书笔记》谈发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王念孙《读书笔记》谈发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王念孙《读书笔记》谈发疑.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王念孙读书笔记谈发疑中文091 蔡文怡 发疑是研究古代文献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甚至可以说,发疑作为一种研究的能力,能够直接决定研究深度与结果。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发疑也是如此。掌握发疑的方法,具备发疑的能力不仅仅对于研究古代文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任何领域的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发疑,不仅仅指的是面对某一古代作品本身的发疑,也包括对他们的注释、解释产生的怀疑。那么,我来简单的谈一谈草草翻阅了王念孙的读书笔记之后得到的一些启发,粗略的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有以下几种发疑的途径,主要包括从意义入手、从音韵入手、从结构入手与联系实际四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不仅仅包括了在古文

2、意义解释方面的发疑,还包括了在文字错讹、衍文、脱文等方面发疑,以及王念孙在校勘时的发疑。对于这三点,我将统一的加以叙述首先,从意义入手是发疑最常用的办法,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来判断某一字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是最为直观的。1、 以“相对为文“为发疑的根据。从相对为文考虑是发疑常用的方法,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互文的手法,因此在互文的结构中,前后句的结构相同,而同义词、反义词也往往在前后句的同一个位置。因此这一点,可以成为发疑的根据。如王念孙在解释劝学中的“强自取柱”的时候,根据互文句式的特点,对前人关于“强自取柱”中的“柱”字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因为联系后一句为“强自取柱,柔自取束”,将“柱”解释为屋柱之

3、柱,显然与“束”字的“束缚”之意无法对应,因此王念孙根据其他文献判断这个“柱”字应该是“祝”字的通假,为“折断”之意。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这一句,同样是根据相对为文的规律来判断,认为畴生应与群居相对,因此“焉”是“居”的错字。2、 因不同人的不同解释而发疑对文献中某个字或某个词的解释,总是因人而异。对于某些字词,往往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解释,然而这也是发疑的一种途径,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一个词语或字的多种解释往往源于该字词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有着歧义的字词,也可作为一个疑点,进行研究。如劝学中的“衢道”一词,前人根据尔雅:“四通为之衢”,而又有人解释为:“衢道,两道也。”王念孙根据这种

4、不同的解释,查找古代文献发现“二通谓之岐”,而“岐”与“衢”仅有一声之转,因此“岐”亦可谓之“衢”。王念孙对“衢道”二字的发疑、解析源于他们不同解释而带给他的困惑,也促使他进一步求证。而又如王念孙在解释“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的时候,对他人认为“堪”字当为“媅”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因为解释为“媅”,是“乐”的意思,但仍然上下文意义不通,由此他产生了疑问,并最终通过文献,举例证明,得出结论,此处的“堪”字当为“湛”,为“浸泡”之意。3、 上下文语义不通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字词的错误解释或文字的错讹是很常用的方法。例如王念孙在分析“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一句时,发现“逝浅”二字字意不通,于是最后得出

5、了结果,“逝”当为“”,俗作“”,而“”与“逝”形体相似,因此在传抄的过程中抄写错误,而“”就是“流”,故此处“逝浅”应为“流浅”。此处对于“逝浅”二字的判断就是源于上下文的意义不通。再如“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其中王念孙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判断“不”为衍字,这虽然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但充分的突出了联系上下文意义来判断的重要性。其次,从音韵入手也是发疑的一大切入口。尾字押韵也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但并非所有的尾字都是押韵的,因此根据押韵这一特点来发疑,需要首先判断该句是否要押韵,切不可盲目判断。尽管如此,从音韵入手,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劝学中“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王念孙提出,其中的“绝江河”应为“绝江海”,因为“海”与“里”同韵,而“里”与“河”则失其韵,此外,他还给出了大量的文献证明。从音韵入手对研究文献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诗词的研究,因为诗词大多押韵。但在研究的同时也要求研究人员掌握扎实的音韵学知识。再者,由结构不符产生的疑问也是不少的,除了相对为文、互文结构外,还包括一些设问句等不同句式的结构。举一个例子,如“是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王念孙判断这一句在“是以”二字后面少了一个“知”字,因为在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奚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这个例子十分的简单,但是足以说明结构爱的不符也可以作为

7、一个发疑的切入口,而从结构入手多是对衍文、脱文等现象的质疑。此外,联系实际也是发疑一种重要的方法,此处的“实际”主要是指当时该文献所在年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万万不能盲目的使用现在的现实生活来验证过去的文献。联系实际这一发疑的方法虽是最没有技巧性的一种方法,但是在任何的研究领域都十分重要。王念孙的一部分发疑也来源于“与实际的不符”。例如:“梧鼠五技而穷”一句。王念孙根据其他文献,发现蝼蛄有一个名称叫做鼫鼠,没有叫梧鼠的,于是,才进行研究,发现当时以蝼蛄之“蛄”与鼫鼠之“鼠”何为一名蛄鼠一名,而“蛄”又和“梧”读音相近,而错写成了“梧”字,因此“梧”是错字。又如:“蟹六跪而二螯”,联系实际会发现

8、,螃蟹其实有八条腿,因此,其中的“六”字是“八”字之讹。其实,对某一个字词的字形或解释的怀疑,往往源自于多种方面,多方面的怀疑依据可以使自己的判断更为准确可靠,因此大部分的发疑都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不相符”,只是往往相对有所侧重而已。王念孙在分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句时,对当时的书籍产生了怀疑,因为当时的书籍将下一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删去,原因他们遵循大戴记的抄录。而王念孙从音韵和意义两方面入手,认为黑与直是其韵,而两句之意正好相反,相辅相成,若删去后一句,既失其韵,又失其意,因此无删去之理。其实大部分的发疑都是源于多方面的不协调、多方面的疑问。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能够使自己的推测更加准确、可靠。总之,发疑作为一种能力,是任何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只有善于发疑,才能够在前人或他人的误导中解脱出来,寻找事物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