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5683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从玄奘没有去偏僻小寺,而是在发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材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出示词语,并指名朗读。(谁能把它读好?)3、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4、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生命的林子”。二、分析“林子”。1、这究竟是怎样的林子?请大家读读描写林子的句子,看看哪片林子给你的印象深刻,把你读后的体会用简短的话写下来。2、指名谈谈感受。生1:这里的林子长得不茂盛。树干短而扭曲,

2、不能成材,只能做煮菜的薪柴。(板书:树木稀疏 薪柴) 师:你能读好这几个词吗?(显红“乱枝纵横”、“又短又扭曲”) 师:谁能用朗读再现那片林子的样子?生2:这里的林子很茂盛,树干粗壮,挺拔,能成材。(板书:郁郁葱葱 栋梁) 师:谁能展现林子郁郁葱葱的样子?3、显红“最高大”和“棵棵”4、透过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生1:第一片林子里最高大的树也只能做薪柴,更不用说其它的树木了。生2:虽然它长得高大,但是却不能成材。生3:第二片林子中能成材的树木有很多。5、读到这里,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问题?生:同样是树,为什么一片林子的树只能当薪柴,而另一片林子里的树却能成栋梁?6、(出示方丈的话)请大家读读

3、方丈的话,圈圈划划,找找原因。7、你明白了这片林子长得不同的原因了吗? 生:由于竞争,第一片林子没有竞争,所以不能成林;而第二片林子由于有竞争,最终成为了栋梁。 (板书:竞争)8、你说得真好!那你能好好地读读方丈的这段话吗?9、同学们,方丈把玄奘带进林子,说出这么一段关于林子的话。那么,方丈仅仅是在说林子吗?三、分析“法门寺”。1、法门寺和山野小寺有什么不同呢? 生1: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香客如流,它就像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充满了生机,也蕴含了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玄奘一定会刻苦习经,一定能成材。 生2:而山野小寺人流稀疏,缺乏竞争,就像那片稀疏的林子不能成材,玄奘走进山野小寺,就永远

4、不可能成为栋梁。 (板书:法门寺 小寺)2、如果你是玄奘,你选择哪片林子?能说说理由吗?3、事实也证明这种选择的正确性。4、出示第十自然段,齐读。5、学到这儿,你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生命的林子”为题了吗?6、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7、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吗?指读、齐读。8、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必须在群体中,在竞争中奋发向上,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成为栋梁,在竞争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四、课后延伸。1、文章学完了,玄奘的确留了下来。后来,他又遇到了曾经劝他离开法门寺的人,玄奘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2、总结: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命的林子。在那片生

5、命的林子里奋发向上,潜心苦学,将来成为栋梁,成为太阳,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板书: 树木稀疏 薪柴 (小寺) 生命的林子 竞争 郁郁葱葱 栋梁 (法门寺)生命的林子第二课时(说课稿)生命的林子是国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玄奘在方丈的开导下,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的事,引发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的哲理。由此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从玄奘没有去偏僻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以读懂方丈和玄奘的对话,理解其深刻内涵为本课时

6、的教学重点,以引导学生理解方丈郑重地对玄奘说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本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要抓住课文的两部分“走”与“留”,通过对比、思考来感受“生命的林子”的意义。玄奘要离开法门寺,玄奘留在法门寺。只取两个关键字“走、留”做为撑起整节课教学的两根擎天柱,展开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在教学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听写“晨钟暮鼓、香客如流、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喧喧嚷嚷、高僧济济”这个词语,在学生齐读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接着引出学生感兴趣的(也是上节课留下的)两个问题

7、:玄奘为什么要走,为什么又留了下来。从而进入到第二课时的教学。二、     研读“玄奘为什么要走”。学生提出了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在书上做相应的圈划。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有人劝玄奘说的话,联系上文法门寺的具体情况,从而弄清玄奘当时想要离开法门寺的原因。三、     探究“玄奘为什么又留了下来”。在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又留了下来”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读明白方丈是怎样一步一步劝导玄奘的。文中并没有出现方丈劝玄奘留下来的话语,那他是怎么劝导玄奘的呢?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后,有所感悟,

8、方丈原来是利用两片树林来开导玄奘的。我又让学生找出灌木丛中的松树和松林中的松树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方丈郑重对玄奘说的话,明白了“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的哲理。四、续写故事,深化主题。学完了课文,我设计了续写练习:“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主要意图是通过玄奘见到那个人说的话来表现他在方丈的启发诱导下认识的转变,对人生有哪些感悟。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从而更加让学生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反思:巧解“借喻说理”-生命的林子教学反思上完生命的林子这课,我很兴奋,为自己的一个设计回味着。这是一篇充

9、满哲理的课文,我在备课时动足脑筋想的不是如何让学生懂得文中的道理,也不是认识玄奘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方丈的语言技巧。所以,在学习了方丈指点玄奘的内容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思考题:“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方丈搞得这么复杂,又是带他看,又是启发问话的。如果直接告诉玄奘走是错的,是鼠目寸光,只有留在法门寺与高僧相互竞争,才利于成长进步。行吗?” 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大家畅所欲言,比较两种教育途径的效果。俗话讲,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一比较,“借喻说理”的语文知识就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领会了。接着我又趁热打铁,来了个应用训练,举生活例子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些课内外积累的富有哲理的句子。

10、学生还真不错,一下子说出不少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光芒不影响光芒”等等。训练的时间不长,但训练效果是明显的,学生明白了:讲话是个深功夫,“借喻说理”能提高语言的说服力。    学语文干什么,不就是为了“能说会道”。方丈的指点如此神效显然因为语言技巧的娴熟。新课标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就有“领悟表达方式”的要求,方丈的这种表达方式正是值得学生学习并在生活中应用的。这样的训练既有意思也有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记住我的语文课。有人说,讨好学生的办法终究不是办法,把学生当弱智教的结果可能自己也会弱智掉。我想,课堂应当给学生以冲击力的,我的教学应当表现出一种智慧,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他自己无法抵达的境地。于是在我的课中,我常试图找这样的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我想,只要坚持这么训练,学生一定喜欢我的语文课,他们的语言能力一定略高于同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