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79607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书笔记-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一、超前教育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每年在孩子升幼儿园大班之际,家长就开始为孩子入学择校和入学起始的学习适应问题而焦虑了,一方面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加强识字拼音计算的教学,一方面买来各类幼小衔接课本在家教孩子,并带孩子去各类辅导班学识字、拼音、英语、数学,“恶补”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尽管再三被告知小学是“零起点”教学,但很多家长仍然认为提前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学得多的和学得少的还是不一样的,于是提前学习的现象一年更甚一年。殊不知,让年幼的孩子接受超越其年龄的教育,对他们

2、来说是非常不当的,这是违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仅以孩子的思维发展来看,其规律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形象表征思维,再到符号抽象思维,而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与形象表征思维的阶段,其学习是基于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是借助实物的操作或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到了学前晚期才有可能出现一些简单的符号表征,但遇到复杂问题时仍然要借助形象表征,甚至回到实物操作。以小学的教学方式教要到小学才开始的书面符号知识,即脱离生活实际地教幼儿去解题,孩子是很难理解的,孩子在理解不了的情况下,就只能借

3、助机械识记来学习,囫囵吞枣式地死记硬背知识。所以,当那些让孩子提前“小学化”学习的家长在为这般教育成果而沾沾自喜和得意洋洋之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孩子眼前的学业成就是以牺牲情感、社会性等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二、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能为入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渗透在生活和游戏中的,但家长们往往以为生活就是纯碎的吃喝拉撒照料,游戏就是玩得高兴而已,不像直接教知识,能看到成人教了什么,孩子就学到了什么,于是一些大班家长指责幼儿园玩得多、教得少。其实,生活和游戏中充满了学习,这种学习发生在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比如孩子在建构游戏中搬运木砖时,为了提高效率,一

4、次多运一些木砖,就尝试了各种办法,有个女孩说她一次能搬14块砖,她在第一层摆了4块,在第二层又摆4块,说这两层共8块。她在第三层又摆4块,并对着第三层接着8往下数,9、10、11、12,马上说,有三个4,就是12块了,再加2块,13、14,就是14块了。而有个男孩在一块平板上放了9块木砖,他数了一下,两个是6,再加上个就是9,接着说再放一个9,9加9就是18了。可见,在直观的问题情境下,孩子通过简单的加法和“接着数”策略,就算出了总数。尽管幼儿园并没有要求开展乘法教学,但这里就已出现乘法萌芽,对小学的数学学习极为有利。游戏就好像是实验,孩子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

5、是培养了一种学习品质。由于游戏是孩子自主的活动,所以他们的兴趣浓厚,对问题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解决问题时也特别专注,不轻言放弃,能与同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的良好学习品质。总之,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幼小之间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从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幼小之间有着自然衔接的内在机制。幼儿园是为了小学的理性学习做感性经验的准备,感性经验越丰富,入学后理性学习能力就会越强。阅读完这篇,自己有了深深的感触,幼儿在幼儿园时期不都是快快乐乐的成长吗?在幼儿时期应该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而再来看看现在的幼儿园,什么都要教,幼儿什么都要学,例如:英语、数学、拼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