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18969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参考word.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预习导学】 1_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 3在一定_下、一定量的_里,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溶液;还能_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溶液。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进行转化。 (1)由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 (2)由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知识点拨】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取样,继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否则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考点详析】知识点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例l】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予水;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变式】 1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和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有关。(

3、3)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知识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例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 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 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变式】 2饱和溶液是指 (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的溶液【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4、(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1 / 8 B溶质一定是固体 C温度不变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2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KNO3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3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 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 g、9g、36 g、18 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_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果将A、B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5、课外拓展】 1实验室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奇奇同学欲将其变成饱和溶液,以下方法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升高溶液温度 B降低溶液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加入KNO3固体 2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二)【预习导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下,该物质在_溶剂(通常溶剂为_)里达到_时所溶

6、解溶质的_。它主要随_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通常可以用_来表示。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如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如_。【知识点拨】 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考点详析】知识点1 溶解度的概念理解【例1】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 B20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7、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硝酸钾【变式】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时,20 g某固态物质能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B20时,20 g某固态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C20g某固态物质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某固态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知识点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2】某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该温度时,将50 g甲物质投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

8、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50% B33.3% C28.6% D40%【变式】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在20时,将20 g氯化钠投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28.6% B25.7% C26.5% D29.4% 3某温度下,100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31.6 g,现向其中加入4.4 g硝酸钾晶体和5.6 g水,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48.6% B31.6% C32.7% D34.1%知识点3 溶解度曲线【例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9、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变式】 4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_。 (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课后巩固】 1

10、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 g。现把40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则此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 ) A31.6 g B140 g C131.6 g D71.6 g 220时,50 g水中最多可溶解5 g A;4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0 gB。则A、B两物质溶解度关系是 ( )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加入氢氧化钙;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加入水;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 A B C D4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5 g、25 g NaN

11、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g;(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写一种即可)

12、;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课外拓展】 1一定温度下,向下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

13、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3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_(填“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甲”或“乙”)。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三)【预习导学】 1人们通常把_的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主要有_法和_法。对于

1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可采用_法获得晶体,如_等;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一般采用_法获得晶体,如_等。 3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要从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可采用_法。【知识点拨】 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一般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宜采用蒸发结晶法。【考点详析】知识点1 结晶的方法【例l】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变式】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5、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g; (2)当温度为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_(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法。知识点2结晶的应用【例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变式】3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于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

16、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_,操作_; (2)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_。 4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在100 g水中加入110 g硝酸钾固体,所形成的溶液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上述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_g。 (3)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_;关于剩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只含氯化钠,不含硝酸钾,且氯化钠达到饱和 B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只有氯化钠达到饱和 C含有氯化

17、钠,又含有硝酸钾,且两者都达到饱和【课后巩固】 1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2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3如图是关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U形管中为饱和澄清石灰水。 (1)U形管中左侧的现象是_; (2)若移去酒精灯,溶液逐渐恢复到原来温度,U形管中左侧的现象是_。 4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 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填“>” “<”或“”)碳酸钠的溶解度

18、; (2)10时,向两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_溶液; (3)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课外拓展】 1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 NaCl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2甲、乙两种物质

19、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加入足量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 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到t2时,乙先析出晶体3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正确的是 ( )4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_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 _。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P点表示的含义是_。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