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2385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昆虫的外部形态一一教学设计昆虫的外部形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职高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中的第一 节内容。本节课的设计尽量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农业生产有用的植保的思想。 通过学习,达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农业生产中所见昆虫有一个深刻认识,能 够判断出危害农业生产的昆虫类别。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掌握昆虫各体段的形态、构造能力目标: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昆虫各体段及其附器的构造体壁的作用及构造特点

2、难点:如何结合昆虫的特点,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二、教法分析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教室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更 广阔的学习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益。三、学法分析选用以观察法为主的合作交流方式,以一系列问题促进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调 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和汲取广泛的信息资源,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四、教学过

3、程在讲解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 -昆虫的世界,向学生展示多种生 活中常见的动物(昆虫),对昆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环节一:学生分组观察探索、教师归纳总结新知。导入新课:通过视频课件,以蝗虫为例,了解昆虫的基本外部构造,进而具体学 习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2. 头部着生有口器、触角、一对复眼。3. 胸部由3节组成,分别着生有3对分节的足和两对翅。4. 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有1对尾须5. 昆虫体壁高度骨质化,称为“外骨骼”。环节二: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详细讲解昆虫头部及其 附器的构造,

4、学生认真理解和观察。一、昆虫的头部(一)头部结构昆虫的头部是一个坚硬的半球形头壳,表面的沟缝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头 部的附器有口器、复眼、单眼和触角。因此,从生理功能上说,头部是取食和感觉的 中心。(二)头的形式头的形式简称头式。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 不相同。根据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可以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头式。(三)昆虫头部的附器1.触角昆虫绝大多数种类都有一对触角,位于额的两侧,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用来寻找食物和配偶。触角由三部 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

5、,第三节称鞭节, 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因昆虫种类或性别不同,触角有多 种类型,如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锤状、 羽毛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应用: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2. 口器 基本结构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咀嚼式口器 此类口器是由上唇、上颚、下 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许多鞘翅目、鳞翅目、 叶蜂类幼虫,它们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具有这类口 器的害虫,取食固体物质,咬食植物根、茎、叶及 果实,给植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 如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缺刻、孔

6、洞等。刺吸式口器 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内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如蚜 虫、叶蝉、蚊等。刺吸式口器是由喙和口针组成的。具有这 类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后,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 如卷叶、虫瘿、瘤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此外还有其他几种口器类型:如蛾、蝶的虹吸式口器、 蜜蜂的咀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蓟马是锉吸式口器 昆虫的幼虫多为咀嚼式口器。应用:了解昆虫的口器类型及构造,在防治害虫时对选 择使用农药有重大关系。如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要用胃毒 剂或触杀剂,而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就应选用触杀剂或 内吸剂等。环节三: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详细讲解昆虫胸部及其附器的形态、构造和类型,学

7、生认真理解和观察。二、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下 方各生一对胸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 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由4块骨板组成,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一)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胸足由6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前跗节卄由于各类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相应地形 成了不同足的类型,如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幵掘 足、游泳足及携粉足等。应用:人们常依据昆虫足的结构和类型来识别昆虫,并研究其生活方式,以防治害虫、保护益虫(二)

8、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内缘,两者之间的边称边缘。人们将翅分为四个区 域,即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的排列状况称为脉序,科学家们比较了现代各类昆虫与古代化石昆虫的脉序,归纳概括出模式脉序,或称为标准脉序,以此作为研究昆虫进化和分类的重要依据。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横脉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昆虫的翅由于适应其生活功能的需要,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鞘翅、复翅、半鞘翅、膜翅、鳞翅、缨翅和平衡棒等根据各种不同类型昆虫的翅,可以鉴别出昆虫所属分类地位,是昆虫分目的重要 特征

9、。环节四: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详细讲解昆虫腹部及其附器的形态、构造和类型,学生认真理解和观察。三、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体段,一般有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腹节具背板和腹板。尾须 这是一对须状的结构,是第11节的附肢,有感觉的功能,分节和不分节, 长短不一。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雌性为产卵器,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有的种类无特别的产卵器,直接由腹部末端几节伸长成一细管来产卵。环节五: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昆虫体壁的构造特点并分析如何通过体壁达到很好 的防治害虫危害农林生产。四、昆虫的体壁(一)体壁的结构和特性体壁是昆虫身体的外层组织。 它是昆虫体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是一层较坚硬、有韧性的皮,也叫外骨骼。昆虫体壁由外向内分为表皮 层、皮细胞层和底膜三部分。表皮层又由内向外分三 层: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 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 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等。应用:体壁的构造和特性表明,要使杀虫剂进入虫体,就必须使药剂接触体壁, 穿透蜡层。所以,粉剂要混入惰性粉作填充料,有助于磨损蜡层;液体药剂要加入脂 溶性物质,以便溶解蜡层,提高防治效果。(二)体壁的衍生物体壁衍生物的外长物,一般是由表皮向外长的, 如刚毛、毒毛、朿9、距、鳞片等。 体壁衍生物的内陷物,一般是向内生长出的腺体,如唾腺、

11、丝腺、蜡腺、毒腺、胶腺、蜕皮腺等。课堂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昆虫的基本外部形态, 下面我们通过 一组图片来复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请试着说出下列图片中的昆虫, 各属于什么类型 结构?布置作业: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应如何有效防治害虫,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农 业害虫的防治方法五、总结与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 讨论发言等及时给予评价反馈; 课程结束时, 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后续工作 进行评价、指导和反馈。本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参与情况:注意吸取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正确的地方,有根据地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看法资源利用:利用学习资源进一步自主学习、归纳、提炼、总结的能力课后练习反馈: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课后复习思考题以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后续扩展深入工作的情况:观察生产中的农业害虫,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应如何有 效防治,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六、板书设计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头部(一)头部结构 (二)头的形式 (三)头部的附器二、昆虫的胸部(一)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二)翅三、昆虫的腹部四、昆虫的体壁(一)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二)体壁的衍生物-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