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3293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知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第一节植物病害的诊断5一、诊断的意义1. 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的目 的为了防治病害。2. 植保工作者的职责是对有病植物作准确的诊断鉴定,然后提出 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3. 植物医学不同于人体医学,服务的对象是植物,它的经历和受 害程度,全凭植病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4. 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 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 大损失。诊断的程序对病植物进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 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是仔细观察病

2、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 点,如有无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等。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 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 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 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 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三、柯赫氏法贝!|(Koches Rule)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 ),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 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发现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技柯赫氏法

3、则的四步来完成诊断 与鉴定。诊断是从症状等表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鉴定则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科学名 称或分类上的地位。如是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是真菌病害或是病 毒病害等。有些病害特征明显,证据确凿,可直接诊断或鉴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 但有好多场合是难以鉴定病原物的属种的,如花叶病易识别,由何种病原 物引起就必须经详细鉴定比较后才能确认。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 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 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

4、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 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如果进行了上述四步鉴定工作,得到确实的证据,就可以确认该 微生物即为其病原物。但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类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些锈 菌等,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 来加以证明。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签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法则来验 证.每个医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都应该牢记并熟练地运用。 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 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 病害时,可以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 元素的作用。四、植物病害诊断要点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

5、性病害还是 非侵染性病害。许多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很明显的特点,一个有经验或 观察仔细善工分析的植病工作者是不难区分的。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的检 查,而不仅仅是根据外表的症状,对于一个新手或经 验不多的植保人员来说更为必要。(一)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 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 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 定的特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 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 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有

6、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 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瘻)中可 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线虫病的病状有:虫 瘻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3、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 即可生出子实体来。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 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 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较为可靠

7、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 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 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4.细菌病害: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斑点、腐烂、萎蔦、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特征,部分真菌 也引起萎蔦与肿瘤。切片镜检有无喷茵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 诊断技术。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 定和接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 也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5.菌原体病害 菌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

8、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菌原体。注 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 感。6.病毒病害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酚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用病汁液摩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7.复合侵染的诊断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 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

9、合侵 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一条准则。(二)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个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 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 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除了植 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不 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 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

10、 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 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非侵染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1/3,植病工作者应该充分掌 握对生理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技术。只有分清病因以后, 才能准确地提岀防治对策,提高防治效果。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植物病害防治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 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 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 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防治病害按照其作用原理,通常分为回避(avoida

11、nce) >杜绝 (exclusion)、铲 除(eradication)、保 护(protection) > 扌氐抗(resistance) 和治疗(therapy)o每个防治途径又发展岀许多防治方法和防治技 术,分属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构理 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领域。从主要流行学效应来看,各种病害防治途径和方法不外乎通过减 少初始菌量(X。)、降低流行速度(Q或者同时作用于两者来阻滞病害 流仃(表13l)o表13T 植物病害防治途径及其流行学效应植物病害防治途径和方法主要流行学效应八.回避(植物不与炳原物接触)1选择不按触或少接触病原物的栽培地区 H1块

12、和时期减少初使菌凰降低流行速度(r)2选择无病植物5K殖材料减少初 tt¥ifit(xO)采用防病栽培技术降低流行速度(r)B.朴绝(防治病炕物传入耒发/I .地区)1.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的除害处理减少初便闌fihxO)2培育无病种苗实行种子他庚檢验和种子证朽制度减少初便閑植物检疫减少初使菌壇50)4.排除传嘉昆虫介体减少初便祿jfit降低流行速度(r)C.铲除(除抻已发生的炳原物1生物防治减少初便菌墩.降低流行速度(r)2轮作.降低土壤内病原物数fift减少初便閑址(只0)拔除病株减少初使閑壇降低流行速度(r)4铲除转主奇主和野生寄主减少初便r¥fffl(xo)5田闭卫生

13、描施减少初便闌址(x0)6.植物繁殖材料的热处理和药剂处理减少初使iWffl(xO)7.土燉消務减少初便r¥fffl(xo)1)保护(保护植物免叉剜廉物似染)1保护性药剂防治降低流行速度(D2防治性嘉介体降低流行速度r)3采用农业防治搭施改良坏境条件和栢物营养条件降低流行速度r)4.利用交互保护作用和诱发抗病性减少初tWffi(xO)E.抵抗(利用植物抗炳性)1选育和利用貝有小种专化抗病性的品种减少初使iWffi(xO)2选育和利用貝有非小种专化抗性的品种降低流行速度(D3.选育和利用兼貝有两类抗嘉性的品种减少初使閑墩降低流行速度(r)4.利用化学免疫和栽培(生理)免疫降低流行速度(

14、DF.治疗(治疗罹胸植物1化学治疗减少初使閑fit(xO)2热力治疗减少初便歯fflt(xO)外科手术(切除権病部分)减少初使閑fit(xO)(根据Zadoks和Schein原表修订)植保工作方针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山地制宜 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 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防治定义与国际上常用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15、 IPM) "植物病害管理”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 PDM)的 内涵一致。开展病害综合防治或综合治理首先应规定治理的范围,在研究病害流行规律和 危害损失基础上提出主治和兼治的病害对象,确定治理策略和经济阈值,发展 病害监测技术、预测办法和防治决策模型研究并应用关键防治技术。为了不 断改进和完善综合防治方案.不断提高治理水平,还要有适用的经济效益、生 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第三节植物检疫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又称为法规 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 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植物检 疫的基本属性是其强制性

16、和预防性。种苗检疫的特殊重要性植物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除自然传播途径外, 还可随人类的生产和贸易活动而传播,这称为 人为传播(manassociated dispersal )。人为传播主要载体是被有害生物侵染或污染的 种子、苗木、农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种苗本来就是病原物的自然传播载体,有完善 的传播机制,人为传播又延长了传播距离,扩 大了传播范围.带病种子苗木传入新区后可直 接进入田间,有利于病原物传染下一代植物, 迅速扩大蔓延。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植物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中,只有那些有可能通过人为传播 途径侵入未发生地区的种类才具有检疫意义。在国内尚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区发生,传入机率

17、较高,适生性较强, 对农业生产和环境有严重威胁,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有 害生物,在检疫法规中规定为检疫性有害生物(pest of quarantine significance),是检疫的主要目标。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提出一套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行针对性检 疫。植物检疫的基本原则植物检疫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检疫机构依法强制执行的 政府行为。检疫法规(quarantine regulations)是国家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 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实施植物检疫的基本原则是在检疫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禁止 和限制植物、植物产品或其它传播载体的输入(或输出),以达到

18、防止传入(或传出)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和环境的目的。植物检疫主要措施1.禁止进境:针对危险性极大的有害生物严格禁止可传带该有害生物的活植物、 种子、无性繁殖材料和植物产品进境。2限制进境:要求出具检疫证书,说明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不带有规定的有害生物。此外,还常限制逆境时间、地点,进境植物种类及数量等。3. 调运检疫:对于在国家间和国内不同地区间调运的应行检疫的植物及植物 产品等,在指定的地点和场所。由检疫人员进行检疫检验和处理。凡检疫合格 的签发检疫证书,准予调运,不合格的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或退货。4. 产地检疫:种子、无性繁殖材料在其原产地,农产品在其产地或加工地实 施检疫和处理。这是国际和

19、国内检疫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项措施。5. 国外引种检疫:引进种子、苗木或其它繁殖材料,事先需经审批同意,引进后除施行常规检疫外,尚必须在特定的隔离苗中试种。6. 旅客携带物、邮寄检疫:国际旅客进境时携带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需按规定 进行检疫。7. 紧急防治对新侵入和定殖的病原物与其它有害生物,必须利用一切有效的 防治手段,尽快扑灭。我国国内植物检疫规定已发生检疫对象的局部地区,可 由行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创为疫区.采取封锁、扑灭措施。还可将未发生校疫对 象的地区依法划定为保护区,采取严格保护措施,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第四节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management of the physical

20、 envirdnment)或 栽培防治(cultural control),其目的是在全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 物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 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 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农业防治措施大都是农田管理的基本措施,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 合进行,不需要特殊设施。但是,农业防治方法往往有地域局限 性.单独使用有时收效较慢,效果较低。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生产和使用无病种子、苗木、种薯以及其它繁殖材料,可以有效 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接种体数量。种子生产基地需设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 措施。热力治疗和茎尖培养

21、己用于生产无病毒种薯和果树无病毒苗木。马铃薯茎尖生长点部位不带有病毒,可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 0.20.4mm进行组织培养,得到无病毒试管苗,再抨插扩繁,收 获无病毒微型薯用于生产。、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合理的种植制度有多方面的防病作用,它既可能调节农田生态环境,改 善土壤肥力和物理性质,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繁衍, 又lJ能减少病原物存活,中断病害循环。各地作物种类和自然条件不同,种植形式和耕作方式也非常复杂,诸如 轮作、间作、套种、土地休闲和少耕免耕等具体措施对病害的影响也不 一致。各地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兼顾丰产和防病的需要,建立合理的种植 制度。1、保持田园卫生田园卫生措施

22、包括清除收获后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生长期拔除病株与 铲除发病中心,施用净肥以及清洗消毒农机具、工具、架材、农膜、仓 库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显著减少病原物接种体数量。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能有效地减少越 冬或越夏菌源数量。这一措施对于多年生作物尤为重要。多种植物病毒及其传毒昆虫介体在野生寄主上越冬或越夏,铲除田间杂 草可减少毒源.有些锈菌的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也应当 清除。深耕深翻可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休眠体和带菌植物残屑掩埋到土层深处, 是重要的田园卫生措施。拔除田问病株,摘除病叶和消灭发病中心,能阻止或延缓病害流行。四、加强栽培管理 改进栽培技术、合理调节环

23、境因素、改善立地条件、调整播期、 优化水肥管理等都是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合理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组成等要素,创造不适于病原 菌侵染和发病的生态条件,对于温室、塑料棚、日光温室、苗床 等保护地病害防治和贮藏期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播种期、播种深度和种植密度不适宜都可能诱发病害。水肥管理与病害消长关系密切,必须提倡合理施肥和灌水。灌水不当,田间湿度过高,往往是多种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第五节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 的途径。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了大范围流行的毁灭 性病害。对许多难以运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害,特别是 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选育和

24、利用抗病 品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使用抗病品种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避免 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植物抗病性鉴定抗病性鉴定的主要任务是在病害自然流行或人工接种发病的条件 下,鉴别植物材料的抗病性类型和评定抗病程度。抗病性鉴定主要用于植物抗源筛选、杂交育种的后代选择和作物 品种、品系的比较评定。植物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按鉴定的场所区分有田间 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按植物材料的生育阶段或状态区分有成株 期鉴定法、苗期鉴定法和离体鉴定法;按评价抗病性的指标区分 有直接鉴定法和间接鉴定法。、植物抗病育种植物抗病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与一般植物育种相同,但侧重抗病性

25、鉴定和抗病基因转导。在育种目标中除高产、优质和适应性等一般要求外,还必须有关 于抗病性的具体要求,诸如抵抗的主要病害对象和兼抗对象、所 选用的抗病性类型以及抗病程度等。植物育种有多种途径.包括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 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等.这些都已用于选育抗病品种。1、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抗病品种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抗病性的遗传潜能,防止品种退化, 推迟抗病性丧失现象的发生,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当前所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 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的毒性菌株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成为稀有小 种。抗病品种推广的面积越大,这些稀有

26、小种积累的速度也越快,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抗病品种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小麦的抗锈品种、抗白粉病品种,水稻的抗瘟品种、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品种等抗 病性迅速丧失现象尤为严重。 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尽量应 用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和使用抗病基因不同的优良抗源,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 乏而单一的局面以外,最重要的是搞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在病害的不同流 行区采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同一个流行区内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 品种。此外,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

27、,选育和应用具 有多个不同主效基因的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等也是可行的措施。第六节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迄今所利用的主要是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亦称拮抗微生物或生防菌。生物防治措施通过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来减少病原物接种体数 量,降低病原物致病性和抑制病害的发生。生物防治主要用于防治土传病害,也用于防治叶部病害和收获后 病害。由于生物防治效果不够稳定,适用范围较狭窄,生防菌地 理适应性较低,生防制剂的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的条 件,其防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现在还主要用作辅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的机制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

28、 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杭病性, 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不利作用主要有抗菌作用(antibiosis)>溶菌作 用(Lysis)、竞争作用(competition )> 重寄生作用(hyperparasitism )> 捕 食作用(predation )相交互保护作用(crossprotection )等。有益微生物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这称为抗菌作用。例 如1,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产生胶霉毒素(gliotoxin)和绿色菌素 (viridin )两种抗菌素,拮

29、抗立枯丝核菌等多种病原菌。有些抗菌物质 己可以人工提取并作为农用抗菌素定型生产,我国研制的井冈霉素是 吸水放线茵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droscopicus var jingguangensis) 产生的葡糖昔类化合物,已广泛用于防治稻、麦纹枯病。交互保护作用是指接种弱毒微生物诱发植物的抗病性、从而抵抗强毒 病原物侵染的现象,在习惯上也列入生物防治的范畴。二、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有两类基本措施.其一是大量引 进外源拮抗菌,其二是调节环境条件,使已有的有益 微生物群体增长并表现拮抗活性。我国通过亚硝酸诱变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突变株 系Nil和N14,黄瓜花叶

30、病毒弱毒株系S52,将弱毒 株系用加压喷雾法接种辣椒和番茄幼苗,可诱导交互 保护作用、已用于病毒病害的田间防治。第七节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 激光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各种物理防治方法多用于处理种子、苗木、其它植物繁殖材料和 土壤。核辐射则用于处理食品和贮藏期农产品,处理食品时需符 合法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热处理法干热处理法主要用于蔬菜种子,对多种种传病毒、细菌和真菌都 有防治效果。黄瓜种子经70°C干热处理23天,可使绿班花叶病毒(CGMMV)失 活。番茄种子经75°C处理6天或80°C处理5

31、天可杀死种传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tricorpus )。不同植物的种子耐热性有差异,处理不当会降低萌发率。豆科作 物种子耐热性弱,不宜干热处理。含水量高的种子受害也较重, 应先行预热干燥。干热法还用以处理原粮、面粉、干花、草制品 和土壤等。温汤浸种用热水处理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可杀死在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潜伏的 病原物。热水处理利用植物材料与病原物耐热性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水温和处理 时间以杀死病原物而不损害植物。棉种经硫酸脱绒后,用55-60°C的热水浸种半小时,可杀死棉花枯萎病菌 和多种引致苗病的病原菌。大豆和其它大粒豆类种子水浸后能迅速吸水膨胀脱皮,不适于热水处理

32、, 可用植物油、矿物油或四氯化碳代替水作为导热介质处理豆类种子。热蒸汽热蒸汽也用于处理种子、苗木,其杀茵有效温度与种 子受害温度的差距较干热灭菌和热水浸种大,对种子 发芽的不良影响较小。热蒸汽还用于温室和苗床的土壤处理。通常用80-95°C 蒸汽处理土壤3060分钟,可杀死绝大部分病原菌, 但少数耐高温微生物和细菌和芽抱仍可继续存活。持殊颜色和物理性质的塑料薄膜虫牙虫忌避银灰色和白色膜,用银灰反光膜或白 色尼龙纱覆盖苗床,可减少传毒介体虫牙虫数量, 减轻病毒病害。夏季高温期铺设黑色地膜,吸收日光能,使土 壤升温,能杀死土壤中多种病原菌。第八节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法是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

33、方法。农药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 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件。农药的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当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关键措施,在面临 病害大发生的紧急时刻,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措施。、防治病害的农药种类和剂型用于病害防治的农药主要有杀菌剂和杀线虫剂杀菌剂对真菌或细菌有抑菌、杀菌或钝化其有 毒代谢产物等作用。有些农用抗菌素,例如四环素还能防治类菌原体病害。1、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按照杀菌剂防治病害的作用方式,可区分为保护性、治疗性和铲除件杀菌 齐I。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原菌侵入前施用,可保护植物,阻止病原菌侵入。治疗性杀菌剂能

34、进入植物组织内部,抑制或杀死已经侵入的病原菌,使植 物病情减轻或恢复健康。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可通过直接触杀、熏蒸或渗透植物表皮而发挥作用。铲除剂能引起严重的植物药害,常于休眠期使用。内吸杀菌剂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能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运输传 导,有的可上行(由根部向茎叶)和下行(由茎叶向根部)输导。杀菌剂品种不同,能有效防治的病害范围也不相同。有的品种有很强的专 化性,只对特定类群的病原真菌有效.称为专化性杀菌剂;有些则杀菌范 围很广,对分类地位不同的多种病原真菌都有效,称为广谱杀菌剂。2、杀菌剂的化学类型1885年米拉德(Millardelt)发明了第一个无机保护性

35、杀菌剂波 尔多液。此后人们主要使用含重金属(铜、汞等)和硫的无机杀菌剂。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了有机合成杀菌剂,60年代起又开始使用高效 内吸杀菌剂。现有杀菌剂品种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有有机硫、有机磷、有机碑、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以及抗菌素类杀菌剂。杀线虫剂杀线虫剂对线虫有触杀或熏蒸作用。触杀是指药剂经体壁进入线虫体内产生毒害作 用熏蒸是指药剂以气体状态经呼吸系统进入线 虫体内而发挥药效。有些杀线虫剂还兼具杀菌杀虫(昆虫)作用。农药有关概念农药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称为药效,对人畜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在施用农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副产品和环境今残留毒物对人畜的毒害作用 称为残留毒性或残毒。为达到病害

36、化学防治的冃的,要求研制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 剂和杀线虫剂。未经加工的叫做原药,原药中含有的具杀菌、杀虫等作用的活性成分,称为有 效成分。加工后的农药叫制剂,制剂的形态称为剂型。通常制剂的名称包括有效成分含 量、农药名称和制别名称等三部分。例如,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即指明 农药名称为代森镭锌,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70%。病害防治常用 剂型有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刘等。其它较少用的有粉剂、悬 浮剂(胶悬剂)、水剂、烟雾剂等。1、施药方法在使用农药时,需根据药剂、作物与病害特点选择施 药方法,以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尽量减少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杀菌剂与杀

37、线虫剂的主要施药方法有以下儿种:1喷雾法利用喷雾器械将药液雾化后均匀喷在植物和有害生物表面,按用 液量不同又分为常量喷雾(雾点直径100200pm),低容量喷雾(雾 滴直径50100pm)和超低容量喷雾(雾滴直径1575pm)。农田多用常量和低容量喷雾,两者所用农药剂型均为乳油、可湿 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悬浮剂(胶悬剂)等,兑水配成规定 浓度的药液喷雾。常量喷雾所用药液浓度较低,用液量较多;低容量喷雾所用药液 浓度较高,用量较少(为常量喷雾的1/101/20),工效高,但雾 滴易受风力吹送飘移。2 喷粉法利用喷粉器械喷撤粉剂的方法称为喷粉 法。该法工作效率高,不受水源限制,适用 于大面积防治。缺点是耗药量大,易受风的影响,散布 不易均匀,粉剂在茎叶上粘着性差。3种子处理常用的有拌种法、浸种法、闷种法和应用种衣剂。种子处理可以防治种传病害,并保护种苗免受土壤中病原物侵染, 用内吸剂处理种子还可防治地上部病害和害虫。拌种剂(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用于拌法拌种.乳剂和水剂等液体药剂可用湿拌法,即加水稀释后,喷布在干种子上,拌和均匀。浸种法是用药液浸泡种子。闷种法是用少量药液喷拌种子后堆闷一段时间再播种。利用种衣剂为种子包衣,杀菌剂可缓慢释放,有效期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