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3491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探音乐教育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摘要: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等多种手段,使个体在潜移默化 中接受教育的一种认知方式。音乐教育具有间接性、渗透性、隐蔽性与有效性等 隐性教育的特点;同时具有感悟性、无意识性与深刻性等隐性教育的特质。因此, 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共性。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的属隐性教育的音乐教育的特点, 并强调音乐教育是隐性教育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教育。关键词:音乐教育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 等,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 W杰 克逊在著作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

2、lum ),并很快得 到教育界的认可。从此,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家逐渐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而这种无意识的学习结果往往与学校的制度特征、集体生活、学习气氛等密切相关,对课程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于是,教育家为把其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相区别,把其喻为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随着隐性课 程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课程中获得的价值、态度、规范、动 机不仅隐含在学校的“非正式文化的传递”之中,同时也存在于学校之外的家庭、 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中,于是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概念出现了。隐性教育正是给受教

3、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辅助受教育者自生自长,受教育者并不感到 有外力强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音乐教育则在众多的隐性教育中 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音乐教育具有潜行的特点音乐教育不是说教(除了基本的技巧教导),这是音乐教育天生的气质,它 的至美潜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施受教双 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只是实行传与受之外的媒介和方式, 对受教育者实施的 教育。首先,音乐对生理、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对生理的作用:分为物理性影响和神经生理作用。音乐引起人体的生 理变化,大部分是由神经传导途径来实现的。音乐以其优美的悦耳之声产生松弛、 安慰和镇静作用,令

4、人心旷神怡。音乐可促进在脑右半球的活化,那些悦耳动听、 符合人体生理节律、能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促进某些神经逆质的分泌转 化,起到调整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的作用。在我国对音乐的生理的神经奇功效的 认识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时主要以音乐作为养生、怡情的手段,并逐渐发展为以音乐作为诊病、治病的一种手段。比如,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 音五味篇中详细地记载了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调治疾病的内容。 宋代欧阳修曾说:“吾尝有忧郁这疾,而因居不能治也。受宫音数引,久而乐之, 不知疾在体也。”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张子和,善用音乐治病,如:“以针下 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

5、者。”至明代,对音乐治病的机理 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对音乐治病转篇律原,提出 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清代医书医宗金鉴,更进一步深入地将如何发五音、五音的特点与治病的机理作了详细的描述,由此可见 ,音乐对生理的作 用是不可否认的。音乐对心理的作用: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也是 心理过程。乐记曾写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 乐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经过对情绪的影响而实现的。简言之就是音乐可直接引起人的情绪的变化。因此,情感性条件是实施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中国唱论 中要求“情、声、形、味”,“情”居首位,可见“情”的重要性。“艺术

6、如果 没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引起人们情感深处共鸣的内在感染力, 它也就没有生 命了。” (靳凡)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具有最高的感人效力,它能使人产生 喜、怒、哀、乐、忧、思、悲、恐的情绪变化,又能使人瞬间心旷神怡、情绪优 越;音乐具有最直接、迅速、深刻地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的特征。荀子在乐论 中谈到:“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柏拉图则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 浸入心灵的深处”。4第二,音乐教育是隐性教育中最有力的武器中国的西周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育,其中乐教就是艺术 教育。孔子很重视艺术教育,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暗含了一切教 育起于艺术,止于艺术,艺术教育中的

7、音乐教育更是以声音为媒介,以直观感觉为手段,以感心动情为目的教育活动。音乐对人们优良品德素质的形成有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它以美好的声音形态浓缩而成的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 使人在“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意境中,渗透到人的潜意识层,逐渐沉淀由直觉 转化理性,潜移默化孕育出高雅审美情趣和敏锐鉴别力。 具有了这种情趣和能力, 就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灵,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使自己 渐入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最终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这就是音乐教育所能 产生的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及的一种自觉的道德内化效应。 它可以由“教”到“不 教”,充分唤起主体意识的情感做自我运动而完成人的理智

8、的选择,音乐教育独特的价值所在,具有“以美传善”的功效。音乐对大学生高雅审美情感的培养能 收到“春风化雨”般的良好效果, 音乐与情感水乳交融,在诸种艺术形式中,音 乐是最具浓重感情色彩和鲜明意向的艺术形式, 它能直接而迅速地诱发人的内在 情感。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音乐美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具体:爱祖国、爱人民、爱党、 爱自己、爱他人所以音乐教育是“以美育情”的最佳方式。 音乐对培养人们 树立起崇高理想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生动丰富的直观形象感染力,因而可以直接唤起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热情,激励和吸引人们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一部 音乐文

9、明史,就是一部充分显示人的审美理想的巨大能动作用和伟大创造力量的 宏伟画卷。马赛曲把巴黎人民的斗争意志凝聚成攻无不克的力量,推翻了专 制的路易十六王朝。国际歌把全世界无产者汇集起来,使共产主义初级形态 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而 且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奔向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因此,通过音乐感性直观的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易于激起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对培养树立崇高理想大 有裨益。在学校,音乐还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和科学创造力的 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音乐能培养学生心理精神上健康成长的品格。 学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就必须使人的生理与心

10、理、精神上的健康统一。 正如我国古人所说:“心畅则体舒,心肃则敬客。”而音乐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 心理和精神健康为目标的。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丰 满的和声织体、绚丽多彩的音色等,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综上所述,音乐 教育是隐性教育中最有力的武器。音乐教育与隐性教育有着默契的天性。它们共同的气质是表现心理活动的 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音乐教育具有隐性教育的一切 特点:间接性、渗透性、隐蔽性、有效性。它作为一种音乐文化,在育人功能上有着不可低估的 作用,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融合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隐性 教育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教育。参考文献:朱耀华赵华明著 浅议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第23卷第2期第4页沈嘉祺著论隐性教育J.载教育探索20XX年第1期第54页 洪文学等著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一一音乐疗法载北京生物医学 工程第23卷第3期第221页赵薇著 谈音乐治疗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XX年6月第22卷第3期 第49页罗均梅著论音乐与素质教育载攀枝花学院学报第 20卷第6期第59页论文在线: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