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71357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镜3.6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教学过程

2、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

3、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进行实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卡

4、片;使学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一)出示课题并板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自己动手组装、摆放、调整器材。1观察实验装置:J2507型光具座。让学生观察说明光具座主要组成部件。2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组装、摆放、调整。探究按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何组装实验器材?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有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注意: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3设问:什么是物距(u)、像距(v)、焦距(f)?物距是物体到

5、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是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及进行相关记录。设问:如何使物体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引导学生回答调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设问:移动凸透镜或蜡烛,作用是否相同?让学生明确: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改变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注意: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时,要保证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继续设问: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出示实验要求:多次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记录每次看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时,像的特点及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记

6、录其他方面的问题及发现。(四)分析归纳:(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会成虚像?(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五)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物镜、像的位置关系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 人眼-物像异侧u=2fv=2f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大小分界点物像异侧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物像异侧u=f不成像-平行光源测焦距,强光聚焦手电筒实虚分界点-u&

7、lt;fv <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物像同侧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             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             _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           &

8、#160; 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              _像;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且像距变_.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分界点:一倍焦距 分虚实,二倍焦距 分大小;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 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总结: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在光屏上能得到。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在光屏上不能得到。学生总结归纳:焦点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

9、是像的放大或缩小的分界点。三、举例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第二课时四、作图分析其特点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

10、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五、课堂练习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的烛焰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