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7592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儿童的人格教育 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所著,由我国张庆宗翻译的一本心理学著作。我们先来看漫画一顶帽子 ,帽子被坐,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有以下不同反应:第一个脾气急躁、冲动,第二个反应缓慢、沉默寡言,第三个多愁善感,第四个智慧敏捷、善于交际。气质龁性格相辅相成也有中间性气质,比如自我分析我是 sp 多血粘液质。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个体的气质差异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所决定。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先天性,稳定性和可塑性。性格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它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

2、致性。性格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体现一个人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汉语词典中: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全书一共 13 章,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也做出了细致明确的表述。超越和自卑情结息息相关,因为自卑,我们想要表现的更好 ,追求优越对教育的意义在于,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儿童的自卑情结和自卑情结的表达形式,才能以更温和、理解的态度去激发学生追求优越的动力。阿德勒

3、的超越是超越自己,因为这当中,你能获得独立、勇敢、自信和不畏艰难解决问题,从而肯定自己。儿童人格教育一书先让读者了解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当中,如何预防自卑情结。之后,通过家庭的环境、学校教育的环境去阐述不同的环境下,自卑情结之下的儿童的表现形式及如何去预防矫正。也谈到了青春期和性教育,阿德勒在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列举很多案例助于读者对自卑情结和超越的认识,比如一个口吃的小孩,正常的口语发音训练并不能解决小孩口吃的问题,小孩之所以口吃,是因为家中新添了个弟弟,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减少,自己又没有能力通过学习重新获取关注,偶然一次的口吃会获取父母的关注,孩子就保持口吃这一状态。心理学

4、的视角告诉我们,要透过问题看本质, 才能对症下药。人格的构建基础,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人对事实的主观看法上的。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的理念和行动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和理解。不结合儿童成长的具体环境,孤立地来寻找儿童某个异常行为的解决方案,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掩盖甚至加剧孩子的错误认知,造成更糟糕的结果。儿童的生活风格分为四类:支配 - 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只有社会利益型才是健康的,前三种生活风格的孩子都可能成为问题儿童。二、“问题儿童”产生的原因以及矫正方法;1. 由于生理因素或家庭环境让孩子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2. 对孩子的

5、溺爱。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在物质上过多满足孩子的需要,在精神上对孩子过于顺从。3. 父母对孩子的忽视或拒斥。三、如何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1. 发展积极的自我观,是指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受欢迎的,是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2. 发展积极的困难观,是指培养和保护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3. 发展积极的他人观,是指要注意培养孩子对社会、对人类、对环境的关怀,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和想问题。4. 发展积极的异性观,是

6、指在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可和接纳的同时,也能深刻地理解和认可异性,对异性有好感和亲近感, 不贬损和排斥异性, 不与异性刻意拉开距离。最后用贾行家说老舍中的一段话:儿童时期的感知是赤裸的,最初接收到什么,不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记住, 都会保留在潜意识里, 成为经验的底色。 这些信息,会一直影响他的性格和情感模式,在做人生抉择时不由自主地冒出来。这个收集存档阶段,在六七岁前的作用最明显。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了解儿童的兴趣,发现他们所擅长的学科,从而找出教育他们的方法。成功能够引发更多的成功,这一点无论对教育还是人生的其他方面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并取得了成功,那么,就会增加他尝试学好其他科目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