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0886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31选修三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物 理选修 31 的第四章第二节,这节课内容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电源的特性主要由电动势与内阻来描述, 因此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对于合理使用电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的电路以及 一种新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二、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闭合电路欧姆定理的相关知识,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在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本节内容涉及到动手实验及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通

2、过学生自己的探索, 不但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目的的明确,引导测量方案(包括电路图)的形成,在探究过程中如实收集实验数据,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 得到较好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让学生表达实验结果,引导其对所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三、学情与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并且已经有从电路的内、 外电阻来分析电路的意识, 但是由于对电学实验接触比较少, 对实验电路的选择、 设计能力还没有形成,对于电路的分析能力仍需进一步的加强, 这也是本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学生较熟悉的是计算法亦称代书法,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培养是本次实验探究的另

3、一个重要任务。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误差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 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 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 习的动机和兴趣。五、重点、难点分析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1.重点:测量方案和利用图线处理数据2.

4、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六、教学准备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一节电池,电池盒,导线若干。七、教学流程设计开始教学引入激趣探究课题明确研究课题原理讨论讨论:实验原理讨论与选择方案设计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仪器选择选择适当的仪器实验探究教师辅导,生生交流收集数据师生交流数据处理方式方法代数法与作图法结论表达学生表达测量结果误差分析实验误差(系统误差)八、教学过程设计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总结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习内容环节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教明确研究课题、 引学引起探

5、究兴趣入原理选择:闭合电引言、课题介绍提问1、 欲得到某个回答问题1、闭合电路欧姆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乐于探究。掌握测量的几种原理。第一和第三要求路欧姆定律干电池的电律:IE电阻已知,实E验及其他I原Rr理变形形式:探讨E=U+Ir、E UU rR动势和内阻,可以怎么做?2、 选用欧姆定律的那种形式比较好RrE=U+Ir(U=E-Ir )EUU rR2、选用E=U+Ir(U=E-Ir )较好且从数据处理方便看,第二种方案E=U+Ir亦可采用图像法,较好。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

6、辑 .欢迎下载支持.提问根据原理作出实电表连接方式选验方实验电路图,重案择:作实验电路图点是电表的连接方式实动手实验,收集数验探究据数提问据处1、数据处理方法如何处理数据得理方案出结论?掌握实际操作中选思考与讨论择仪器与最终得到如上的电实验方法路图真正动手根据方案进行实验,实践,尊重并如实纪录数据实验现实关键掌握结论:利用图线1 、代数法,多次实的信息,验取平均值如:斜率、2 、图像法,作 U-I两坐标轴曲线,利用图像的截距等信息求得。含图像的获得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2 、对实

7、验图像的认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结结论表论达误对所得的实验结差分析论进行误差分析提问学生回答增强运用1 、 由实验数据1 、数据只分布在第图像处理得到的数据一象限,且大致应成数据的能在图上的分一条斜率为负的直力,培养看布特点线图的能力2 、 曲线的斜2 、斜率表示 -r , U以及分析率、U 轴截轴截距表示电源电问题、解决距、 I 轴截距动势问题的能各表示什I 轴截距表示短路电力么?流引导学生发言让学生自己表达表达自己的实验结实验得到的结果果学生发言引导误差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1、原理引起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误差论2、仪器读数引起的误差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

8、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1 、实验原理及电课路选择堂总结2 、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九、课堂实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教师:在你们桌上都有一节这样的干电池, 我们已学过用来描述电源的性质物理量是 E、r ,今天我们要用实验手段来测量一节电池的 E、r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 你可以用几种什么方法来测出这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呢?教师:同桌同学一起研究一下, 看可以通过测量哪些物理量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然后把你们设计出来的电路图画在白纸上,列出求解方程式。 学生设计方案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设计好的方案拿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谁先来?方案

9、1学生:使用一个电流 表、一个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E=Ir+ U( 板书)方案 2学生:使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阻A箱E UU r( 板书)R方案 3学生:使用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E=I(R+r)( 板书 )教师: 根据同学们得除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三种方法,现在分析对比一下。E、VE、r投影 :方案 1E=Ir+UE UU r方案2R方案 3E=I( R+r)教师:同学们很辛苦才得出三种不同方案,尽管这三种方法所列的方程形式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三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好 ?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

10、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师生: 1 、方案 2 和方案 3 与方案 1 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方案2 和方案 3 只用了一个电表,外电路上的电阻必须是已知的,这就给外电路上的电阻带来一定的限制,滑动变阻器是不能用的。2、方案 1 中, E r 是欲求的,除了采用方案 2、 3 相同的数据处理办法外,还可以采用一种独特的处理方案, 前面练习时我们有碰到过图像法。教师: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用方案 1。但是,即便是选择方案 1,同学们也有这样的两种连接方式,那么我们在做实验时是否两个都可以,还是哪一个更好?师生:选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确定,现在要想测出电源的内阻,

11、如果采用图 2 方式,最后得到的结果相当于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的总和,而两者相差又不太多,这样一来误差就会比较大,所以应采用图 1 的电路图。教师:在大家桌上都有电流表、电压表、 0 50 滑动变阻器各一个,电键一个,导线若干。图 2图 1教师:电流表、电压表选择什么量程?师生:电流表 00.6A ,电压表 0 3V教师: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要多测几组以便取平均,至少测 6 组。在实验以前先请同学做电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师生: 1)按电路图先串联后并联。2)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断开。3)电流必须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并且要注意量程的选择。4)如使用滑动变阻器处于

12、安全的位置。5)因电池较旧,每测量一次断开电源,调节后再通电,保证电流较大。6)实验结束时,先断开电键。以组为单位学生动手实验,如实纪录实验数据教师:得到了实验数据,你有几种办法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电动势与内阻?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公式: E=Ir+U 用两组数据就可以建立方程组解出 E 和 r ,然后取平均值;也可以采用图像法,利用 U I 图像求电源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U=E-Ir 可知, U 是 I 的一次函数,则 UI 图像应该是一条直线.投影: UI 图象如右图。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13、.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教师:如何得到这条直线,在坐标纸上建立UI 坐标系,依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点,怎样连接这些点呢?是否两两相连?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 两两相连得出的折线不符合理论分析的结果, 应该作一条直线使之通过尽可能多的点, 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两旁 . 离直线教远的点应该舍弃,这实际上也是取平均的思想。教师:那么大家观察图象,直线与 U轴、 I 轴各有交点,这两个交点分别代表什么物理意义,直线的斜率又代表什么呢?学生回答总结:直线与 U 轴相交点的值, I 等于零,此值即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应等于电源电动势 E;这条直线与 I 轴的交点表示

14、U=0 ( 外电路短路 ) 时的短路电流 I 0,而且I0E,r由 U=E-Ir 可知直线斜率为 -r ,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 r=|k| 计算电池的内阻 r 。教师:下面同学们把数据所得数据描到书上的坐标系中,作出图线,从而得出测量结果,等下请同学来说一下他的测量结果。学生:结果表达。一下环节如有时间就讲,没有时间下次课讲误差分析: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使得测量的电流与真实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这个E、r 测量得到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提示:利用图线及合理的推理)可以请几位同学发言 ,最后得到结论。因为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15、所以I 真=I 测 I V,某个电压值时电流要比U/V测量值大一点。当 U=0时, I V0 I I 真真实故 r 真 r 测 E 真 E测量十、教学反思I/A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方法,教师的引导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原理、电路的获得, 以及探究过程的实际操作, 再到后面的数据处理, 特别是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课堂内容的设计环环相扣,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不足之8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处在于课堂的容量偏大, 对于不同的学生情况可能还应根据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做一些调整,有些环节,如欧姆定律的三种形式和相应的电路图可以改成教师引导,重点放在电表连接方式的讨论上来, 这也是为后面的误差分析做好铺垫。 另,因数据处理方法移到实验探究前做些必要的补充,这样时间上的安排也是合理的。总体说来,一节课要有所偏重,想把每个方面都做好很难,教师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才是最合理的。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