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4496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一、水污染治理方面目前全国约有300多家专门从事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生产厂家,产品百余种,年销售额近40亿元,约占我国GDP约为0.1%0.2%。其中,1997年我国水处理药剂产量约30万吨,总产值约1215亿元,膜企业的总产值(含膜装置与工程)约为6.7亿元。1999年水处 理药剂总产量达40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膜分离材料(含设备)也接近17亿元(1998 年数据),市场需求与发展十分迅速。For pers onal use onl

2、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在水污染防治领域,“九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通过自主研 发适合我国特点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消化吸收从国外引进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我国在生物强化处理、催化氧化和膜一生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方面,以及在 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造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开发出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实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成果有适合不同类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使用的 厌氧一缺氧一好氧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等技术等;包括的设备有机械格栅、大型鼓风机、曝气设备、各种污泥

3、脱水机和测试仪表等。这些技术成果 的转化为我国水污染治理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新的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设备投入量产,使我国单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下降50%为90年代以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技术上保证了在有限的经济空间内,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在20年内增长了 10倍。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的应用也带动了新型生物膜材料、混凝吸附药剂、高效过滤器及新型滤料、膜材料、消毒设备、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机械等的开发。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 开发了线路板废水、采油废水、冶金、石化、化工、印染等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如高浓 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氧化和光氧化技术、脱色技术、重金属去除技术、含氮

4、废水、高浓度含盐废水、含酸废水的处理技术等。“十五”期间,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了湖泊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饮 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高效厌氧和好氧反应器研究、新型膜一生物反应器研究、城市污水 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研究等攻关,针对常规水处理方法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研究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以推动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我国部分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许多水处理药 剂和材料品种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科研开发生 产制备应用推广体系。 从总体看,由于我国在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方面具有原料资源优 势和一定

5、的技术优势, 大部分水处理药剂与材料可以基本做到自我发展,如无机高分子 絮凝剂等的关键技术、 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已基本达到 90%以上。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缓蚀阻垢剂以及消毒杀生剂方面,国内目前主要仍以传统品种为主,新品种较少,其关 键技术,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仅达到50%。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方面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我国在 7080 年代就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技 术设备。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和改进, 我国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并具备了出口创汇的实力。 对量大面广的燃煤锅炉,我国还自主发展了符合国情的旋风 除尘、湿式除尘和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设备。近年来,袋式除尘技

6、术已在垃圾焚烧和 火电厂大型燃煤锅炉项目中得到应用。 电除尘技术开发出了为干法脱硫配套的高浓度电 除尘器和高频开关电源等。 通过引进消化,火电厂湿式和烟气循环流化床等烟气脱硫技 术主体设备部分实现了国产化, 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 用于汽油车排气净化的催化转 化器产品,其性能已能满足欧H标准的要求,并开始进一步研发满足欧川标准的技术产品。国产催化转化技术在在用车改造和新车配套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产业化、燃 煤电厂锅炉烟气微细粒子高效控制技术与设备、柴油机氮氧化物净化技术、 柴油车微粒 捕集器关键技术等的攻关,这些均为大气污

7、染控制打下了基础。通过“十五”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已有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循 环流化床、海水脱硫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半干法、旋转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尾部烟 气增湿活化法、活性焦吸附法、电子束法等十多种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得到应用,脱硫设 备的国产率已达 90%以上。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如浆液循环 泵、真空皮带脱水机、增压风机、气气换热器、烟气挡板等,国内已具备研发和生产加 工能力。如石家庄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脱硫浆循环泵已应用于 96 个脱硫工程;成 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脱硫增压风机已应用于 100 个脱硫工程;上海锅炉厂生产的气气换 热器已应用于 60个脱硫工

8、程。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拥有了 30 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主流工艺技术, 并经过了一年以上的工程 实践检验。 如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二期2X 300MW烟气脱硫工程;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引进德国技术基础上消化、 吸收再创新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已成功应用于江阴苏龙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X 330MW烟气脱硫工程。其他工艺技术我国大多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是应用于机组容量 20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有些刚刚 投运或正在施工建设,有待实践检验。我国控制燃煤氮氧化物排放的主

9、要措施是采用低氮氧化物的煤燃烧技术。我国已开发成功的 220 吨/ 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国际闻名的我国独特的低氮氧化物煤粉燃烧技术,可以用来大幅度减少烧煤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采用我国开发的低氮氧化物煤粉燃烧技术 的投资只需整套发电设备费用的 0.05% ,约占整套锅炉设备的 0.3%;而且在治理污染 的同时 , 非但不增加日常运行费用,还能增加经济收入。目前这些技术已在我国取得一 定应用规模。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方面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设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十五”期间,我国组 织实施了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等研 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10、在垃圾收运设备、工业废物无害化和再生利用设备、焚烧炉、 填埋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发,重点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所需的小型、 高性 能焚烧技术及配套系统和设备, 填埋场高分子合成防渗材料和排水工程材料,焚烧炉二 恶英污染控制技术装备等。在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方面,开发了中小型回转窑焚烧技术、 热解焚烧等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实践。随着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自行制造的机械炉排焚烧炉、旋转窑焚烧炉、热解焚烧 炉、流化床焚烧炉、液体喷射焚烧炉等设备均已投入应用。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单炉 处理能力小于 150 吨/ 日的各种焚烧炉产品更适宜处理水分和灰分含量高的我国垃圾。用于处理单个医院、 能力在505

11、00kg/h的小型焚烧炉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部 分产品已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如顺推逆推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和热解气化焚烧炉等。四、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在环境监测仪器技术开发方面, 部分国内企业在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领域, 已占据市场 主导地位。这些产品主要采用引进关键部件,大部分零部件国内配套的生产方式,具有 成本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特点,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国产环保精密监测仪器的年 产值大约在 3000 4000 万元人民币之间, 不到市场需求总量的 10%。原子吸收仪和气相 色谱仪, 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小于三分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仪 是目前测定 Hg、 As、 Se、

12、Sb、 Bi 等物质的最佳装备,仪器的性价比已远远超过进口同 类产品,在国际上也属领先水平。而高档次、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精密分析仪 器,国外厂商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源和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 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连续监测系统、 声环境质量连续监测系统、 污染治理设施过程控制技术、 各种采样仪等设备的开发和生 产能力、技术水平均有了较大发展,部分实现了产业化。“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烟 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车载激光测污雷达、工业废气在线 监测仪和可调谐红外激光差分吸收汽车尾气道边监测技术等研究, 为发展我国新一代环 境监测技术创造了条件。五、

13、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方面在城市交通噪声治理、声学材我国噪声振动控制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己取得较大进展,料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近年来,机械设备和车用消声器、 隔振器等产品已形成自动化和集成化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公路、铁路声 屏障已建成数十条;纤维性吸声材料及护面材料、轻质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及其复合材 料等, 已有一批较先进和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我国研究开发的微穿孔板吸声 结构作为洁净声学材料, 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有源噪声与振动控制和声源控制技术方 面还处于研究阶段,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电磁污染、热及光污染的控制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

14、市场化规模。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a des fins commerciales.t o ji e k ogfljirogeifcc, TOpBicnob3 groimio 麻yqeHuicic 码 egoBua Hudo 员冶hbiucno 员 B30BaTbCEb KoMMepqeckux qeiix.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