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5452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系统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2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21 森林资源系统的概念21 1 森林资源系统的一般概念“系统” 就是由若干个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例如 国民经济中的农业系统、 工业 系统、林业系统、 资源系统, 企业中的技术系统、 管理系统, 人体中的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机器的传动系统、润滑系统等。森林资源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都是由一些要素即系统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这些组成部分可能是一些小的 系统即子系统, 也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 单位。小的系统可以由几个要素组成,而一个大系 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且每个子系统又由若

2、干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要素可多达上万、 上亿。 森林资源系统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复杂系统,它的组成要素就相当多, 它包括林地、林木、其他野生植物、动物、微生物、水、矿藏,森林环境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 许多不同种类的个体。 为了不同目的, 依据不同的分类, 可以划分若干具有不同层次的子系 统系列。系统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林木是赖以林地生长的; 林木生长需要水,林木又有涵 养水源功能,它和水资源息息相关;林地和林木资源为森林中的其他野生植物(如山野果、山野菜、山药 材等 )、动物、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反过来它们也促进了林木 资源的倍增。 整个森林资源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成为一个

3、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 林区内的 一些矿物资源,虽与森林资源中的生物资源五更多的生态联系,但也影响着森林环境(如对水、土的影响 );从经营角度,林区矿产开发利用也会对其他森林资源要素产生影响,同时 又会为经营森林资源提供一定经济条件。 一个系统又和该系统外的其他系统发生着联系, 进 行着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森林资源系统就是和森林工业系统、其他资源系统、农业系 统等发生着这样的有机联系。系统各要素又是有机组合的, 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 森林资源系统各要素不是杂乱无章 地并合在一起的, 各要素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下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森林繁茂, 林中的野生动、植物就相应地多,林区气

4、候相应地湿润,河溪水量丰足;森林衰败,这些要 素就都要相应恶化, 采伐、火烧迹地、荒山秃岭上就很少有野生动物栖息, 林中特有的植物 就很难生长。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都是各自不同的、特定的和有机配合的。每个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森林资源系统就有多方面的特定功能。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 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吸收转化太阳能、 积累有机物质最强大的“机器” 。它通过光合作用, 每年可以形成有机物质达 730 亿,所积累的碳储量约占全部地球植物所积累碳储量的90,因此,它可以为社会不断提供大量满足需要的木(竹 )材和其他林特产品等森林物质产品。森林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功能, 它在维持生物圈物质循

5、环、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陆地动物所消费的有机物质的 23 是靠森林提供的。森林能够调节气候它吸收大量二氧 化碳, 放出大量氧气,足以影响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对地球大气候发生着影响;通过改变太 阳辐射和大气流通,影响着空气的温度、湿度、降水等 气候因子,形成林区区域性气候。 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林木树冠可截留降水, 地面为植被及枯枝落叶覆 盖,再加上林木根系作用,可减少和控制地表径流,使土壤稳定、水分充足;密度适宜的防 护林带,在相当于树高的 20-30 倍的距离内能降低风速,加之林木根系作用,能有效固沙。 此外,森林资源还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卫生保健、美化

6、环境以及国土保安等多种功能。一个系统作为独立部分是个完整的系统, 但在更大范围或从更高层次来讲, 它往往又是 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完整的森林资源系统, 可以看做是独立系统 但它又是更大的资源系 统、林业系统等的组成部分,是这些大系统的“子系统” 。另外,任何系统都是变化的,森 林资源系统也不例外, 大规模造林会使森林资源增加, 过量开发利用和各种破坏又会使森林资源减少。远古时代,在黄土高原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今天已不复存在;目前,我国和世 界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森林资源危机。因此, 人们就必须要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研究如何对森林资源系统进行有效的改进。2 1 2 森林资源系统的系统特征森林资

7、源系统有如下系统特征: 系统集合性。 森林资源系统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即诸要素 ) 结合而成的一个集合体。 要素相关性。 森林资源系统的各个要素密切相关, 它们是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 相 互影响、相互依存,进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整体。 结构层次性。 森林资源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整个森林资源系统后最上层次, 接 下来按其逐级分类可区分出第二、第三等层次(具体分类在第二节论述 )。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进行控制,每一层次各子系统间相互协调。 功能目的性。 森林资源系统具有一定功能, 经营森林资源的目的就是为达到经济、 合 理、有效地培育、开发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系统各种有益

8、功能。 环境适应性。 森林资源系统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 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 部分。 外界环境作为它的母系统经常不断变化,势必会引起它的变化, 反过来,它的变化又 必须与其外界环境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适应林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资源系统就必须迅速、合理地发展。2 1 3 森林资源系统分析的原则在进行森林资源系统分析时,必须要遵循如下原则: 整体性原则。 研究森林资源的经济问题及其规律性, 要把森林资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分析。“ 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森林系统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 由于, 局部和整体存在着许多复杂关系和交叉效应, 所以,

9、 对整体有利的活动不一定对每个 局部都有利, 对某一局部有利的活动也不一定对整体有利。 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森林资源系统 整体有益功能的最大发挥,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 在保证发挥其整体 效益前提下去考虑各构成资源的局部效益。 综合性原则。 这主要是由森林资源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所决定的。 我们培育和 经营森林资源既要求生产木材和其他林特产品, 又要求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良好; 既要求产 出数量大, 又要求质量好、 投入少; 既要求顾及经济效益, 也要求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既要求追求当前利益,也要求追求长远利益。若片面强调一方面就会产生偏差顾此失彼, 得不偿失。 另外,

10、 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案, 采取某一项政策或措施可能会引起多方 面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 研究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遵循综合性原则。 结构功能原则。按系统论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就功能的作用而言.结构问题所影响的不仅是量的规定性,而且还有质的规定性。 林木资源数量过少、 质量过低,就会造成森林 生态系统失衡,不仅系统的生态效益差. 而且也不能保证商品用材资源供给; 林龄结构不合 理,成熟林比重过小,即或是林木资源总量充足,也难免会出现商品用材资源断档的情况;同样, 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 不仅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森林物质产品的需要,而且也会给 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 分析和研

11、究森林资源系统的经济问题时, 必须遵循结 构功能原则,十分注意系统结构效益的发挥。 目的性原则。 研究森林资源系统的目的, 就是要保证对社会有源源不断的、 充足的森林资源供给,并且其结构合理, 能够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利用, 能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 等方面的最大综合效益。离开了这个根本目的,研究的方法再巧妙都只是一种“游戏”。森林资源系统及其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经营目标, 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目标集。 各子系统目标必 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目标,以便保证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最优化原则。在分析和研究森林资源系统时,还必须遵循最优化原则,即要在一定 的条件下, 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以最小的代价, 促使

12、系统实现最理想的目标。 最优化, 不是无条件的“纯理想”的绝对最优化,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最优化。比如,优化现在 的森林资源结构, 就是要从现实的森林资源状况出发, 利用现实可能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和 手段, 以现实可能的最少的各种消耗, 去实现现实可能最好的目标。 无论是进行短期分析还 是进行长期分析, 无论是作整体系统分析还是作子系统分析, 无一例外地都应贯彻最优化原 则。2 2 森林资源系统的分类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设有分类就没有科学。森林资源,虽然是一个完整系统, 但又是很 复杂的, 由许多组成部分所构成, 并且这些组成部分之间不仅相互密切联系, 而且又有区别, 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进

13、行森林资源系统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其各类组成资源的特 点、功能或用途,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志, 可以作许多种不同的分类, 应按什么标志分类, 取决于分析研究的目 的和要求。 在整个资源系统中, 森林资源属于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系统通常有如下主要分类。2 2 1 按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 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如乔木、灌木等;非林木资源, 如除林木以外的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包括原生动物、海 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

14、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 椎动物等,如林中的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淡水鱼类等。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单细胞动物及单细胞藻 类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有土地资源,包括山地、丘陵、平地、沼泽地、沙地等;水资源,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气候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湿度等;矿产资源包 括煤、金属、非金属等矿物。根据需要各类资源还都可做不同层次的细分类,比如,乔木还 可分成针叶树和阔叶树, 进一步还可细分为不同树种,如针叶树系统分析和红松、 冷杉、云 杉、铁杉、落叶杉、樟子松、赤松、黑松、油松、华山松、马尾松

15、、云南松、高山松、柏木、 杉木、柳杉、水杉等;阔叶树分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樟树、桦树、栎树、楠木等硬阔 类和椴树、杨树、桉树、棕树、桐树等软阔类。灌木还可分为直立灌木、垂直灌木、蔓生灌 木、攀授灌木、丛生灌木、小灌木等。这种分类便于在分析研究中把握各类资源的自然性和遵从、运用自然规律。2 2 2 按资源所处的地位划分按组成的各类资源所处的地位不同, 可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基础资源 (或称本性资源 )和附 属资源 (或称本性资源 )两大类。基础资源是在森林资源中处于基础或主体地位的资源,主要 包括土地资源和林木 (木材、竹材 )资源两类。附属资源是在森林资源中处于附属或从属地位 的资源,主要包括

16、树木 (竹 )本身附带资源如种子、根、皮、叶、液等植物资源,如林冠下 植物、林冠外植物等;动物资源,包括林中各种动物;微生物资源,包括林中各种微生物; 水资源包括林内各种水; 矿产资源包括林地下各种矿物; 以及林区的气候资源、 自然景观资 源等。这种分类便于在分析研究中从基础上把握森林资源的经营规律。2 2 3 按资源的功能或经营的目的划分 森林资源按其功能或经营的目的不同可划分为林木资源、 非林木资源和综合性资源三大 类。林木资源又可分为木 (竹)材资源、防护(林)资源、经济 (林)资源和特种用途 (林)资源四类。 木( 竹)材资源,以生产木材、竹材及木质燃料为主要目的,还可分为用材林、竹林

17、、薪炭林 等;防护 (林)资源, 以防 护为主要目的, 还可分为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 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等;经济(林 )资源,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资源还可分为果林、胶林、油料林:茶林、药材林等; 特种用途 (林)资源以国防、 保护环境、 科学实验等特殊用途为主要目的, 还可分为国防林、 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林木 资源等。非林木资源,又可分为药用资源、食用资源、畜牧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药 用资源还可分为植物药用资源 (如人参、黄芪、贝母、党参、天麻、五味子等)和动

18、物药用资源(如 虎骨、麝香、熊胆、鹿茸等);食用资源, 还可分为动物野味资源 (如肉用兽、 禽等)、 食用植物资源 (如山野果、山野菜等 ),食用菌资源 (如木耳、蘑菇等 )等;畜牧资源,主要指 牧草草场资源,还可按牧草类别划分;水资源,还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降水、或分为河 (溪)湖(泡)、泉水,或分为航运流送水面、养殖水面、疗养水等;矿产资源,还可按不同矿 物类别划分。 综合性资源 是指由林木资源、 非林木资源及一些社会资源等多种资源综合作 用构成的环境性资源,可分为景观或旅游资源(包括森林景观或旅游资源、城市园林等 )以及森林生态环境资源 (包括气候、土壤等 )。这种分类对研究如何经营好

19、森林有效发挥森林资源多种功能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有 重要意义。224 按资源的可更新性划分森林资源按其可更新性可划分为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和恒定资源三类。 可更新资 源是资源总体上具有自然再生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人工或天然更新的资源 主要是 指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壤肥力等。不可更新资源,是资源 本身不具有自然再生属性, 在人类活动范围内一般不可以进行人工或天然更新的资源, 主要 是指非生物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又可分为可循环利用资源(如水、土地、气候、景观资源等 )和非循环利用资源 (又称为一次性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等)。从利用角度,可更新资源相对来说是无

20、限的, 在保证足够更新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永续经营和利用; 不可更新资源中的可 循环利用资源, 在合理经营条件下, 也可以实现永续利用,因此也可以说是相对无限的;而 非循环利用资源, 就个别资源而论, 则是有限的, 总有枯竭之日, 不可能永续经营利用下去。 而只能不断发掘新的资源,才能使不可更新非循环利用资源得以相 对长期的利用下去。但 在绝对意义上讲, 无论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 其数量和质量又都是有限的, 如果经 营不当,长期过度开发利用都可耗竭。恒定资源, 是在一定地表空间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来说几乎是永远不变的资源, 如阳光、 空气、地磁、重力等, 虽然对不同地区、 不同季节

21、, 它们可能有较大不同,但对同一地区、同一季节, 它们基本是恒定的; 它们基本上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 空气虽然就宇宙空间而论是有限的, 但就地表而言也可以认为是 无限的 (当然它的组成成分可能会不断变化 )。这种分类, 便于在分析研究中认识和把握森林资源的经营规律,以便自觉地加强培育可更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实行科学经营。2 2 5 按资源的可商品化经营划分 森林资源按其是否可实行商品化经营, 可划分为商品性资源、 非商品性资源和半商品性 资源三大类。 商品性资源, 是可实行商品化经营的森林资源, 这类资源应按商品生产经济规 律,进行企业化经营,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制,主要

22、讲求经济效益;非商品性资源,是尚不 可实行商品化经营的森林资源, 这类资源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下, 由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拨 款,事业化经营,以全民、社团为主搞目标责任制,实行完全事业预算制,主要讲求社会公 益效益; 半商品性资源, 是部分可实行商品化经营的森林资源 这类资源应实行有限企业化 经营, 在国家或地方一定的财政拨款支持下, 实行半预算制、 半核算制,既要讲求社会公益 效益, 也要在一定范围内讲求经济效益。 商品性森林资源, 又可分为商品性林木资源和商品 性非林木资源。商品性林木资源主要包括以生产木(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用材林 (竹木 )、薪炭林和生产果品、 油料、 药材及其他工业原料等经

23、济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商品性非林木资源,主要包括以生产山野菜、山野果、山药材、食用苗、野味、兽皮等林副(山特 )商品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林区非林木野生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和以生产矿产商品为主 要目的的林区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资源。非商品性森林资源,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资源、 大片防护林资源、 部分特用林资源 (如科学试验林、 革命纪念林等 )、生态环境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等。半商品性森林资源,主要包括 森林公园、风景林、部分小片防护林、部分水 面等资源。这种分类,便于实施科学经营管理,对正确地搞林业商品经济有特殊重要意义。 此外,根据不同需要技不同划分标志,还可以对森林资源作

24、许多其他分类。比如, 为研究不同经济形式下的各种森林资源的特点和特殊经营规律,可将森林资源按所有制(如林权)形式不同划分为全民 (或国家 )所有资源、 全民集体共有资源、 集体所有资源、 社团所有 资源、 个人家庭所有资源、 其他所有形式资源等; 为研究不同地区的林业发展情况和资源地 域分布的合理性, 可将森林资源按地域划分; 为研究全社会办林业情况, 可将森林资源按其 所经营的部门划分等。2 3 森林资源系统的特点 林业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林业的特殊规律性主要来自于林业赖以存在的森林 资源的特殊性。 森林资源系统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系统, 有其明显的特点, 不研究这些特点, 就无从确定它与其他

25、自然资源系统不同的特殊本质, 就无从发现其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 殊根据,就无从把握经营森林资源的特殊规律,实现科学的培育、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系统的主要特点,按层次归纳如下。2 31 森林资源系统总体性特点 就总体而论,森林资源系统具有如下四大特点。2 311 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综合性 广义讲森林资源系统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综合资源系统,它包括林地上的 乔木、灌木及其他野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林地本身、水资源、林地下的矿物等自然资源 以及森林环境, 不能只理解为林木资源。 但是,它又是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综合自然资源体, 其他资源除其中无机物资源外, 都是依附于林木资源

26、的存在而存在的。 因此, 在经营森林资 源时, 必须以经营林木资源为主综合经营多种资源,既不能单一经营林木资源, 也不能不 分主次地综合经营各种资源,不能走任何极端。2, 312 分布的广袤性 森林资源的分布地域极为广阔,高山、丘陵、平原、江海、河流及道路两旁,城 市、乡村都有不同分布,不仅面积大,而且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此外,大片林区森林资 源又多分布于人烟稀少、 交通不便、 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 这就客观上给经营森林资源带 来了很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31 3 多效性和公益效益的外在性 森林资源具有多种效益,不仅能为社会提供木材、竹材及其他各种林特产品,直 接发挥经济效益,而且同时还能

27、为社会提供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 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非物质产品或服务, 发挥间接的公益效益。因此经营森林资 源不能单纯追求某一种效益, 而必须高度重视为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综合发挥森林资源的多 种效益。而公益效益具有外在性, 森林资源经营e,(好坏会给社会带来公益或公害,为社会 “生产” 的公益, 并不能直接从受益者那里得到相应的回报, 给社会造成的公害也不必由经 营者直接赔偿损失。 这一外在性特点就决定了必须由国家给予补偿。 与其补偿公害损失, 不 如扶持林业,多培育森林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增加公益,从根本上减少公害。231 4 森林资源的多元弹性现实看,森林资源经营比

28、其他行业粗放得多,但若想真正科学地经营好森林资源 却又比其他行业难得多。 这主要是由森林资源的多元弹性所决定的。 归纳起来, 其多元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时间弹性。经营森林资源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上有很大的伸缩性。比如,更新造 林、抚育、采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保护等,早些或晚些对经营者的影响并不像其他 行业那样明显和直接。因此,选择最好时机就相当困难。 空间弹性。森林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经营的各项作业并没有严格的空间界限。空间配置的许多方案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 比如,每一树种,每一种野生动物、植物都有相当 灵活的适宜区域,造林地、抚育作业场所、伐区以及林特产品的采集地等的安排,都有很大

29、的灵活性。这样选择最佳方案难度就很大。 成熟弹性。森林资源中的各种生物资源具有明显的不同成熟期。就林木资源而言,不同树种林木成熟期也大不相同,同种林木成熟期也不严格。同时,还有自然成熟、 数量成熟、工艺成熟、更新成熟、防护成熟、经济成热等多种成熟概念,且各种意义上的成 熟期也都有相当大的变动幅度。这就使确定准确合适的成熟期很不容易。 生产的单向弹性。和其他行业不同,森林资源生产的许多方面,特别是林木生 产具有单向弹性。 比如, 林木生长是一个渐进的累积过程, 林木采伐利用却在很短的时间内 就可以完成。生长量的回升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 但一俟采伐,即刻就降为零。这种单向弹 性决定了若无合理的森林调

30、整,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就难以实现。 结构弹性。森林资源是由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多种资源构成的。就林木资源而 言,其林种、树种、林龄等的结构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在多种因素和条件的作用下,其结 构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要在特定条件下确定合理的结构是相当困难的。 这种结构弹性给经 营森林资源带来了很大难度。 效用交叉弹性。森林资源是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 同种类的森林资源,其效益各异,且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和制约。比如,活的林木,既“生 产”着生长量,又在涵养着水源,净化着空气,发挥着美学价值;一经采伐,可以直接获得 经济效益, 但上述这些生态效益就不复存在了, 而采伐又可以作为

31、森林调整的有效手段, 可 以促进森林资源永续经营。 这种效用交叉弹性, 意味着要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用, 必须进行难 度很大的科学优化。森林资源的上述多元弹性,客观上决定了经营森林资源的各项活动都有很大的选 择性。 经营者工作的核心就是恰当地选择、 调控这些弹性。 然而要做出明智的选择是相当困 难的, 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决策, 这不但需要有高深的知识和管理水平, 而且也 需要有能按具体客观情况变化而灵活选择、调控森林资源多元弹性的充分自主经营权。232 林木资源的特点 林木资源是森林资源的主体,林木资源的特殊性决定性地影响着整个森林资源系 统的特殊本质。林木资源主要有如下七个特点。2 3

32、21 条件更新性 林木采伐后,基本不可能自身再生而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另行更新,开始另一个 生产过程。 因此, 林木资源不能在缺乏更新保障的前提下无节制地采伐,要维持林木采伐利用量,就必须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确保足够的更新量。当然,从林木资源总体上可以 说是具有可再生性”,但就个体而言,则不够确切;另外,解释不透容易引起误解,以为 既可再生,多采伐些无妨,进而引发采伐量失控和忽视营林生产等弊端。故此,提“条件更 新性” 似乎更贴切。 其他生物性森林资源也多具备条件更新的特点, 只不过不如林木资源突 出而已。2 322 自然力支柱性在林木生产过程,自然力起着支柱性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

33、“在造林方 面,播种和必要的预备劳动结束以后, 也许要过一百年, 种子才变成成品; 在这全部时间内, 相对地说, 是用不着花多少劳动的。 这就是说,除非投入更多的自然时间, 否则很难指望能 大幅度提高林木生长量, 天然林则更是如此。 因此,既要重视人力的作用, 更要重视发挥自 然力的作用, 不能片面、 过分地强调以人工更新为主而不去充分利用无偿的自然力, 应该实 行人力和自然力的有效结合。 其他生物性森林资源的生产过程, 自然力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生产周期大都比林木资源短得多,相对说它的比重就小的多。2 323 群体性 森林资源中的生物资源主要是林木资源,都生长在一定的生物群落之中,每

34、一 株林木都与周围其他林木息息相关, 共同构成森林环境, 它影响环境并受环境影响。 正是这 种群体性, 才使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 同时, 这种群体性又决定了经营森林资源的 人们很难准确掌握资源底数,必须花费大量的人、 财、物力去进行勘查设计、计划和组织生 产。而其他大多数行业却不需要这样的或这样大的花费。23 2 4 生产的长期性和高风险性 林木资源生产周期很长,一般得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大大长于其他生物 资源的生产周期。这么长的期间里,受火灾、病虫害、风灾等自然灾害和滥砍乱伐、战争等 人为破坏的潜在威胁很大。 这种长期性和高风险性使得林木资源培育业吸引投资的竞争力很 弱,客观上

35、必须要由国家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和为其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以使其增强自身 “造血”功能和吸引社会投资的竞争力。23 2 5 “储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 林木生产的“产量”即生长量是在远比它大的“储量”即蓄积量的基础上生产的, “储量”和“产量”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额。就我国用材林来说(据“第五次资源清查”结果),二者之比近22: 1。现有近72亿m3蓄积量,年均净生长量仅为 3. 25亿m3。而且, 这种巨差不可能大幅度缩小, 相对而言是稳态的。 这在其他产业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些特性 客观上决定了林木生产不仅需要花费像其他产业那样正常的生产费用,而且还需要额外 花费大量的费用去维持巨大的

36、蓄积后备。2326 两重经济性 林木生产与其他产业的生产相比具有非常独特的“林木两重经济性” 。生产过程中 的林木,既是生产的“产品” ,又是生产该 “产品”的“工厂” 。生长着的林木,像工厂一 样在生产着“产品”生长量,同时,它又是该“工厂”以往生产的“总产品”累积 生长量。采伐一株林木就仿佛拆除一座工厂, 从而使木材生产具有了明显的 “杀鸡取卵”的 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林业建设上必须审慎抉择。 要想不断地生产一定的木材, 就必须长期 保持有足量、有效的“工厂” 。既要高度重视新建高效能“工厂”(更新造林,营造速生丰产林 ),又要高度重视“工厂”的管理 (提高集约经营程度和营林生产管理水平

37、,强化森林保 护)。2 3 2 7 定位性林木生产 (即营林生产 )不同于其他产业, 不仅是“工厂” 不可移动, 而且其“产品” 也是定位的, 这就客观地决定了营林以及木材采伐利用等生产活动, 都须在林木生长的地点 进行。 而且林木又大多分布于广阔的山区大量地修建道路、 桥涵及其他设施,长距离运进 必需的生产资料,运出木材产品,这些都将花费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费用。因此, 林木生产难以获取较高的利润。2 4 森林资源系统经营规律 人类发展史,是人类不断同自然界斗争的历史,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人 类社会服务的历史。 自然资源相对来说是有限的, 人类就不能不受约束地开发、利用; 另一 方面,

38、人类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存水准, 又特别关心劳动投入所获取的效果, 因而,也 就不能不讲效益地随意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人类越来越注意对 它的节约利用, 以期延长其为人类服务的时间; 而对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人类则关注对它 们的加快培育, 以期使它们向相对无限转化, 能永续地为人类所利用。 这就是说要科学地经 营自然资源。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掌握其经营规律。 森林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有其明 显的自身特点, 这就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特殊经营规律。 只有很好地认识和遵从森林资源系 统这些特殊经营规律,才能经济、合理、有效地培育、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2

39、41 资源消耗量不大于生长量的永续经营规律 这主要是就林木资源的经营而概括的一条客观规律。它也决定性地影响着整个森 林资源系统,如果林木资源不能永续经营,出现长时期的断档情况那么, 依附于林木资源 而存在的其他可再生资源也就难以实现永续经营。永续经营,就是为了实现永续的收获或利用,进行永续作业,保持资源消耗量不 大于生长量, 使森林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永远不断地继续下去。 它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森林资源系统自身实现良性循环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来自森林资 源系统的物质产品和公益效益的需求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有长期、稳定的供给; 同时,由 于森林资源的短缺,为了社会发

40、展的长远利益,不得不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森林, 以实现永续经营。 从森林资源系统自身的发展看,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消长变化规律。 林木资 源是生物性资源, 本身是可以靠自然力生长的, 被采伐利用后, 在采伐迹地上还可以通过自 然力或人力与自然力的结合另行更新。 只要采伐利用、 自然枯损及其他损失的消耗量不大于 生长量,人们就能长期经营下去,森林资源就能实现良性循环;反之,森林就会不断减少, 出现恶性循环, 人们也就无法永续经营了。 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长期 以来,人们把森林当作“采掘性”资源,忽视营林(培育、保护 ),持续过量采伐,频繁发生火灾、病虫害,已导致森林资源危

41、机的严重恶果。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客观上要求永续经营不能只维持森林资源的简单再生产, 而必须进行扩大再生产, 尤其是我国已出现森林资源危机的严重现实 使永续经营的扩大再 生产内涵更有了突出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森林资源系统的认 识的加深和拓宽 永续经营的概念和意义已不仅仅限于林木资源方面, 已扩展到整个森林资 源系统,即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2 42 人力和自然力有效结合规律 森林资源系统,也是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生物资源和其非生物环境、条件所构成 的森林资源生态系统; 由于人的经营干预, 它又是一个森林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成为了国民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系统经营的

42、基本要求,是使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条件以及人的各种活动),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 如果没有人的干预, 自然形成的平衡, 仅仅是人类屈从于自然的 简单、 原始的生态平衡, 显然这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当人进行主动干预、打破了原始的生态 平衡之后,再努力实现新的平衡时,情况也有所不同:一种情况是,人们着眼于“恢复” , 抑长趋短式地求取平衡;另一种情况是,着眼于“发展” ,拉短趋长式地求取平衡。前者是 消极的、被动的平衡观, 其所形成的系统平衡可能会是稳定的,但却是低效的,这也不是人 们所希望的;而后者是积极的、 主动的平衡规,其所

43、形成的系统平衡才可能是稳定的、 高效 的,这才是人们所渴求的。森林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平衡是人力和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前所述,森林资 源系统的主体林木资源具有“自然力支柱性”特点,在林木资源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自然力比人力投入要大得多。但是 人力却具有能动性, 在人力和自然力的结合中,人力又 是主导的。 人力既可以使自然力得到保持、改善或扩大, 也可以使自然力被浪费或破坏。人 力与自然力结合的不同就会使其效果大相径庭。人力投入过多、过少或投入方向、结构、 形式, 时机不当,都不能与自然力有效结合, 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恰当地投入人 力,实行人力与自然力的有效结合,才能使森林资源生态经

44、济系统达到稳定、高效的平衡, 取最佳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例如,水、热、土、交通等条件好的林地,营造速生 丰产林,实行集约化经营,使人力与自然力有效结合就会取得高产出的效果。在天然更新 良好的地块, 一味强调采用人工更新方式, 既会造成一定的人力浪费, 又会使廉价的自然力 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而采用恰当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就比较合适。 对整个林地, 不问情况, 平均投入, 一式经营,就不能使人力和自然力有效结合, 投资效果就会很低;而如果划区经 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经营,实现人力与自然力有效结合,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就会稳定、 高效,实现良性循环。2 43 综合发挥多种效益,满足社会多种需

45、要规律 在我国, 经营森林资源、 建立林业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需要。 森林资源系统是由多 种资源所组成的, 也具有多种效益。 应该合理地经营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充分发挥其多种效 益,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 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大量木材和其他各种林产品, 这就要求有效地保护、 培育和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 以保证充足地、 资源不断地提供林产品, 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社会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求搞好森林资源生态建设, 实现森 林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满足需要; 同时, 国家也需要通过经 营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繁荣林区经济,提供更多的

46、就业机会稳 定林区社会,促进林区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因此,必双全向、合理地经营森林资源综合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以满足 社会多方面需要这是经营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规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时会发生矛盾,甚至完全对立。一片森林被采伐, 生产了木材,获取了经济效益; 同时它也就丧失了生态功能, 生态效益就再不能发挥。 这的 确是客观存在的, 但并不是不能解决和不能统一的。 一方面, 对具体的林分是采伐还是不采 伐,要以系统论观点,从整体利益上综合加以权衡来决定取舍;另一方面, 对森林资源整体 经营战略,可按“林业分工论”和“木材培育论

47、”观点,实行分区经营、分类指导,使局部 矛盾求得整体的统。 这样整体上就能很好满足社会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需求。 综 合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 也并不是均等发挥各种效益, 而是要依据具体的社会需要以一 个合理的结构发挥各种效益,这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是有所不同的。2 44 商品经营和非商品经营相结合规律 森林资源是具有多种效益的,除了能提供物质产品发挥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生态功能, 能提供巨大防护等生态环境效益。 此外, 通过经营森林资源, 还可带来繁荣林区等重大社会 效益。经营用材林及其他商品性资源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森林物质产品等商品, 适合于商品经营。 而对主要为社会提供公益效益

48、的非商品性资源, 如自然保护区、 大片防护 林、革命纪念林等,则不适合商品经营而适合事业经营。因为,大多公益效益难以计量、 计价,不能在可见的市场上交换,难以纳入商品经营轨道。并且,多是整个社会受益,难以 较准确地确定具体受益者,效益提供者也难以准确划清, “供求”关系不明确,就难以处理 商品经济的经济往来关系。 另外经营以非商品性公益森林资源为主的事业, 大多规模较大, 涉及社会面广, 具体商品生产者也很难承担。 所以,只要解决好它的投入补偿问题是最适 合于社会兴办、事业经营的。同样对半商品性资源,也不宜完全搞商品经营。2 4 5 综合调控多元弹性规律如前所述, 森林资源系统由多种资源组成,具有多种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 它是极为 复杂的森林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具有明显的多元弹性。 所以, 各项森林资源的经营活动都带 有很大的选择性, 不加以科学的选择、 优化而实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甚至给整个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例如,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时机选择不适, 会严重影响造林 成活率;抚育不及时、抚育方式不合理,会严重影响造林保存率;采伐的数量、方式、时机 (轮伐期或择伐周期确定 ) 不恰当,会严重影响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