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5601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意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12男:4.0 X 10 12-5.3 X 10 个 /L(400 万-550 万个 /mm3)。女:3.5 X 10 12-5.0 x 1012 个 /L(350 万-500 万个 /mm3)。儿童:4.0 X 10 12-5.3 x 1012 个 /L(400 万-530 万个 /mm3)。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

2、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 X 109-10 x 109/L(4000-10000/mm3)。新生儿:15 X 109-20 x 109/L(15000-20000/mm3)临床意义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急性出血等。放化疗等。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

3、外采血部 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 -5 %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 -70 %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 -5 % )。淋巴细胞:0.20-0.40(20% -40 % )。单核细胞:0.03-0.08(3% -8 % )。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

4、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 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 X 106 个 /L(50-300 个 /mm3)。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

5、 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二、出血性疾病检查:1、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 X 109-300 X 109 个 /L(10 万-30 万个 /mm3)。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 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2、出血时间测定(BT)正常参考值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3、凝血时

6、间测定(CT)正常参考值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一、总胆红素 T-BIL 2.0 20.0cmol/21、增高见于(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2、减低无临床意义二、直接胆红素 D-BIL 0.0-6.0umol/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减少:无临床意义三、

7、间接胆红素旧IL 1.7-13.0umol/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40U/L增高: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2、心血重疾病:

8、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 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脱、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增高: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减少:无临床意义六、总蛋白 TP 60.0-80.0g /L1、增高(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

9、症等。(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2、减少:(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2)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七、白蛋白ALB 38-51g/L1、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2、血清白重的减少的临床意义与总量的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八、球蛋白1、增高(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2、降低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2、低Y-球蛋白

10、血症或先天性无 Y-球蛋白血症。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九、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 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 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十、总胆汗酸TBA 0-20umol/L反映肝实质性损伤,尤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醇性肝损伤和肝硬化时有较灵敏的改变,是肝病实验室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早期即有血清TBA增高,共变化早于胆红素。H一、碱性磷酸酶ALP AKP53-128u

11、/L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及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1、增高:(1)、生理性:妊娠:ALP来源于胎盘,于妊娠9个月时达高峰,分娩后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可间接评估胎盘及胎儿发育情况。新生儿、正在发育的儿童,ALP活性增高。、病理性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伴有黄疽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骨骼系统:骨细胞瘤、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症、骨折恢复期等。减低:无临床意义。十二、尿素(尿素氮) UREA 1.70-8.30mmol/L1、升高:(1)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而且其尿素升高与病情成正比。(2)肾前因素:水肿、脱水、循环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12、(3)肾后因素:尿路结石、前列腺肿瘤或肥大等原因引起的尿少、尿滞留。(4)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5)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2、减少严重的肝脏病病人及部分肾功能障碍,但无明显临床意义。十三、肌酢 Gr CRE 40-106umol/L血液肌酊浓度可作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升高见于1、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炎早期轻度升高,慢性肾炎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 时肌酊浓度升高。2、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时血中尿中肌酢含量均增高。3、肌肉萎缩时(肌萎缩症、瘫痪病人)肌酢含量可降低。十四、尿酸 UA 202-416umol/L1、增高

13、(1)痛风,对于痛风最有诊断价值,当640umol/L,具有形成肾结石或关节结晶(结石)的高度危险。(2)急慢性肾炎,酸血症如糖尿病,长期禁食,或酮症酸中毒或乳酸性酸中毒。(3)白血病、恶性肿瘤、肿瘤化疗后。2、降低(1)恶性贫血复发、乳糜泻以及如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阿司匹林等药物使用后。(2)肾炎、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高糖、高脂肪、低蛋白饮食等。十五、总胆固醇TL 2.60-6.20umol/L增高:脂肪肝、肝脏肿瘤,一些肝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等。减少:严重肝实质性病变,如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一些肝外疾病,如甲亢、恶性贫血、营养不良。十六

14、、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TG 0.34-1.92mmol/L其为常用的高脂血症筛查指标。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证,脂肪肝及其它肝病,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脉皮质功能降低和肝功能严重低下。十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78-3.86umol/L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被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增高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见于暗血重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等。十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0.78-1.81mmol/L高胆固醇饮食时血中可出现,但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多数认为冠心病人HDL-C比LDL-C变化大,可作为动脉粥秤醒化的

15、危险指标。减低见于冠心病、肝病等。十九、高密/低密0.80一般呈负相关,在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二十、载脂蛋白 A-1 APO-A 1.00-1.60g/L其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是 HDLI勺主要结构蛋白,约占70%其浓度可代表HDLZK平。1、减低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未控制的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活动性肝炎。2、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明显减低,也见于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Tangitr病。3、增高无明显临床意义。二H-一、载脂蛋白 B APO-B 0.60-1.10APO-侬有意义。临床意义基本同APO-A (SAPO-AAPO的比值降低1可视为心血重管疾症的危险指标。比单独测定二十二、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 11-61 u/L增多: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2、阻塞性黄疽、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3、其它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等。4、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几乎都上升,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二十三、乳酸脱氢酶 LDH 115-220 u/L增高:1、急性心肌梗死,常在发作后12-24h达高峰。2、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3、其它,如肺梗死、骨骼肌病,白血病等。(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