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168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子_原道训(8)全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淮南子原道训(8)全文设置编钟组鼓,排列管弦乐队,铺上毡毯坐垫,陈列旄牛尾和 象牙装饰的仪仗,耳听朝歌郊野的乐曲,眼看艳丽多姿的舞女,口品 香甜的美酒,通宵达旦地饮酒取乐;或者用强弓硬弩来射杀高飞的鸟, 用善跑的猎犬来追逐狡兔,这样作乐寻欢真是炽盛显赫,使人如醉如 痴难忘这诱人的情景。然而,等到一旦遣散车马,停撤宴饮,心里就 会感到惆怅若有所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不是以内心的欢乐去 感受外界欢快之境,而是以外界这种的欢快来刺激内心, 所以奏乐则 喜,曲终则悲,悲喜转换变化,扰乱了精神,没有片刻的平静。察其 所以然,在于不懂 乐 之含义,因而日复一日地伤害着心性,丧失了 本该有的平和本性。所

2、以在你自身不能把持心性归向,只以外界刺激 来装饰自我,这种外界刺激不可能浸滋肌肤,渗浃骨髓,不可能留存 于心间,停滞于五脏的。所以从外界刺激感受到的欢乐不可能在心中 占据地位,留下而不散逸;而从内部心性所产生的欢乐,因为不产生 于外界的刺激,所以也不会散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听到良言妙 计,蠢人也懂得喜悦;谈到高尚道德,品行恶劣者也知道仰慕。可是 为什么喜欢良言妙计的多而真采纳的少、仰慕高尚道德的多而真实施 的少,原因是这些人不能返诸心性。那种不是从本性产生学习愿望的 人而勉强去学习,所学的东西是不会进入耳中留于心里的, 这不就像 聋子唱歌?聋子唱歌只是仿效人而无法自得其乐,歌声一出口便很快

3、 i就散逸了。心是五脏的主宰,它控制着四肢的活动,使气血流通,并 能辨别人间是非和弄清事物的原由。 所以,假如不是从内心世界有所 得(道)而空有治理天下之气概,这就像没长耳朵而想调节钟鼓, 没生眼睛而想观赏纹彩那样无法胜任的。所以 天下 是个神圣的东西,不可人为地去治理,人为地去治 理就要败坏它,人为地去把持就会失去它。许由以天下为小而不愿接 受尧让出的王位,是因为他将志向寄寓于整个天下。 他之所以这样做 的原因是什么?他懂得要顺随自然来治理天下。 要取得天道,不取决 于他人而取决于自身。自身能够得道则万物均为我所备。 透彻地理解 心性之术,这嗜欲好恶就不会侵入内心。所以这样的人无所谓喜也无

4、所谓恶,无所谓乐也无所谓苦。万物玄同,无所谓是与非,这均由天 道来化育,生死一回事。天下为我所有,我也为天下所有,我与天下 之间哪有什么界限!统治占据天下,哪里是一定要抓住权势、操生杀大权而发号施 令?我所谓的 天下,不是指这意思,而是指 自得 而已。自得 则 天下也就得到了我,我和天下融为一体:天下为我拥有,我为天下拥 有,又怎么不能容身于天下呢!所谓 自得,是指保全自身的天性,能够保全自身天性的完美, 便与道融合一体。所以虽然游悠于江边海滩,驰骋骏马,乘坐华丽 车子,眼观掉羽武象之类的乐舞,耳听激荡清朗奇丽婉转的 乐曲,高奏郑卫名曲,吟诵清凄高亢的流传民曲,射猎湖泊岸边惊飞 的鸟儿,逐猎苑

5、囿内奔跑的野兽,这些是凡夫俗子沉湎放荡的事情, 但是圣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却不足以惑乱精神意志,受诱惑而失去 本性;同样处穷乡僻壤,置深山溪谷,居草野丛林,住简房陋室,茅 草盖顶,柴草编门,桑枝为枢,上漏下湿,阴冷卧室,雪霜铺压,菰 蒋蔓延,漂游在沼泽之中,徘徊在山峡之旁,这些都可以使凡夫俗子 形体黑瘦疲惫,忧忧寡欢而感不得志,但是圣人处在这种环境中不会 忧愁怨恨,并不失掉内心的愉悦。这是为什么呢?在于他们内心已领 悟天机,因而不因贵贱、贫富、劳逸的不同而丧失天性。这就像乌鸦 哑哑、喜鹊喳喳,哪会因寒暑燥湿的变化而改变它们天生的叫鸣声! 因此,一旦已经坚定地得道,就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不因外

6、物一时变化而来决定自我得道的态度。 我所说的 得,是指生命中的 本性处在安适的位置上。生命和形骸一起出自 道;形骸具有了,生 命也就诞生了。生命一旦形成,好恶之情也就容易产生。所以士人有 固定的行为准则,女子有不变的行为原则,规矩使他们不能或方或圆, 钩绳使他们不能或曲或直。天地是无限的,所以登上山丘不能自以为 站得很高,处在低处不必自以为地位卑微。所以得道者,穷困时不颓 惧,显达时不炫耀;处高位而不危险,持满时而不倾覆,新兴时不光 耀亮朗,长久后不至于衰变;放入火中烧不焦,下到水中打不湿。所 以不凭权势而尊贵,不靠财富而富有,不以有力而强大,平和虚静处 下不争,与造化一起翱翔。如果这样的话,

7、就能埋金子于山中,藏珍 珠于渊底,不以钱财为利,不贪权势名位。所以不以康安为乐,不以 清俭为苦;不把尊贵看成安逸,不把贫贱看作危难;形、神、气、志, 各得其所,以顺随天地的运转变化。形体是生命的居舍;气血是生命的支柱;精神是生命的主宰。 一旦它们失去各应处的地位作用,就会使三者都受到伤损。就像圣人 让人各安于自己的地位,各司其职而不允许互相干扰。所以形体如果 处于不适的环境就会伤残,气血如果运行不当就会泄失,精神如果使 用不当就会昏昧。对此三者,人们不能不谨慎对待。天下万物,小至细微昆虫、爬虫,都有喜好憎恶,都知趋利避 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本性在身而没有离弃,如果一旦本性从形体中分离,

8、那么骨肉形体也就不复存在了。人之所以眼能看远, 耳听声音,形体能承受重力,关节能伸屈,并能辨察黑白美丑,智慧 理性能辨别是非异同,为什么呢?是在于气血充满着形体、 精神发挥 着作用。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一般说来,人的各种志向行为都与精神 相联系,如有人脚绊树桩洼坎跌倒、头撞直木而全无感觉,招手他看 不见,叫喊他听不见,可眼睛耳朵并没有失去,但就是没有反映,为 什么呢?是因为他的精神失去了应有的司职功能, 所以精神集中在小 处就会忘掉大处,精神集中在里面就会忘掉外面,精神集中于上面就 会忘掉下面,精神集中于左面就会忘掉右面。精神是无不充满又无所 不在,所以说重视修养虚静平和之神的人就能将精神(注意)贯注到 极细微的事物之中。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