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282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知的最早的联语-春联大全(对联之最)过去的对联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对联始于春联,而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 变化而来的。中国古代庆祝新春时,有在两扇门上,特别是在大门上贴桃符的风 习。桃符,就是贴挂在门上的两块桃木板,上面画有驱邪的“门神”,如“神荼、 郁垒”二神的画像。对联“联话”的开山之作,清代梁章钜(1775 1849)的楹联丛话卷一, 一开头就说:尝闻纪文达(按:纪旳)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馀庆”、“长春”一联 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贝U不知始于何时 也。按:蜀祷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 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2、“新年纳除庆;嘉节号长春。”实后来楹帖 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一般的对联研究者都认为,可考的对联之祖,也就能上推到孟昶此联为止。可是,此联乃是孤证,显不出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态势。 梁章钜的态度颇有可取之 处。他一方面根据文献,说孟昶创作的那副春联“实后来楹帖之权舆” 面则有保留地说“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不下结论,并显露出把希望寄托 于未来研究者的心情。这种见地是很可取的。有人囫囵读过上引的那一段,便认 为梁氏提出孟昶的一联为对联之始,算不上梁氏的知音呐。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发表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谭婵雪女史撰写的我国最早的楹联一文,推论出对联产生于晚唐以前。

3、谭女史这一推论,是根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中斯坦因劫经第0610号所录的内容得出的。谭女史据原卷所作录文是: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避)恶,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升。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鸡辟恶,燕复宜财。门神护卫,厉鬼藏理。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谭女史文中说:“把上述文句确定为楹联的依据有三”,即:第一,时间上的吻合:“岁日”、“立春日”正是我国传统习俗书写楹联的时 候。许慎淮南子诠言训注记载:

4、“今人(按:汉代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 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 (按:此下尚引玉烛宝典、荆楚岁时记等书,说明我国古代在岁日和立春日均有写春符、春联的活动。)第二,文句对偶,为联句格式。第三, 最后明确指出:“书门左右,吾傥康哉! ”偶句而写于门之左右者, 当为楹联无疑。如无此语,还可以认为是一般“集句”,以致在敦煌遗书总目 索引中定为“类书”。但那是不够确切的。谭女史还为这个卷子考订书写时代:联句写在斯 0610卷的背面,前后均无 题记。其正面是启颜录的抄本,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了” ,“刘丘 子投二舅”。此尾题为楹联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时为公元

5、723年,较孟昶 的题辞早240年。谭女史又指出:“这只是楹联的上限年代”。至于下限,谭女史根据对其内容 的分析,将其定为晚唐。我认为确切可从。因而,我们可以信从谭女史的结论:“可以说敦煌联句是迄今为止,得以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楹联。”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阅读那篇文章,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赘引了。据谭女史的文章,我们至少能得出以下三条结论:一、对联始于写春联。在还没有更早的非春联类型的资料出现的当代,把谭女史所引的敦煌遗书斯0610号卷子和孟昶写春联的记载加在一起考虑,这一条 绝对可以成立。、春联最晚在晚唐时已经产生,还可能上溯到盛唐,也就是公元七、八世 纟己左右。三、对联起源于民间。写春联,不是由于帝王提倡。相反的,帝王倒是受到 当时民间流行的书写春联的影响。我们必须说明的是,那个时代,虽然已经有写作并张贴春联的例证,但是, 未必有“春联”、“对联”这样的作为一种体裁的固定化的专名词。从敦煌写本斯 0610号的内容和写法看,和唐代流行的又在敦煌写本中大量出现的某些骈体应 用文范本极为相似。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将其归入“类书”一类,有一定的道 理。这也就是说,早期的这种雏型的对联,似乎是在骈体应用文和律诗的双重影 响下蜕化出来的一个新品种。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