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74602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关键词】 脑梗死;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除溶栓治疗外,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为减少后遗症、减轻残疾程度,我科自200601200812应用依达拉奉治疗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01200812入院的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病程3 h3 d。治疗组:男

2、23例,女13例;年龄4079岁,平均60.5岁;临床类型:轻型18例,中型12例,重型6例;并发症:高血压28例,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3876岁,平均59.3岁;临床类型:轻型20例,中型11例,重型5例;并发症:高血压26例,冠心病11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7例。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心电图及血压等,2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则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3、l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滴,疗程均为15 d。基础治疗均给予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 mg/d,口服。同时,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血压、降血脂及降血糖等治疗,并积极处理并发症。1.3 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的判定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1.4 统计学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4、分用均数±标准差,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2 结果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 疗效观察 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3例,肝功轻度异常(转氨酶升高)1例,轻度肾功能异常1例,停药后均很快恢复正常;对照组胃肠道反应2例,轻度肝功能异常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

5、能缺损评分比较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3 讨论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梗死发生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大量兴奋性氨基酸增加,激活自由基连锁反应,产生大量的有害羟基和其他毒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使蛋白变性、酶失活,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脑细胞继发性损伤或坏死。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合成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分子量174.2,是一种小分子物质,且是一种脂溶性基团,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起作用。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脑缺血后增加的有害的羟基和其他毒性氧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路径,抑制脑内白三烯的合成,抑制脑水肿和脑组织

6、损伤,减轻对脑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改善缺血与水肿,改善神经功能4。本组治疗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显著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4 宋妤.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131132.4 / 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