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瞄准高考瞄准高考 考纲再现考纲再现v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1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试题型考试题型v1、对词语的理解v设题类型设题类型2、对句意的把握v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v4、根据内容合理推断v选文特点选文特点v时代感强时代感强v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v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
2、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v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v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v弄清:文章的概念v 分析概念(导因、困难、用途、功能)v文章思路明晰(说明文章思路明晰(说明“概念)概念)v科技文:通过对一个新概念、新发现、新发明在纵向上的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说明,如发现过程、目的、所遇困难、其它相关原因等,重在因果推理、现象介绍、功能说明等。v分清文章出现的概念(主概念与次概念及其关系)。v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注意表程度表范围的副词。解题方法探究解题方法探究v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六步法来进行解题:v读(圈点勾画)v审(题干-
3、选项)v找(筛选信息)v比(比较干扰项)v排(排除干扰项)v选(选出正确项)审(题目要求、选项提示审(题目要求、选项提示)v1 1、题目要求是什么、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用排除法;找错误项,用重点突破法;v2 2、提示方面:、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重要词语要关注,分为三类:v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包括概念)的理解,错因应注意v“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v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v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找(对读题目,筛选信息)找(对读题目,筛
4、选信息)v要求: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v1 1、找区位,审题干。、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v2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v内查语意。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v外查关系。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v3 3、找错因、找错因比(比较干扰项目)比(比较干扰项目)v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5、常见的干扰项有十大“雷区”:v1.1.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 (以偏概全)(以偏概全)v指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也可能缩小)v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可用笔画出,或作特殊的标志。【例1】(湖南卷第8题)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6、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例2】(06四川卷)原文:“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剂。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农时。【例3】(05年全国卷)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许多植物的叶
7、子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指植物的叶子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的现象。C.C.指所有豆科植物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D.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闭合起来的现象混淆状态混淆状
8、态已然与未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或然与必然v指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或然”与“必然”不分,或者“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此时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例例2 2】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9、试题试题】(全国卷I第10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例例1 1】(2006四川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D.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分析:分析:忽略了“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的前提,,把尚未实现的“可能”变为了“现实”。推测有误推测有误时态错位时态错位v实际上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此时应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
10、果概念的关键词。v先期:先期:事物发展的前阶段时间或某一历史时期前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情况。v后期后期:事物发展的后阶段时间或某一历史时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情况。v注意:注意:“前、后”以及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关键词语。(福建卷第9题)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侧出来。【试题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
11、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分变化。主要和次要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主次不分【对应文段对应文段】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试题试题】(全国卷第7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选择选择与兼与兼备备混淆混淆选择选择与兼与兼备备。【对应对应文段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
12、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试题试题】(湖北卷第8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对应文段对应文段】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试题试题】(广东卷第10题)根据原文所
13、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言此与言彼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张冠李戴圈出对象,知彼知己圈出对象,知彼知己v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观点。此时,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对应文段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
14、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2)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3)【试题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肯定与否定肯定与否定混淆肯否混淆肯否 划出肯定否定划出肯定否定词词【对应对应文段文段】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试题试题】(辽宁卷第7题)下列有关“网格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15、网格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言多与言少言多与言少数量混淆数量混淆找出数量词找出数量词v【对应文段对应文段】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v【试题试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v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v客客观观与夸大与夸大歪曲事歪曲事实实(忠(忠实实于原材料)于原材料)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原文材料中的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对应对应文段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
16、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试题试题】(湖北卷第10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有据与凭空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无中生有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或凭空捏造出来迷惑考生的。注意:A、选项句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就是无法在原文找到依据。B、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却在原文中的不同位
17、置。C、选项句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观点。【对应对应文段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试题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上海卷)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选项词语同原文词语非等值概念偷偷换概念换概念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
18、念不统一,或在类别、范围、程度上。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其他雷区如答非所问(选项与题干在关系上并不相干)、自相矛盾、理解不当(注意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及一些解释性句子的陈述对象)等。排排排除错误项目排除错误项目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选选选出正确选项。选出正确选项。小结:科技文阅读解题方法小结:科技文阅读解题方法
19、1审清题意和要求;2看清文中有没有;3弄清概念莫发慌;4修饰词语勿遗漏;5“可能”“将来”不要丢;6“原因”“结果”不调头;7夸大作用是吹牛;8外延改变也是错;9意思相反最不该;10推测结论有缘由。五五应试对应试对策策1 1、搞清考、搞清考查查方向,明确一种方向,明确一种认识认识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 2、注意调整心理,具备两种状态、注意调整
20、心理,具备两种状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一定要认真仔细。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3 3、掌握解题方法,明确三个步骤、掌握解题方法,明确三个步骤一是根据选项找原文;二是对照原文找差异;三是针对差异作判断 4 4、探索命题规律,掌握若干技巧、探索命题规律,掌握若干技巧我们对社会科学类文章命题规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研究上。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a、断章取义 b、偷换概念c、无中生有 d、强加因果e、张冠李戴 f、故意扩大g、以偏概全 h、颠倒关系i、变“将然”为“已然”或“必然”;变“部分”为“全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