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1929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牛献礼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学校为一( 1)班 30 名新同学定做校服,每件上衣 65 元,每条裤子 45 元。 每人一套,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默读题目。怎样列式?让学生讲清楚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5X 30+45X 30 (30件上衣的钱加30件裤子的钱,就是一共要付的钱。)方法二:(65+45)X 30 (一套衣服的钱乘30,就是一共要

2、付的钱。) 随着学生口述列式,引导学生“图文对照” ,借助具体图进一步理解算理。2、在工人师傅成批的制作之前,他们会先做出一件样品,让学 校负责买衣服的老师看一看是否满意。 下面请同学们帮工人师傅一个 忙,看看他做一套校服得用多大面积的一块布料?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90+110)X 100 (布料的总长度X宽度=布料的总面积)90X 100 + 110X 100 (做上衣用的布料面积 +做裤子用的布料面积 =一套校服需要的布料 面积)随着学生口述列式,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图进一步理解算理。二、探究新知。1 、观察特征。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老师发现左边的两道算式感觉蛮像的,你们

3、觉得呢?(学 生纷纷点头赞同)那你能说说它们像在哪些地方呢?生 1 :左边的算式都有小括号。生 2:左边的算式小括号外面都乘上一个数。师:左边的算式都是先算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乘一个数。让我们再来看看右边的两道算 式,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生 1 :它们都是先算出两个数的乘积,再相加。生 2 :我想补充一点,在相乘的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相同的。 师:确实是这样的!2、引导学生验证,将左右两边的算式组成等式。 师:两边算式的结果相等不相等,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生:计算。(师生共同口算第一组算式) 师:通过计算,第一组算式左右两边都等于3300,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用等号连接第一组算式)接

4、着我们来看第二组算式,咱们提高点要求,谁有本领不用经过精 确的计算也能作出判断?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讨论)生:右边算式中的 90X100是90个100, 110X100是110个100,合起来是200个100; 左边的算式正好也是 200个 100,所以是相等的。师:非常精彩!从乘法的意义着手,同样说明了问题。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在每两道算 式之间写上等号了。(师用等号连接第二组算式)师:这两道算式结果是相等了,那算式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轻声地读 一下每一道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轻声读算式)生:第一道等式左边是 65和45的和与 30相乘,右边是 65和 45分别与 30相

5、乘,再把 两个乘积相加。师: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变化后,计算的结果是 生(齐):相等的。师:是呀,带着这样的想法一起看看第二道等式。生:左边算式是 110和 90的和与 100相乘,右边算式是 110和90分别与 100相乘,再 相加,结果一样。师:同学们,这两道等式左边的算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右边的算式先分别相乘再相加, 改变了运算的顺序,结果却不变,这样的现象是巧合吗?生:不是!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肯定,那现在老师写一道算式,你能很快写出一道与它得数相等的算式吗?板书:(15+ 10) X4生:15M+ 10M。(对应先前算式板书)师:结果究竟等不等?生 1: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左边的算式计算结

6、果等于100,右边的算式结果也等于 100,所以相等。生 2:我不用算也能发现它们相等。左边算式表示 25 个 4,右边算式是 15 个 4 加上 10 个 4 ,也是 25 个 4 ,正好相等。师:哎!看来你们还真发现了一些名堂。那具备这种规律的等式就这三个? 生:无数个。师:口说无凭,下面就请每位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例子吧。要求先写两道符合这种 规律的算式,再验证两边是否相等,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式子。(学生举例并小组交流)师:谁愿意将你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的第一个例子是(1 + 2) >3=1X3 + 2X3。师:怎样证明相等呢?生 1:我是计算的,两个算式都等于 9

7、。生2:我写的是(100+ 50) >20=100X20+ 50X20,左边算式等于3000,右边算式也等于 3000。师:这个例子计算起来要麻烦一些,能利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吗?生:左边算式表示 150个20,右边算式是 100个20加上 50个20,正好也是 150个20。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例子,但有限的时间不允许每个同学 上来展示自己的例子,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假设我们班每人写的 2个例子都不一样,咱们班 35人,共 70个例子,再加黑板上的 4个例子,一共有了 74个例子,举完了吗?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那么如何保证猜想的正确呢?(学生面露困惑之色)数学

8、上常用的方法 是进行适当分类,例如,先在一位数范围内验证,再向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的范围拓展, 还要重点看看 “0这”个特例是否成立,这种验证方法能保证猜想的正确。另外,还可以用举反 例的办法来验证,有没有哪位同学举出符合特征的算式却不相等的例子?生:没有! 师:确实,凡是符合这样规律的两个式子结果都是相等的。现在问题来了,都说有无数 个这样的例子(在先前板书下面板书:),那如果非要你写出一个等式就能包含所有的例子,你会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生1:(a+ b) Xc=aXc+ bXc。生 2:(口+) X =x+ x生 3 :(甲+乙)乂丙=甲X丙+乙X丙师:这些

9、方法都能概括我们发现的规律吗?(能)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师:数学上常用的是字母表达式【板书:a>C+ b>C = (a+ b) Xj ,简洁明了,说起来就方便多了。这一规律还有个名字 生: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师: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数学家们给这一规律起的名字叫 乘法分配律。它还可以用图形语言表达:(出示)师:想一想,乘法分配律中 “分”、“配”、 “律”体现在哪呢?归纳:c组(a+b)分成”个a加c个b; c个a加c个b配成”组(a+b);律”即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得到

10、 “乘法分配律 ”这个规律的。 (归纳:猜想 验证 结论)三、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1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师:其实说起乘法分配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现在让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二年级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 : 14X 2是怎么算的?你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 生:把 14可以分成 10和4, 2个10 和2个 4加起来正好是 28,所以 14X2=28。师:将这种想法用等式表示出来就是14X2=10X2+ 4X2,这样的想法不正符合我们刚学的 乘法分配律吗?2、回顾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出示篮球场图片) 师:怎样求出篮球场的周长?生 1 :

11、28X2+ 15X2生 2: (28+ 15) >2师:这两道算式自然是相等的【出示:28X2+ 15&= (28+ 15) >2,你再仔细看看这道 等式,想到了什么?生(齐):乘法分配律! 师:看来,咱们数学学习前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扎扎实实地上好每 节课。四、巩固练习: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O里填上运算符号。(课件逐一出示)(42+35)X 2=42 > +35 >15X 26+15X 14=口0(口0口)72X( 30+6) =口0口0口0口2、出示:(20-8)X 5=口0口0口0口师:感觉有些不一样了吧,你觉得可能等于什么 ?生:

12、25X 5-8X 5师:怎样才能确认呢 ?生 1:可以算一算。左边的算式等于 60,右边的算式也等于 60。生 2:也可以直接想, 左边算式是 12个 5,右边算式是 20个 5减去 8个 5,也是 12个5。 师:面对这道等式,回想我们刚学的乘法分配律,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 (a-b)X c = aXc - bXc。 (课件出示) 师:这样的联想究竟对不对?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尝试着自己来研 究吗?学生举例验证,全班交流。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联想, 我们将乘法分配律由 “两个数的和” 拓展到了“两个数的差”。 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你还能联想到别的吗?(引导: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 和”换成“ 3个数的和”、“ 4个数的和”或“更多个数的和” ,结果还会不会不变 ? 怎样验证?)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得到乘法分配律的?你学到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