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3786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 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 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 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 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

2、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2巧妙创设对话情境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 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3、进行自由朗读, 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 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军需处长,使人物的姿态、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 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 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伊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 眼睛为什么可以永生?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 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

4、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某人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3)创设活动情境。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 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 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5、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 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 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

6、,小处着手”。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朋友”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 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阮恒犹豫、害怕、紧张、痛苦的心理,了解到阮恒认为献血会死去,但为了友情还坚持献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历程。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 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 式的条分缕析。二、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在语文教学中, 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