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63578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古丈一中 张世元,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在恢复中得以,为普及运动训练科学化知识,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和运动项目,而经过运动后的恢复过程才能【摘 要】 疲劳与恢复是运动实践中对立统一的整体 体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研究成果 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恢复 诊断运动引起疲劳 ,随运动后的休息期就是身体的恢复过程及运动负荷等因素有关 ,运动引起疲劳导致机能水平的下降使机能得以恢复或出现超量恢复。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进行高效率的训练,因此 ,在训练计划中只有作好疲劳的测定和恢复的安排,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训练计划。1 运动性疲劳的界说1.1 疲

2、劳的定义疲劳的定义很多 , 从 1915 年莫桑 Mosso 提出的“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 的一种中毒现象 ,”到 1982 年埃德华特 Edwardo 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期望的输 出功率。” 1982 年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这一定义的特点是 : 把疲 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 如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和输出功率等 。1.2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运动性疲劳按疲劳的部位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躯体性

3、疲劳主要表现为运 动能力的下降 ; 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临床上根据疲劳的程度将疲劳分为 : 轻度疲劳 ; 中度疲劳 ; 重度疲劳。2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由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的,是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运动性疲劳的的诊断特点是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研究机体的整体活动 ,以确定疲劳的程度及采用相应的恢复手段,以下是在运动实践中经典的、 简易的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2.1 中医诊断法 中医诊断是通过“四诊”来辩证论治的,即望、闻、问、切四诊。望诊 :主要是看运动员的神色 , 即运动员的精神表现及色泽。 运动员出现疲劳就会在这方面表现出一些症状:如烦

4、躁不安、注意力分散、无精打彩、面色苍白或晦暗、表情冷漠、反应迟钝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通过听运动员的声音高低、呼吸的粗细、长短、味道等诊断疲劳。问 诊 :指询问运动员有关情况 ,如睡眠、饮食、体重、大小便、月经女 、主观感受等。切诊用手按或摸 ,通过切脉判断运动员脉象来诊断疲劳。 在运动实践中往往四诊综合运用来判断 运动员的疲劳。见表 1 。表1不同疲劳类型简易中医诊断表疲劳类型望闻问切神经系统表情冷漠、反应迟钝声音低沉睡眠不足、食欲减少、疲软无力脉跳无力心血管系统面色苍白、晦暗呼吸气粗头晕、目眩、胸闷脉跳加快肌肉系统动作僵硬、不协调、动作无力肌肉僵硬、沉重、四肢无力虚脉2.2

5、 生理指标测定2.2.1 脉搏在运动实践中 ,脉搏多用于测定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情况。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基础脉搏的则定在清晨、 清醒、空腹、安静的前提下测定脉搏 30s,并将其换算成 lmin 脉 搏 ,连测一周绘成曲线图 ,曲线保持平稳或下降 ,是机能状态良好的表现, 表明训练仍有潜力; 如脉搏增加 12 次/ min 以上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 ,是疲劳或疾病的征相。 2 运动前和 运动后恢复脉搏的测定 以运动员训练前的安静脉搏,与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脉搏进行比较 ,正常情况下 ,大运动量训练后 ,5 10min 后脉搏较运动前安静脉搏快 6 9 次 / 秒;中等强度运动后5 10min

6、脉膊较安静脉搏快 2 5 次 /秒 ;小运动量训练后5 10min 内即可恢复到安静时脉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恢复所需的时间越长 ,如果恢复时间延长 ,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不良。2.2.2 血压运动训练中常采用以下评定方法 : 1 清晨安静血压 如安静血压较平时高 20 %, 或经常保持在收缩压 140mmHg; 舒张压 90mmHg 以上可诊断为疲劳 ,应调整运动量。 2 运 动中血压的变化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机能状态良好时,小强度训练收缩压上升20 30mmHg ,舒张压下降 5 10mmHg ,多在运动后 3 5min 内恢复 ;中等强度训练后收缩压可 上升 20 40mmmHg;舒

7、张压下降 10 20mmHg , 恢复时间为 2030min;大强度训练后收缩 压可上升 40 60mmHg ,一般在 24h 内恢复 ; 机能状态不良时 ,收缩压上升明显 ,舒张压 亦上升 ,恢复时间延长 ,或出现一些异常反应。2.3 生化指标测定2.3.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血球中的含铁蛋白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携带氧气。 它与运动量和营养状况有关 ,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在大运动量训练初期 ,由于机体对大运动量不适应 ,血红蛋白下降 ,这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增多,血红蛋白的生成和破坏平衡失调造成的 ,一般坚持训练三周后 ,运动员对运动量逐渐适应,血红蛋白回升 ,有的

8、运动员甚至出现超量恢复 ,这时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则表明运动员过度疲劳 ,应及时补充营养 ,调整运动量 。2.3.2 尿液运动员尿液指标随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机能测定中常以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元的变化来说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其评定方法如下 : 1 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时 ,特别是运动量较大时 ,肾脏由于缺血、缺氧、酸性物质增加,肾小球过滤下降等原因 ,使尿中蛋白质增多并可检查出来 ,运动后尿蛋白的数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与运动量有关 , 与运动强度关系最大 ; 与运动者的机能状态有关。在进行评定时要注意尿样的提取时间,要运动后即刻尿样和次日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尿样结合起

9、来诊断,如运动后即刻尿液中尿蛋白呈阳性,只要次日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尿液中尿蛋白呈阴性,则表明机能状况良好 ,如经休息后次日清晨尿蛋白仍为阳性 ,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不佳。2 尿胆红素、尿胆元是体内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 ,在运动实践中多用于评定运动机能状态, 其评定方法是 : 机体反应良好 运动后尿胆元低于次日清晨尿胆元,血红蛋白稳定或提高 ; 机体反应不良 运动后尿胆元高于次日清晨尿胆元,血红蛋白下降。2.3.3 血乳酸血乳酸指标的测定是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掌握适宜强度、评定训练效果、进 行机能诊断的重要手段。用血乳酸进行机能诊断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 ,根据乳酸无氧阈的

10、观点 ,绘制一个逐级负荷试验或两级负荷的乳酸速度关系曲线图,以 乳 酸 mMol/L 为 纵 坐 标 , 以 速 度 s/ m 为 横 坐 标 , 评 定 运 动 员 在 有 氧 代 谢 条 件 下 ,4mMol/L 时的速度变化 , 其变化有两种情况 : 有氧能力提高 有氧范围成绩提 高 ,血乳酸不变或下降。有氧能力下降有氧范围的成绩不变或下降, 血乳酸升高。2 无氧代谢能力的评定 ATP - CP 系统能力的评定 ,作功大而血乳酸低者表明 ATP - CP 系统供能好 , 乳酸高说明 ATP - CP 储备低。糖无氧代谢能力的评定在全力运动时 , 血乳酸与成绩的变化形成有三种情况:a.无氧

11、能力提高 运动成绩提高 ,血乳酸升高。来看 ,在恢复过程中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是在运动时被消耗掉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得到成绩下降 ,血乳酸下降3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这里主要论述训练课后的恢复过程。从生物学观点恢复过程存在于整个运动训练过程恢复 ,而且是良好的恢复。二是在运动时体内环境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协调平衡被破坏 ,在恢复期中应尽快、尽好地得以恢复,从而提高调节能力。3.1 营养手段营养是运动后被消耗物质恢复的物质基础,营养疗法既是一种恢复方法又是一种训练手段。其中主要途径是高糖膳食和肌糖恢复;补充适量的动物性蛋白质,服用维生素 C 训练期 100mg/ 天 ,比赛期 300mh/天

12、 ,均分三次服用 ,连续补充一周 ,维生素 B 200mg/天 ,维 生素 B 5 10mg/天 。此外 ,每天还需补充适量的脂类、矿物质等。3.2 物理手段主要是利用光、 电、温度、压力等物理刺激 ,以加速体内微环进而达到活血化淤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 按摩、理疗、热水浴、高温疗法 桑拿、蒸汽浴 吸氧疗法等。吸氧疗法 ,是在 短时间大强度项目训练后 ,在 2 2.5 个标准大气压氧舱内吸氧 510 分钟 ,有利于恢复。3.3 中医药学手段采用中医补益药进行食补调节机能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补益药物有助于加速激素和免疫调节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常用的药材见表 2 。表 2 疲劳

13、恢复常用中草药功能和作用疲劳类型 中草药神经系统人参、西洋参、丹参、仙茅、酸枣仁、五味子、鹿茸补气、提神心血管系统当归、大血滕、山鸡血滕、阿胶、地黄、红枣、车前子养血、补血肌肉系统 续断、山茱萸、灵芝、天花粉、五加、牛膝强筋骨、恢复体力3.4 心理教育手段常用的教育手段有 :一是严格的作息制度 ,二是积极性休息 ;心理手段有 ;心理诱导、生物 反馈训练、呼吸调整、神经肌肉心理训练等。值得注意的是 ,心理恢复必须在专门人员指导下进行。4 结语 科学训练是当今竞技体育的必要手段,机能评定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从疲劳的界定、发生、分类 ,疲劳的诊断及恢复手段与方法做了综合的介绍,其目的在于使广大体育工作者 ,在了解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科学的机能评定和恢复方法 ,最终达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恢复的目的,使训练水平迈向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 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5 299 280.【2】 何秋华 :浅谈疲劳诊断与恢复的中医学方法,中国体育科技 ,1998.7 57 58【3】 梁锡华 :运动性疲劳及其测定 ,湖北体育科技1999 1 43 48.【4】 冯炜权等 :血乳酸与运动训练 应用手册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5】 赵原 :补糖与运动能力柳州师专学报 ,2001 1 97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