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机械复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73672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和机械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力和机械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力和机械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力和机械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和机械复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大气不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静摩擦:滑动摩擦程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有时起阻力作用, 滚动摩擦说明: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有 如:鱼杆铁锹用字母0表示.用字母F i表示用字母F 2表示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I 1> I 2省力,费距离撬棒动滑轮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I 1< I 2费力,省距离扫把缝纫机踏板起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I 1=I 2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7 .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

2、,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F重物移动的距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2010年期末复习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一. 弹力1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如直尺,橡皮筋,弹簧.2 .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 .测量力的大小一一弹簧测力计(1)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构造; (3)使用方法:A使用前来回轻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看看是否复原及避免指针被秤壳卡住.E测量前必须调零 C认清最小刻度及量程.D测量时,拉力及弹簧的伸

3、长方向与外壳平行,避免摩擦.二. 重力:1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交占八、5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6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会产生压强;等等三摩擦力: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相对运动的力

4、就叫摩擦力2. 分类:摩擦力一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摩擦向相反,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

5、关7.应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气垫.磁悬浮)四.杠杆:1 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2.五要素 组成杠杆示意图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 阻力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I i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I2表示3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即 找支点0 画力的作用线

6、(虚线):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标力臂(大括号)4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写成公式F1I 1=F2l 2也可写成:F1 / F 2=1 2 / I 15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6 .解决杠杆平

7、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X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 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五滑轮1 定滑轮: 定义:轮转而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离S&或速度VG)2 .动滑轮: 定义:轮和轴一起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

8、的方向1F=G ,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21F= (G 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vg)23 .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而成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1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 G ,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1 贝y拉力F= G 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或vg)n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4 .其它简单机械: 包括:轮轴、斜面; 理想情况下

9、的滑轮组:F= (1/n)G (其中n是指在滑轮组中吊着动滑轮的那几段绳子,n的算法是:拴在动滑轮框上的和最后从动滑轮引出来的拉绳); 斜面:FL=Gh2010年期末复习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在空中高速飞行的火箭不再受到重力作用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 关于弹簧测量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B. 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 N” ,表示它的型号C. 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

10、小格表示0.1kgD. 测量时,要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3. 图13-1是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C .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 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 1N的拉力8.滑板运动已经成为年轻人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运动。它由板面、滑板支架(滑板桥)和四个滑板轮等部分组成,板面上表面粗糙,如图13-4所示,则()A. 滑板表面粗糙是为了减小人与板之间的摩擦B. 滑板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人与板之间的摩擦C. 滑板轮表面光滑是减小板轮与地面间的摩擦D. 滑板轮表面光滑是增大如下表。图

11、 本中“使9.1飾学在“研究动滑轮特遍进行了正确操作,如图 13-财并 虧数据后发现,图验 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图的结论不符板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实验次数物重G/N拉力F/N11.00.6521.50.9032.01.15的实验时, 记录数据 结果与课C. 1*产D.自行牟的年把e图面对这一事实,下 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A.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0. 如图13-6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在杠杆

12、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 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 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 力作用的原因。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 原理制成的。12. 在衡阳农村一些地方,还保留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其示意图如图13-7,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下落,打在石臼内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舂自身的重力是“ ”(填“动力”或“阻力”).这旦(填“省力

13、”或“费力”)杠杆.13. 图13-8是一种新型圆规。它一脚的末端装有吸盘,使用时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可将其固定在黑板上,另一脚末端的粉笔通过螺母固定,螺母上刻有细小花纹是为了增大,作图时,转动手柄便可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圆,圆规在这一过程中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是个图 13-2图 13-8图 13-105.如图13-3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比赛时,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B.比赛时,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 胜6.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

14、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14. 如图13-10所示为一电工钳,其构造简单,携带方便,且功能较多,很实用。它在结构和使用上 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 请完成下列问题:(1)钳口前端有条形花纹, 就是用到了(2)电工钳手柄较长,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套上带有花纹的橡胶皮的用途是(说出2条):。来增大摩擦。)(3)电工钳的手柄7.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质量为 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

15、.在地球上重为15. 如右图所示,物体重 G=500N,滑轮重10N,当物体 G匀速上升时,则受拉力为 N ,挂钩A承受N的拉力,拉力F为N ,由端向上拉动0.5m,则物体向上移动m。三、作图与简答题 (第17题4分,18题4分,19题6分,共14 分)16.画出图13-11中重为2N的紫砂茶壶受到的重力示意图。17.在图13-12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18. 图13-13是人们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撬石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B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1向下撬;第二种是以A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 F2向上撬。(木棒自重不计)

16、(1)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2)若石块压在棒上的 D点正好是AB的中点,你认为第 种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是。四、实验探究题 (每小题6分,共18分)19.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 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1)在采用如图13-14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 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分析其原因是什么?五、综合题(每小题7分,共14分)21. 小明在学校参加植树活动时,使用如图13-17所示的钢丝钳,剪铁丝固定小树苗。(1)他使用的钳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2)在图中画出

17、动力F1的力臂L1和作用在这根杠杆上的阻力冃。(3)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 10cm,阻力臂长为2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 1000N的力,小明至少用多大的力 才能将铁丝剪断?22. 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可以测人体重心位置的装置,如图13-18所示。取一块与自己等长的木板,一端固定,另一端用轻质细绳通过一个滑轮悬挂起来(摩擦不计),在绳子末端的托盘上放一些重物,使木板水平平衡。如果该同学身高160cm质量40kg,平躺到木板上后在托盘中再加上重为137.2N的物体,木板再次水平平衡。图 13-18(1)该装置中滑轮的作用是。(2)在测人体重心之前,先“在绳子末端的托盘上放一些重物,使木板水平平衡”,这样做

18、的目的是。勺重心位置。(g取9.8N/kg)图 13-14图 13-15(2)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2-15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3)用如图13-15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 ?20. 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 (2)实验中,用图13-16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 式()图 13-16图 13-17A. 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图13-16中,不改变支点 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