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96367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管端成型技术的实现金属管材经切制后制成各种管状零件 ,如液压缸筒、 气缸 筒等 ,而些管状零件的端部往往要与其他零件相连接,例如管状零件端部要连法兰盘 ,液压缸筒要连封头或连导向套等。 在 欧美中较多型号产品使用管端成型技术(例如,汽车行业或 机械行业的减震器、 气体弹簧、 散热器管 ;灭火器或苏打水制 造业用的 CO2 气罐;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变速箱或驱 动系统用的轴类件;印刷 ,造纸 ,或纺织等行业使用的辊子等) 相比常规工艺,产品性能、在质量及外观有很大提高,市场 竞争力强,利润高。管端成型技术就是将管端摩擦或加热,使用模具加工管 端成形 ,制成与其相连零件 ,取代这些零件 ,使其

2、在精度、 强度、 密封性、经济性等方面得到改善与提高。因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 技术难度增大,质量要求及外观要求提高。要想在产品质量 性能上突破,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攻克并掌握封管端成 型技术。但是,引进国外(法国、德国)的成套技术和管端 快速成型设备需上百万元。根据国内的设备技术条件,采用 热旋压工艺方案,我们能够实现该技术。、技术和工艺分析,方案制定目标是实现油缸热封成型,满足形状尺寸、强度及密封 性要求,掌握加工设备和工装模具设计制造方案,相应的加 工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参考国内外与之相关技术资料和实物,其原理是由管材 加热至材料接近熔化状态,由成型模具将贮油

3、缸挤压成球形, 在底部熔合一体,实现密封成型。根据原理,制定了 3 个可行方案。(一)采用德国设备上的原理技术工艺 德国成套设备成型质量好,一次成型效率高,其技术设 计方案:工件与成型模具相对运动,反向旋转,同时成型模 具,绕偏心轴旋转,在进给过程中将贮油缸挤压成型(见图 1)。参照其技术设计方案试验。试验结论:封底后贮油缸变 形大,缸底成型后中间有小孔(25mm),无法熔合,缸底磨擦表面与成型胎粘连。主要原因是系统设计太复杂, 对各部分指标要求过高,设备功率小,传动精度差,胎具参 数设计不合理,模具材料不合适等因素。工艺、设备条件要 求高、资金投入大、试验周期长,成本要求高。(二)采用热旋压

4、工艺技术加热后利用滚压轮,旋压贮油缸变形,形成所需缸底形 状(见图 2)。试验旋压方案:样件基本实现设计目标,贮油 缸基本无异常变型或损伤,缸底熔合较好,形状、尺寸偏差 可接受,成型过程中工件与滚轮理论形成点接触,受力小, 只要设计好运动轨迹,可有效控制成型形状和尺寸。该方案 对设备制造和机构的要求较底,结构设计简单。(三)使用热缩技术加热贮油缸,使用成型模,缩0.020.03mm ,使贮油缸成形再用内芯挤压熔合形成缸底。方案试验:一次加热缩径 后未能缩成设计形状,采用多次加热缩径,金属在流动过程 中流动阻力较大,导致缸底过厚,内部形状达不到要求。由 于内孔多次加热,表层氧化皮多,无法有效熔合

5、,气密性无 法保证。此方案最终因效率低,质量可控性差。通过对试验效果与投入产出比的衡量, 选择了 2 号方案。 经多次改进匹配、修订设计方案,经试验最终解决了存在的 问题。、热封管端成型技术特点一)一次成型,生产周期短。二)不用传统焊接工艺,连接强度高,气密性测试合格率高(三)成本降底,简化生产工艺。较常用焊接结构,减 少连接零件加工和焊接工序。(四)表面质量好,尺寸误差小。(五)产品结构简单,外型尺寸减小,满足与装配空间 需求。三、成果推广使用意义(一)节约了大量的设备引进费用。此项技术立足国内 现有技术和设备加工制造能力,结构设备制造和机构的要求 较底,结构设计简单,在基本实现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降低 设备成本,简化工艺。(二)此项技术成功应用在多款出口减振器产品上。利 用这项技术优势,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档 次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