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07813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纤维蛋白原含临床意义.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 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 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适应症 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用量用法 静滴,60滴/分钟,视病情而定。注意事项偶有过敏反应。仅供静脉输注,速度宜慢,快速过量输入可发生血管内凝血。反复多次输注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少数人可形成血栓。 可成为传播传染性肝炎的媒介。本品一旦被溶解后,应立即使用。溶解后应为澄清并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输注时应使用带有过滤网的输血器。血栓

2、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功能 不全者忌用。精品资料规格1. 0/瓶,1. 5/瓶。纤维蛋白原(xianweidanbaiyuan ) 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 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 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a、 B、丫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a链与B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 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 Ca+2与活化的xm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

3、成 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进一步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一种叫 3 3黏合素的受体结合, 启动神经细胞上的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后者会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这项研究显示脊髓受伤后血液的渗透会妨碍神经再生,揭示了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分子水平上的联系。 如果能找到方法阻止纤维蛋白原启动神经细胞受体,可望促进脊髓的修复,缓解脊髓受伤导致的瘫痪症状。纤维蛋白原发挥凝血功能时,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与此不同,因此有关疗法并不会妨碍它发挥正常凝血作用。临床意义1 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纤维蛋白原系肝脏合成,主要分布在血浆,

4、亦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因此当肝脏严重受损,使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功能 发生障碍,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参与血栓及冠状动脉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也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之一。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2 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综合征(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变,以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最为明显。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达I0g/L,这是由于合成增加的结果,这种增高与其从尿中丢失的量成比例,但纤维蛋白原的分解代谢率则正常。N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而且两者与血清

5、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3 纤维蛋白原与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已知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浆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升高,从而降低了纤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较高,这些均有利于纤维素的形成。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 并促进粥样斑快进展。另外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人们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纤维蛋白凝聚物的量组疾病纤维 蛋白原含量均增高,

6、并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征.4 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与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关。有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其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发生在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g/L的患者。5 纤维蛋白原与血液流变学发现纤维蛋白原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小板聚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红细咆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血浆

7、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因其分子量大.浓度高,又具有聚合作用,是除红细胞外使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纤维蛋白原与其它因素影响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其它因素较多,如遗传倾向性、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吸烟、原发性高血压、肥胖症、口服避孕药及妊娠期等,均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的危险因素。测定方法现有的方法大体上分三大类:即(1)基于凝血酶的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 (2)物理化学测定法和(3)免疫学测定法。第一类方法是一种功能测定法,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又可再分为测重法, 酚试剂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这类方法的优点

8、是测定的是有凝血 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为可凝固蛋白(clottable protein ),故特异性较好。方法可简可繁,常规使用中,多采用较简便的Von Clauss法。根据这种方法设计的商品药盒(kit),已在一些国家广泛使用。据1975年美国CAP的调查,1939个临床化验室中,用此法者占1824家,即94%用了本法,其中Tan等采用了速率法。这类方法中由Ratnof 和Menzzie改良Jocobss on 的改的酚试剂比色法,其曾被提出作为参考方法。近几年来,不少文献推荐用良法作为纤维蛋白原标准的定值方法。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从理论上讲,有两方面可引起误差。一是所析出并测定的是纤维蛋白

9、而非纤维蛋白原。已知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时会从a和3肽链上分别切下两个短肽,即A肽(FpA )和B肽(FpB)。这样纤维蛋白实际上比纤维蛋白原的质量少了 10%。二是已知纤维蛋白旦形成,就会吸附一些凝血因子或纤溶因子, 这样又会增加所测纤维蛋白原的量。此外,本法在操作中在获取纤维蛋白和洗涤(挤压)除去其它蛋白成份时,不仅比较麻烦而且也难以完全彻底,会造成其它蛋白污染。第二类方法(物理化学测定法) 在我国应用最广。 这类方法又可分为盐析法(包括用亚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盐析,用蛋白质显色或比浊法测定),热变性沉淀法和电泳法等几种。这类方法都比较简单、快速,尤其适于急诊检验,但缺点是本法的特异性

10、不强。所测的 不是有凝固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它蛋白。而电泳法又太繁琐,不适于常规工作。第三类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将纯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多克隆或单克 隆抗体。然后用免疫胶乳、被动血凝或反向血凝、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优点是大部分方法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因为它们有共同抗原),也可能包括了障碍性纤维蛋白原(dysfibrinogens即N端谷氨酸丫位未羧化的无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缺维生素K引起的蛋白质,PIVKA )。 但免疫法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用来测定PIVKA。如果一个患者

11、总纤维蛋白原(用免疫学测定结果)不低,甚至增高,而功能性(即可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却明显减少,即可判断为 存在PIVKA。肝病、维生素 K缺乏等均可导致 PIVKA升高,有临床诊断价值。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介绍: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大分子球蛋白,分子量为340000,它与血浆凝固有关。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经凝血酶作用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经聚合,并在 刘因子和钙离子存在下转化成纤维蛋白细丝,形成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网,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包罗其中而形成血块。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纤维蛋白比色法、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盐析分离比色法,盐析分离比浊法等。应用较广的比色法有双缩脲法和酚试剂法两种

12、。国外近年广泛应用的为凝血酶凝固时间法。本节介绍纤维蛋白比色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两种。纤维蛋白原正常值:双缩脲比色法 24g/L (200400mg/dl)。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1)增加C.纤溶亢进休克(电击)、手术(一次纤溶卜DIC(二次纤溶)等。纤维蛋白原注意事项:1、抽血禁食12小时,取新鲜血液送检。2、口服避孕药可使纤维蛋白原升高。3、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纤维蛋白原亦可升高。4、纤维蛋白原忽然升高,往往预示肿瘤有转移的可能。纤维蛋白原检查过程:(1)取具有2ml刻度的血标本管1支,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0.2ml,然后抽静脉血约2ml加至刻度,摇匀。离心10min,分离血浆。

13、(2) 取10 x 100mm 小试管1支加入血浆0.2ml,然后再加36mmol/L氯化钙溶液0.2ml或 凝血酶0.2ml,混和,置37 C水浴1h。(3) 轻摇小试管,使纤维蛋白凝块松动。沿管壁插入小玻棒将纤维蛋白凝块轻压,慢慢使纤维蛋白游离,最后将纤维蛋白卷在小玻棒上。(4) 用水洗纤维蛋白小块4次。(5) 取15 x 150mm试管2支,写明测定管(U)及空白管(B)。将纤维蛋白放入 U管,在U , B两管中各加2.5mol/L氢氧化钠0.2ml,再将U管置100 C沸水浴中加热5min,直至纤维蛋白完全溶解。(7)2管中各加水约5ml和酚试剂1.0ml,再各加水至10ml,最后再加1.9mol/L碳酸钠溶 液各3ml。在室温放置30min后,以B管为空白管,于580640nm波长读取U管的吸光度, 再查预先绘就的标准曲线即得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