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2266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至日的晨昏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冬至日的晨昏线冬至日的晨昏线【篇一: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析】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析一、晨昏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 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 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 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 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 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 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

2、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图1昼夜示意图二、晨昏线与地球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 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 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 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 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 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 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

3、,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 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 +16)',而夜半球都缩小 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 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 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 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三、晨线和昏线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 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 个具体地点而言,

4、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 上,如果是黄昏(日落),它就在昏线上。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判断晨 线和昏线至关重要。根据晨线和昏线的特点,其实根据地球的自转方 向,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2。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即如果知道了晨线 或昏线,就可以推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图2a中的为晨线;b中的为昏线;c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昏线, 下半部分为晨线;d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晨线,下半部分为昏线。四、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在众多太阳平行光线中,必有一条太阳光线的延长线 穿过地球球心,这条就是太阳直射光线,具与地表的交点就是太阳直 射点。任一时刻,晨昏线(圈)与太阳直射点之间

5、都存在着固定的相互位置关系,即太阳直射点位于由晨昏线围成的昼半球球面(地表)的中心点,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到晨昏线上各地的球面距离都相等。掌握这一特征,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出以下几条规律。1 .太阳光线和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平面两字,因为在实际的图上,由于观测的方位不同,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晨昏线所在的平面而是晨昏线,因此它与太阳光线之间可能就不是垂直的关系。如图 2中的a、c、d图。2 .等太阳高度线(圈)。太阳直射点处的太阳高度太阳高(1)对于图示情况,错误的说法是()a.中心点a点表示太阳直射点b.最大圆圈为晨昏圈c.b、c两地经度相同d.图示半球为昼半球(2) c地的纬度

6、是,经度是。(3)此时,图中各点有极昼现象的是。(4) b点的地方时是点,c点的地方时是点3.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规律。 由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因而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之中,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 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就有着相应的变化规律。一天之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就产生了地表各地太阳自东向 西的周日视运动,也就是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也就随之自东向西在地表移动(如图3)。图3 一天之中,地球的自转与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之间的关系图4若从极地上空俯视(图5),我们发现,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 年中,晨昏线的位置总是在极点到极圈之间的范围内作有规律

7、的移 动。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且极昼的范围在变大;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 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极昼的范围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夏至日到秋分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北半球极昼的范围在变小; 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日到冬至日,晨昏线的位置有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出现 极夜现象,且极夜的范围在扩大;冬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 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极夜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晨昏线由北

8、极圈向极点移动,且极夜的范 围变小。图5 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和北极圈的切点【篇二:晨昏线专题归纳】晨昏线一、特点(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如果把地球看作一 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 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2)移动方向:自东向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由 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4)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6)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二、晨昏线的确定方法(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 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

9、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 西侧为晨线。三、与经纬线圈的关系(1)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2)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它时 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四、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一)确定自转方向(二)确定东西经(三)确定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 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 于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24时。(五)根

10、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确定日期和季节a、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12b、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 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六)确定直射点位置(如图)在侧视图上的昼半球,过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晨昏线 的入射线,此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a、直射点经度: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夹角越大,直射点的纬度越高)a由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七)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 夜半球的

11、为夜弧。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 不等长。 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 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a、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v 6点,日落的地方时 18点b、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 6点,日落的地方时v 18点c、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为6点 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八)确定日出、日落时间a此时为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b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 昼长/2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 +昼长/2(九)

12、确定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发生极昼极夜的最 低纬度)到极点之间的范围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等,与发生极昼、极 夜最低纬度的度数互余。【篇三: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江苏张家港后睦高级中学孙德勤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是由地球运动产生 的地理现象,是高中地理中最为抽象、也最难以理解的内容,弁且多 年以来在高考试卷中频繁的以各种面目出现,且占有较高比例的分 值。这些地理现象和晨昏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 很好的掌握晨昏线的特点、理解晨昏线与这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在解

13、决昼夜示意图等这一类问题时,因抓住 匕线”而获得生机”。一、晨昏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 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 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 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 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 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 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 晨昏线”画成一 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

14、区分的时间点。图1昼夜示意图二、晨昏线与地球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 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 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 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 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

15、,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 +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 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 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 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 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三、晨线和昏线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 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 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 上,如果是黄昏(日落

16、),它就在昏线上。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判断晨 线和昏线至关重要。根据晨线和昏线的特点,其实根据地球的自转方 向,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2。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即如果知道了晨线或昏线,就可以推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图2a中的为晨线;b中的为昏线;c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昏线, 下半部分为晨线;d中的晨昏线上半部分为晨线,下半部分为昏线。四、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在众多太阳平行光线中, 必有一条太阳光线的延长线 穿过地球球心,这条就是太阳直射光线,具与地表的交点就是太阳直 射点。任一时刻,晨昏线(圈)与太阳直射点之间都存在着固定的相互位 置关系,即太阳直射点位于由晨昏线围成的昼半球

17、球面(地表)的中 心点,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到晨昏线上各地的球面距离都相等。掌握这一特征,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出以下几条规律。1.太阳光线和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平面两字 因为在实际的图上,由于观测的方位不同,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晨昏 线所在的平面而是晨昏线,因此它与太阳光线之间可能就不是垂直的 关系。如图2中的a、c、d图。(1)对于图示情况,错误的说法是( a.中心点a点表示太阳直射点b.最大圆圈为晨昏圈c.b、c两地经度相同 d.图示半球为昼半球(2)c地的纬度是,经度是(3)此时,图中各点有极昼现象的是(4)b点的地方时是 点,c点的地方时是 点。3.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规

18、律。由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太阳 (直 射)光线垂直,因而在一天之中和一年之中,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 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就有着相应的变化规律。一天之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就产生了地表各地太阳自东向 西的周日视运动,也就是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晨昏线 所在的平面也就随之自东向西在地表移动(如图 3)。图3 一天之中,地球的自转与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之间的关系若从极地上空俯视(图5),我们发现,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 年中,晨昏线的位置总是在极点到极圈之间的范围内作有规律的移 动。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且极昼的范围在变大;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 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极昼的范围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夏至日到秋分日,晨昏线的位置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 北半球极昼的范围在变小; 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日到冬至日,晨昏线的位置有极点移向北极圈,北极点周围出现 极夜现象,且极夜的范围在扩大;冬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 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极夜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晨昏线由北极圈向极点移动,且极夜的范 围变小。图5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和北极圈的切点五、晨昏线与经纬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