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内瘘护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3892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透患者内瘘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血透患者内瘘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透患者内瘘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透患者内瘘护理.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自我护理罗进福建省南平市第九十二医院二病区353000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透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存质量的好坏。在影响透析质量的多种因素中,透析血流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想获得理想的血流量就必须有良好的内瘘做基础。因此对内瘘的保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被视为病人的第二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共同保护。现把多年来我们对内瘘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相参,以造福病人。1.内瘘闭塞的原因1.1压迫因素是引起内瘘闭塞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在50%以上。常见于透析后用压脉带止血时,压迫时间过长、过紧,血流缓慢或阻断,导致血栓形成

2、。其次,病人睡眠时压迫内瘘侧肢体,影响血运,阻断血流。1.2 护理操作因素 不适当的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正确的穿刺也是影响内瘘生存期限的重要因素,不适当的穿刺引起血肿及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活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移位至内膜,引起内膜增殖及其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静脉栓塞和狭窄,最终使血管通路丧失功能。在同一点或小范围内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形成动脉瘤。穿刺不成功,出现血肿而压迫血管。无菌技术不严格,穿刺部位发生炎症。新瘘使用太早。透析中低血压。低血压时吻合口的血液流速减慢,透析时为达到一定的血流量血管被迫反复抽动,易造成血管壁损伤;而非透析时血

3、流对血管压力减小,又易引起内瘘断流或血栓形成而致闭塞。1.4其他如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高凝高粘患者,血行相对缓慢,若透析中肝素用量不足,则透后易在穿刺针孔处形成血栓;再如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内瘘感染,血栓形成造成。另外,平时内瘘上肢不锻炼,血管弹性差,充盈差以及高龄患者血管动脉硬化严重等均是易于引起内瘘闭塞的原因。总之,以上原因可以相互影响或共存,要多方防治才可避免内瘘闭塞。2.血液透析的自我护理2.1 患者要注意保护自身内瘘,每天23次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以免瘘管闭塞。如发现瘘管震颤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应立即到医院诊治。2.2. 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24避免接

4、触水。2.3 内瘘管每次透析均需穿刺,两穿刺点间距离应在10cm左右,每次穿刺时应避开明显的疤痕,可选择靠近前一次穿刺点的部位,穿刺时要有计划地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轮换穿刺点,不在同一部位或接近部位反复穿刺,预防血管瘤的发生。2.4 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主要采用压迫止血法,透析后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之一。要特别注意压迫力度、压迫时间和压迫点。如果压迫力度太小或压迫时间太短,可能导致局部渗血,造成血管及其周围纤维化,从而影响血流量或导致血栓形成。压迫力度太大或压迫时间太长,则有可能阻断内瘘血流,导致内瘘阻塞。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原则。同时,压迫点并非是内瘘皮

5、肤的穿刺点,而应该是皮下内瘘血管的进针点。透析结束拔针后将一块3cm×3cm大小的纱布团在针眼处按压1520min,再用弹力绷带缠绕,松紧适宜,以不渗血及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23h后酌情去掉纱布。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以解除压迫后针眼不渗血为宜。离开透析室后对穿刺处再观察30,若纱布压球上有较多渗血并继续增多时,应再按压10或与透析室人员联系给予适当处理。2.5 透析次日,用温水湿敷或浸泡内瘘侧上肢2030min,2次/d,同时可应用“喜疗妥”软膏涂穿刺点及内瘘口,以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穿刺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3 体会通过上述护理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自觉依从行为和内瘘自护理能力,延长了内瘘使用寿命,减少了内瘘闭塞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透析的充分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建立一个成功的血管通路,使之得以长期使用必须依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