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8900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5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学设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我们巳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讲授新课一、探究1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见PPT。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 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2) 活动手册活动体验探尤手心向下,手 背向上对一只于吹气甩动一只手(3) 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

2、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2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 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晾干衣服 吹干湿发三、探索3:模拟实验1、导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 实验过程 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竇。 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2) 注意事项 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 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

3、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现象怎么解释依据封口水杯开口水杯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 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 常温下,水会侵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4、实验(2)(1) 实验过程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盒中变化(2) 研讨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 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5、研讨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教师点拨:相同点:无色、无

4、味、透明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 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 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 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 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五、课堂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幔也一

5、定相同。()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二)问答题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教师点拨:1、把衣服展开 放在阳光下 挂在通风的地方2、提高液体温度加快空气流动六、拓展提高: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教师点拨:蒸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六、作业布置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怎样减少蒸发?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水 水蒸气(液体) 吸热(气体)教学反思:2、水沸腾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

6、区别科学探索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科学态度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重点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难点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 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 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讲授新课一、探索1:怎么测量水温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师点拨: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

7、气腾腾,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教师指导: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实战演练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BCD教师点拨: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B .温度计碰到容器壁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C.正确二、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模拟实验(1) 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2) 实验装置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

8、实验装置(3) 酒精灯的结构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展示 结构示意图)(4)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展示结构示意图)(5)酒精灯的使用 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酒精灯灯体无破损;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3().5CnI。若灯芯顶 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点燃酒精灯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酒精灯的加热闵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用试管

9、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酒精灯的熄灭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吹灭。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6) 实战演练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D教师点拨:使用正确的是,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7) 实验操作与要求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 袋子的变化(8) 温馨提示此实验主

10、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C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 水沸腾后3-5秒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2、填写活动手册(1)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温度声音教师点拨: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 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2) 实战演练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时 间O123456温教师总结:水加热时温度一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展示图像)3、活动结论(1)

1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剧烈的汽化现象。(2) 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3) 拓展:温度计1()O°C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4、讨论(1) 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提示: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2) 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教师提示: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 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教师提示: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 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4)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三、探索3:比较蒸发和沸

12、腾异同蒸发沸腾相同点不同 点发生部 位液温度条 件剧烈程 度液温变 化教师适当点拨四、课堂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2、水的沸点是1 OOoC O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二)问答题想一想: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r i * bVC> -教师点拨: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 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不能沸腾。五、拓展提高:几种液体的沸点液态铁

13、2750甲苯111液态緞-183液态铅1740水IOQ液态冢-196水银357酒精78液态黑-253亚麻仁油287液态氨-33.4液态氨-268.9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 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须具 备的两个条件。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和 使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板书设计水沸腾了1、温度计、酒精灯使用2、沸腾沸点给水加热3、蒸发和沸腾区别教学反思: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2. 能够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

14、化。3. 当环境温度低于()°C,水的温度下降到()°C时,开始结冰,从液 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4.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5.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6.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水为什么会结冰,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 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导入只怕热不怕冷,像玻璃亮晶晶,数九寒天河里有,春暖花开难找寻。(打一自然物)谜底:冰二、讲授新课出示冬天房檐下的冰和冬天水面上的冰的图片。如果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温度会下降一些。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

15、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水的温度会越来越低;(小鸟)糟糕,我的脚被冻住了;冷却 至一定程度,水就会结冰。常温下,有一杯热水,十分钟后,水的温度会怎样变化?再想一想 冬天的水面,特别是刚浇过水路面会有怎样的变化?或者观察一下 冰箱冷冻室内的食物有什么变化?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水一直冷下去会怎样。预设:水一直冷下去会变凉,自来水就很凉;冷却到一定程度,水就会结冰,像小河里的水一样。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实验材料:试管(短而细)、温度计、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碎冰、纯净水、食盐

16、、记号笔。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 温度。(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减缓杯 中冰的融化速度),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 试管里水温的变化。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后持续观测试管中水的温度。(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注意观察试管中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观看水结冰了视频资料,加深理解。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水的初始温度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实验结论:当环境

17、温度低于()°C,水的温度下降到()°C时,水开始结 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会长时间保持在()°C,结冰之后所占据的空间更大了。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出示图片。从外观上可以看出水和冰都是无色透明的。用味觉器官来感受,可知 两者都是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水和冰最直观的区别是两者的形态,水 是液态,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而冰是固态,有固定的形状。通过触 觉器官来感受,我们发现水很柔软,而冰是坚硬的,还很凉。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温度降至零,水开始结冰。冰水温不变,直到水无踪。通过实验可知,水

18、温降到()°c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C,直到水全部结冰后,温度开始下降。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预设。水结冰后变成了固体。先是一部分水结冰,然后完全结冰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水结冰后变轻了,能浮在水面上。水结冰后有如下变化:温度变化:冰的温度为()°C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2) 体积变化:先是一部分水结冰,然后完全结冰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形状变化:冰是固体,有固定形状。(4)其他变化:水结冰后变轻了,所以会浮在水面上。冰还是水吗?冰和水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虽然它们也有很多不同点,但这些不同点都是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

19、产生的龛异其他的特性并未发生改变。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能结成冰,冰也能融化成 水,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结论: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凝结与凝固凝结是指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冰。冰雕视频欣赏。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 气味,透明,又有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一 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 从液体变成固体。通常情况下,水在()°C时开始结冰,水的状态发生 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热量的

20、变化。在本课中我们还进行了科学 实验。科学实验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科学、规范 地实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 才会有收获!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相同点 无色.无味、适明雄相互转化木和冰S木;液体.无國定的形状.会流动、柔钦V不同点冰:固体.痔固定的形L不会流动.坚琢、易融化.光灣、温農低.浮在水面上“ZK(ffiS) Sg (OeC 或 0°C 以下 > 冰(固态)Z過常IfrRT ,水在WC时开始结冰的变化合引起水的状态变化教学反思: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1. 当环境温度高于()°C,冰的温度升到()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

21、成 了液体状态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 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2. 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 程。3.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 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运用观察工具能使研究更接近 于事物的本质。重点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的重要因素。难点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导入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硬,遇热泪汪汪。打一物(冰)二、讲授新课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融化的现象。除了

22、上节课我们知道的冰激凌和 冰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冰的奇观?展示图片。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如果打开的雪糕放在觉子里不吃,那么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雪糕会慢慢融化,这说明温度升高会使冰融化。如果给冰加热,那 么冰就会慢慢变小,并且有水珠不断滴下,在加热的过程中,冰慢 慢融化了。给冰加热会怎样?(1) 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会出现一个小窝,可 以看出冰块融化了,这是闵为冰块吸收了热量。(2) 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整体上会慢慢变小,渐渐地融化了, 这也是因为冰块吸收了热量。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实

23、验材料: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实验过程:(1) 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 冰的融化过程。(2) 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3) 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 的体积。(4) 实验现象: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 全融化。riH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表而比较结实,是固体,温度低于(TC冰面有水岀现,是冰和水的混合 物,温度保持在OqC冰变成了水,呈液态,温度高于OC慢慢会达到室温,水而降低(体积变小)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观看视频,观察

24、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并用箭头表示它们的转化关系。水、水蒸气和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冰是固体, 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并且可以互相转化,如水受冷可以变成 冰,冰受热可以变成水。可以用下图表示它们转化关系:气态空化(CrC以上固态V液态(o以下)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有温度变化.冰融化成水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受冷时,冰不会融化,仍然是固态形式, 受热时,冰会渐渐融化,直至完全变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冰在融化过程中体积不断地变小,水 珠不停地从冰块表面滴下,温度始终保持在()摄氏度,直至完全融 化。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

25、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水、水蒸气、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冰是固体,但是 它们组成的微粒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是同一种物质。融化、熔化和溶化的区别融化指冰或雪由于温度或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如“春天到了,冰 雪开始融化”。熔化常用于物理学,指加热到一定程度的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 程。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因而是火字旁,如“铁加热至一定程度就会 熔化成铁水”。溶化常用于化学,指固体溶解。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 用三点水旁的“溶”,如“食盐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可以准备一块冰和一个冰激凌,两个烧杯,把冰块和冰激凌分别

26、放人 两个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实验桌上,观察冰和冰激凌,发现冰激凌融 化得快一些。也可以将装有冰和冰激凌的烧杯放在太阳下,同样可 以发现冰激凌融化得快一些。在制作冰激凌时,里面加了发泡奶油和膨松剂,并且在产出时经过 搅拌后挤出,里面含有很多空气,就使冰激凌变得松软了,并不像纯 冰块那样结实,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冰激凌融化得快一些。在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冰激凌比冰融 化得快一些。水的三种状态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 水。(2)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

27、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说明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 从外界吸收热量。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 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 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板书设计冰融化了温度升高教学反思: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

28、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习准备分组实验:装3()亳升水的烧杯、筷子、小勺、食盐2()克、苏打2()克、汽水、开瓶器、注射器。教学过程一、聚焦1、把食盐放入试管水中振动,观察食盐会怎样?认识溶解2、说一说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3、如果我们把食盐一宜不断地加入水中,它们会继续溶解下去 吗?二、探索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提问:给2()克的食盐和2()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设计一个

29、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 较公平?交流完善实验设计。(1) 、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毫升清水。(2) 、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3) 、取一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4) 、按同样的办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的溶解,直到不能溶解 为止。(5) 、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数。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三、研讨1、5()亳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

30、苏打?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的实验时,要一份一份的加入?四、随堂验收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五、课堂小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六、布置作业拓展: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 力怎样?七、板书设计4、水能溶解食盐X份强小苏打X份弱6、加快溶解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2、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科学探索1、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2、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科学态度1、细致观察生活、互相合作2、科学改变生活教学重点1、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31、2、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1、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 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侵的关系2、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聚焦问题,创设情境:平时父母煲汤的时候,你注意到了没有,他们什么时候往汤里加盐或味精?为什么要这要做呢二、讲授新课(一)、探索1:加快溶解的猜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 的看法。(二)、探索2:实验方法导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教师补充: 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垦异进行 对比分析的实验过程,叫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法注意事项: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

32、同,也就是 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才能够判断这 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三)、探索3:温度与溶解快幔的关系(1) 工具与材料:食盐、杯子2个、冷水、热水(2) 实验步骤: 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分别加到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将结果记录下来(3) 注意事项: 相同条件食盐质量和水量 不同条件一杯热水、一杯冷水(4) 观察记录实验目的改变条件不变条件实验结论教师点拨:热水能加快溶解。(四) 、探索4:搅拌与溶解快幔的关系(1) 工具与材料:食盐、杯子2个、水、搅拌棒(2) 实验步骤: 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

33、度、同样多水的烧杯中 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将结果记录下来(3)注意事项 相同条件食盐质量、水量和水温 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4)观察记录实验目的改变条件不变条件实验结论教师点拨:搅拌能加快溶解。(五)、探索5: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比比看,谁能让糖块溶解得更快些? 注意:每组同学要按规则吃糖。2、糖溶解时间记录溶解糖块方法溶解所用时间(平均值)第一组含在嘴里不动第二组用舌头翻动搅 拌第三组把糖块嚼碎第四组既嚼碎又搅拌(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以把整块糖分成几份)3、教师小结: 研碎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研碎颗粒越小,溶解越快(六)、研讨1

34、:影响食盐溶解快幔因素有哪些?(七)、研讨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快速溶解?教师点拨:冲咖啡、含服金嗓子喉宝、冲服小儿感冒颗粒等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快物质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 快速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探究中,通过问题、猜想、实验 和证实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和研碎等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 系,养成细致观察、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科学改善人们的 生活。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控制变量实验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变量和不变量。()2、加热、搅拌、研碎是加快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3、锅热的时候给菜加味精是为了加快味精溶解速度。()4、加热、搅拌和研碎三种方法不能混

35、合应用。()5、研钵是供研碎物质使用的。()6、粉末比颗粒溶解速度快。()五、拓展提 :物质在热水中总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多吗?严格地说,世界上一切物质在水中,只有溶解多少之别,而没有不溶于水的物质。对于大部分固体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多,但石膏例外。气体相反,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少。在达到IooOC时,大部分气体的 溶解度几乎都为零。六、作业布置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板书设计用热水加快溶解搅拌研碎教学反思:7、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科学探究目标1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2.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

36、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2.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2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使用过滤 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难点: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1份食盐、1份清洗 干净的细沙、1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杯清水、一块 石棉网、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一个放大镜、一张 咖啡过滤袋、一个漏斗、一个铁架台、一个烧杯。教

37、师准备:过滤过程微视频、班纵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投影图片出示:食盐和沙混合物,你有什么办法将食盐和沙 分离?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离(板书)二、科学探索:1初步了解食盐和沙子的特点:食盐和沙有什么特点呢?每组领取食盐和沙,集体交流讨论食盐和沙子的特点,并完 成活动手册。2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你会怎么样来分离?(引导学生根据食 盐和沙不同特点来设计方法/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现 象?)3. 方案一:教师演示将食盐和沙混合物倒入装有水的烧杯,并 搅拌溶解食盐。方案二:学生领取装清水的烧杯,并把食盐和沙倒入搅拌溶 解食盐。4. 展示烧杯,食盐哪里去了?可以怎样将沙和盐水

38、分开?方案一: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6. 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分离沙和盐水?7. 怎样将食盐和水分离?(把水蒸发了)&展示蒸发装置,并学习操作规程。9.学生进行蒸发实验,分离食盐和水。方案二:5.出示过滤装置,并课件学习过滤操作。6. 食盐怎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7. 提供蒸发装置,学习操作要求。&学生实验操作,先进行过滤实验分离沙和盐水。9.用过滤装置换取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水。1().整理器材放回原处,三、研讨:实验发现1蒸发获得的食盐是混合时的食盐吗?引导分析蒸发获得的食盐和原来食盐之间的异同。2. 水再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的特点可以

39、分离一些物质。)3. 食盐和沙混合后是怎么分离的?追问水到哪里去了?(利用物质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离)4. 在分离食盐和沙的食盐过程中你还有发现?四、课后拓展:1准备:木屑、铁屑、磁铁、纸、水、烧杯、网筛2.木屑和铁屑混合了可以怎么分离?(利用铁屑能磁铁吸的特点,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铁屑 在水中是沉的特点)板书设计7.混合与分离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过滤蒸发沙不能溶解在水中作业设计1. 在蒸发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来加热。A.外焰B内焰C.焰心2. 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A.网筛B风车C.磁铁3. 石棉瓦在蒸发实验中的作用是()。A.支撑B.盛放物体C.使物体受热均匀教学反思:8、

40、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物体在改变形状、大小时,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探索1、通过实践操作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探究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之处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的广泛应用科学态度留心观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物体在改变形状、大小时,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1、通过实践操作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探究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 化相同之处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聚焦问题,创设情境:生活中,我们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

41、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讲授新课一、探索1:橡皮泥做东西1、活动要求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2、介绍橡皮泥特点与功能橡皮泥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可以捏玩各种各样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等作品。3、橡皮泥制作的基本工具彩泥、剪刀、牙签、小刀(刮刀)4、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用目测的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物体的比例和制作的需要, 分成若干小块来准备塑造 团圆:将泥放在手心中间,双手均匀转动,将手中泥团成圆球 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长条状或圆柱体 压扁:用手掌或工具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圆球压成片状 抻拉:从一整块泥中,按物体的结构抻拉出各细节

42、部位(如大象鼻 子、天鹅脖子等) 连接:直接粘接将需要粘接的部分塑成一边凹进一边凸出,插接后 压紧。使用连接道具(竹签或小棒)插接两端,压紧后完成5、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6、讨论交流(1) 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2) 我们对橡皮泥都做了什么?(3) 这些橡皮泥作品都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探索2:用纸做东西1、活动要求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2、我们用纸可以做些什么东西?3、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4、纸作品展示5、讨论(1) 我们对纸都做了什么?(2) 想一想,纸被折叠、撕扯后还是纸吗?(3) 这些纸作品都发生怎样的变化?三、探索3:回顾水的形态变化1、结合图片说说诗句中水的形态发生

43、怎样的变化?(1) 冰消雪又释(2) 千里冰封(3) 水澹澹兮生烟(4) 霜叶红于二月花(5) 朝露待日晞2、讨论(1) 我们对水都做了什么?(2) 想一想,水的形态发生变化后还是水吗?四、研讨1、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橡皮泥纸水2、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教师提示:吹气球,气球变大压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劈柴酒精挥发五、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用橡皮泥捏出各种玩具,其物质是一样的。()3、水的三态变化的结果导致物质发生改变。()4、热胀冷缩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物质本身没变。()5、酒精挥发的结果是酒精在空气中变成其他物质。()六、拓展提高:热胀冷缩1、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解释原因:因为在乒乓球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